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生态安全靠科学发展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6月05日08:20 东方网-文汇报

  肖巍

  ●直到现在,我国的环境和生态变化仍然是“点上治理、面上破坏”,一些曾经控制得比较好的环境污染指标又出现了反弹。环境执法不力,守法成本高,违法成本低;“靠攫取资源赚钱、靠污染环境致富”、“少数人受益、多数人受害、全社会埋单”的现象在许多地方依然存在

  ●我国自然环境条件本来就先天不足,资源、环境问题的老债新账叠加在一起,势必加剧涉及能源、土地、水利用、污染等方面的经济社会利益冲突,损害我国的整体竞争力和国际形象

  ●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压力加大的矛盾,这个矛盾现在越来越突出,而解决这个矛盾就必须靠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否则,建设包括资源节约、生态安全、环境友好这些要素的和谐社会就是一句空话

  又到了一年一度的世界环境日。

  今年2月,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在阿尔及利亚首都阿尔及尔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宣布第35届(2006)世界环境日的主题是“沙漠和荒漠化——莫使旱地变荒漠”。之所以选择北非国家宣布这个主题,是为了强调人类所面临的紧迫环境问题:荒漠化影响了占地球陆地1/3面积的土地生产力和超过10亿人的生活,每年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高达500亿美元,而间接损失恐怕是这个数字的5-6倍。

  进一步解读国家环保总局发布的今年世界环境日中国主题:“生态安全与环境友好型社会”,我们的这个话题也决不轻松。最新数据表明,我国荒漠化面积已达到263.6万平方公里,占陆地面积的27.5%,其危害涉及18个省(区、市)约4亿人口。造成荒漠化的,自然因素仅起较小作用,主要还是由于人为的活动,我国过度农垦形成的荒漠化土地占23.3%,过度放牧占29.4%,过度樵柴占32.4%,水资源利用不当占8.6%,公交建设占0.8%。荒漠化是我国北方,特别是西北地区最严重的环境问题,不断扩展的沙化土地、不断加剧的沙尘暴给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造成了极大危害。

  国家“973”项目(《中国北方荒漠化过程及其防治研究》)最近提出的报告《中国沙漠与荒漠化》显示,我国土地荒漠化造成直接和部分间接经济损失约为4700亿元(相当于2004年GDP的3%),现在还在以每年3600平方公里的速度增加,这些地方极易遭受风蚀,成为沙尘暴地面过程中大量沙尘物质的提供源,预计未来十年北方沙尘暴将进入新一轮相对活跃期。

  如果说,荒漠化导致土地退化,土壤一旦丧失,再造它将需要数千年的时间;那么,空气和水的污染治理也决非易事。“十五”期间,我国经济发展的各项指标大多超额完成,而有关环境保护的两个主要指标,一个是影响空气质量的二氧化硫排放量,2005年比2000年还增加了27%,一个是影响水质量的化学需氧量(COD)仅减少了2%,都没有完成“十五”削减10%的控制目标。

  我国环境保护工作已走过30多年历程。1973年第一次全国环境保护会议,将环境保护提上国家的议事日程。1983年第二次全国环境保护会议,保护环境被确定为一项基本国策。1989年第三次全国环境保护会议,提出“向环境污染宣战”,形成了八项环境管理制度。1996年第四次全国环境保护会议,又提出“保护环境的实质就是保护生产力”,把实施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作为确保环境安全的重要措施,开展重点流域、区域污染治理。2002年第五次全国环境保护会议,要求把环境保护工作摆到同发展生产力同样重要的位置,按照经济规律发展环保事业,走市场化和产业化的路子。

  但直到现在,我国的环境和生态变化仍然是“点上治理、面上破坏”,一些曾经控制得比较好的环境污染指标又出现了反弹。环境执法不力,守法成本高,违法成本低;“靠攫取资源赚钱、靠污染环境致富”、“少数人受益、多数人受害、全社会埋单”的现象在许多地方依然存在。环保投入不足,老债未还,新账又欠。环保总局最近对20个江河水域附近的化工石化大项目的排查显示,江河水域存在较大的布局性环境风险,而相应的防范机制却明显缺乏。今年到5月中旬,环保总局接报由各类事故造成的突发环境事件49起,涉及22个省(区、市),环境事件发案率大幅度上升……

  在今年召开的第六次全国环境保护会议上,温总理指出,发达国家上百年工业化过程中分阶段出现的环境问题,在我国已经集中出现。我们必须充分认识我国环境形势的严峻性和复杂性,充分认识加强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切实把环境保护摆在更加重要的战略位置。要加快实现三个转变:一是从重经济增长轻环境保护转变为保护环境与经济增长并重,在保护环境中求发展。二是从环境保护滞后于经济发展转变为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同步,努力做到不欠新账,多还旧账,改变先污染后治理、边治理边破坏的状况。三是从主要用行政办法保护环境转变为综合运用法律、经济、技术和必要的行政办法解决环境问题,自觉遵循经济规律和自然规律,提高环境保护工作水平。我们必须以更大的决心和勇气,切实解决土地、空气和水等突出的环境问题,全力推动这个历史性转变。

  去年12月,国家颁发了《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这是指导我国新形势下经济、社会与环境协调发展的一份纲领性文件,标志着我国环境保护工作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大家都注意到,在全社会强化对环保重要性认识的大背景下,环保部门已逐渐拥有了“强势”地位。环保总局局长近日就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作出承诺,对严重危害群众利益的建设项目,经济效益再好也坚决不批。对群众反映强烈的污染项目,无论涉及到谁,都要坚决停产整改。一旦发现问题,无论涉及到谁都要严肃查处,绝不姑息迁就。

  我国自然环境条件本来就先天不足,资源、环境问题的老债新账叠加在一起,势必加剧涉及能源、土地、水利用、污染等方面的经济社会利益冲突,损害我国的整体竞争力和国际形象。环境问题日益严重与经济增长方式转变迟缓之间、改善环境的迫切性与环境治理的长期性之间、污染形势严峻与国际压力加大之间的紧张关系明摆在我们每个中国人面前。在这些问题面前,我们无可逃遁。我国在发展中面临着两大矛盾:一个是不发达的经济与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的矛盾,解决这个矛盾当然要靠发展;另一个是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压力加大的矛盾,这个矛盾现在越来越突出,而解决这个矛盾就必须靠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否则,建设包括资源节约、生态安全、环境友好这些要素的和谐社会就是一句空话。

  (作者为复旦大学社会科学基础部教授)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