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学者阐释为何“庞加莱猜想”比“哥德巴赫猜想”更重要,并指出中国科学家贡献约占30%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6月05日09:10 上海青年报

  “七大世纪数学难题”之一的庞加莱猜想,近日被科学家完全破解,而且是中国科学家完成“最后封顶”工作———中山大学朱熹平教授和旅美数学家、清华大学讲席教授曹怀东以一篇长达300多页的论文,给出了庞加莱猜想的完全证明。这引起人们的广泛兴趣。关于这道百年数学难题的破解,记者就四方面的问题采访了几位数学家。

  据新华社电

  1问作者是何方“神仙”?

  从来没有“接触过媒体”的曹怀东,终于接受了记者的电话采访。

  46岁的曹怀东1977年考上清华大学,后来出国留学,师从丘成桐。1986年获得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授予的博士学位。现在美国一所大学任教的他,同时兼任清华大学讲席教授,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的资助。

  曹怀东特别指出,是丘成桐的关注和洞察,使他和其他几位“师兄弟”从20多年前就开始关注庞加莱猜想。“丘先生30多年前就创立了几何分析学派,美国数学家汉密尔顿后来提出的一个方程就是几何分析中的重要方程。汉密尔顿提出了解决庞加莱猜想的纲领,为破解猜想奠定了基础。”

  2002年至2003年,俄罗斯数学家佩雷尔曼证明了猜想中的一些“疑难点”。那以后,庞加莱猜想再一次引起国际学术界的强烈关注。

  “在丘先生的指导下,从2003年五六月份起,我和朱熹平开始集中来做这件事情,一起做了两年多,直到2005年的夏天基本上完成,后面有一些小的修改。”曹怀东说,“我们的收获是很大的,对今后的研究也会有用。”

  “我开始动员北京的专家做(庞加莱猜想),但是没有人做。1997年开始动员朱熹平做,他一直坚持到现在。”谈到朱熹平,丘成桐认为“他做了很多工作”。“他是一个十分低调的人,现在家里的手机和电话都关掉了。”

  2问中国科学家究竟做出了多大贡献?

  丘成桐多次用“封顶”一词来形容中国科学家的作用。他反复强调,在这个过程中美国科学家和俄罗斯科学家都做出了重大贡献,尤其是美国数学家汉密尔顿。“他是我的朋友,他的贡献是开创性的。”

  记者就此问题请教数学家杨乐。这位数学家说,如果按百分之百划分,那么美国数学家汉密尔顿的贡献在50%以上,提出解决这一猜想要领的俄罗斯数学家佩雷尔曼的贡献在25%左右。“中国科学家的贡献,包括丘成桐、朱熹平、曹怀东等,在30%左右。”

  杨乐说,在这样一个世纪性、世界性的重大难题中,中国人能发挥三成的作用,绝非易事,是很大的贡献。

  3问“比哥德巴赫猜想重要得多”?

  哈佛大学教授、著名数学家、菲尔兹奖得主、中科院晨兴数学研究中心主任丘成桐4日在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说,说这一工作比哥德巴赫猜想重要得多,毫不过分。

  “庞加莱猜想是拓扑和几何的主流,被国际上许多数学家所关注,并致力于研究。”丘成桐说,哥德巴赫猜想很重要,但是庞加莱猜想更重要,“国内研究哥德巴赫猜想的人很多,但国际上很少,知道的人也很少。”

  丘成桐指出,哥德巴赫猜想是数论中的难题,但是并未被列入“七大世纪数学难题”。而在这七大难题之中,数论领域就有两个。“这至少说明,它不是数论领域最重要的难题。”

  “分析一个猜想或者难题重不重要,关键要看它的破解,会不会带动其他研究的发展。”丘成桐说,哥德巴赫猜想“很漂亮”,却是一个相对孤立的命题,就是破解也不会对其他研究产生太大推动作用。“陈景润的工作很重要,也做到了极致。但是和庞加莱猜想比起来,还是要弱一些。”

  4问七大世纪数学难题的进展如何?

  2000年5月,美国的克莱数学研究所筛选出了七大世纪数学难题,并为每道题悬赏百万美元求解。这些题目包括庞加莱猜想、黎曼假设、霍奇猜想、杨-米尔理论、P与NP问题、波奇和斯温纳顿-戴雅猜想、纳威厄-斯托克斯方程。

  在丘成桐眼中,庞加莱猜想和黎曼假设是两个最大的猜想。他一一分析指出,剩余下的六大难题中,很多人攻关的黎曼假设还没有看到破解的希望;引起很多著名数学家兴趣的霍奇猜想“进展不大”;和流体有关的纳威厄-斯托克斯方程“离解决也相差很远”;P与NP问题“没什么进展”;杨-米尔理论“太难,几乎没人做”。

  丘成桐认为,和数论有关的“波奇和斯温纳顿-戴雅猜想”是最有希望破解的一个,“国际上很多人在做这个猜想。国内做的人不多,顶多两三个。”他透露,在这一领域,原本在国外取得一些进展的数论专家田野教授,最近已经回国到晨兴数学研究中心工作。“他做得不错,希望他能回来带动一下国内在这方面的工作。”

  “四五年没发表论文,他没有急功近利”

  本报讯一位来自中山大学的数学老师,历经10年潜心研究,终于在近日完成了一项惊人之作———完全破解世界七大数学难题之一“庞加莱猜想”。他就是扎根数学王国20余年的中山大学数学系教授、博导朱熹平。消息一出,朱熹平教授马上成了媒体追捧的“学术明星”。然而,昨天朱教授的手机一整天都关机。

  虽然未能联系到朱熹平教授本人,但记者昨日采访到了他的爱人刘丹琳以及中山大学数学系有关老师、学生。从他们眼里,我们看到了一个做学术严谨、待人谦和、作风低调的学者。

  校长眼中的他:“他一贯是低调的”

  朱熹平俨然成为媒体追捧的“学术明星”。昨天一大早,广州及周边地区媒体的记者与采访车都涌到了朱熹平工作的地方———中山大学数学楼,一座有着白色地基的古朴教学楼。然而,从昨天开始,他的手机却一直处于关机状态。

  对此,中大校长黄达人表示:“朱教授一贯是低调的,他一直认为,完成这一证明,是国际数学界许多数学家们共同努力的结果,他的团队的成果,只是完成了‘临门一脚’,因此不愿过多地宣传个人,婉言谢绝了许多采访。”

  黄达人透露,朱熹平去年从哈佛大学回来后,就向他说了自己在哈佛大学的经历。从去年9月到今年3月,他在哈佛呆了半年,对包括三位美国科学院院士在内的美国数学界同行就庞加莱猜想的证明作了讲解,每星期两次,每次一个半小时,共讲了半年的时间。他对我说:“这是国际数学界的同行们你一步我一步,共同做出来的。我们只是比较幸运,完成了临门一脚。”

  “我觉得他说的是真心话,并没有过谦。学术上的成果,论文发表还只是一个开始,要接受学术界的检验,要接受时间和历史的考验,所以我非常赞同朱熹平教授始终保持低调的作风。”黄达人说。

  据介绍,朱熹平的本科和硕士都毕业于中山大学数学系,1989年在中国科学院武汉数学物理研究所取得博士学位,是中国本土培养出来的一位杰出的数学家。

  在黄达人校长的印象中,他是一个不急功近利的科学家。“当他从偏分方程研究转到几何分析的研究时,有四五年的时间,几乎没有发表过论文,但他并没有急功近利的想法。”

  师生眼中的他:“常给低年级本科生上课”

  中大知名学者邓东皋教授曾经对黄达人校长说过,朱熹平生来就属于数学世界的,他热爱数学、了解数学,完全沉浸其中。

  “他对科学问题思考得非常深入,有着很高的学术眼界,是一个杰出的学者,同时也是一个很好的老师,他与他的学生,组成了一个很好的团队。”朱熹平作为数计学院的院长,同样在学院内营造着宽松的环境,尤其重视团队的建设。他曾经对黄达人说过,他与他的学生陈兵龙是互相依靠的:“我与他已到了谁也离不开谁的地步了。”

  数学系的老师和学生们看到报纸上对朱熹平教授事迹的报道时,十分兴奋。数学系韦老师告诉记者,他至今仍记得朱熹平教授说过的一句话,大意是研究数学不追随潮流,而应潜下心来做好学问,让潮流来追随自己的成绩。

  另一位数学系教授评价说,朱院长做学问的精神值得许多人学习,能在枯燥的数学世界里勤奋钻研20多年,堪为学人之楷模。一位王姓学生曾听朱熹平教授的课,他说,朱老师虽是院长,但在学生们面前没有半点“官架子”,还经常给低年级本科生上课。

  夫人眼中的他:“生活中的他很可爱”

  昨晚8点,朱熹平教授仍未回到家,朱熹平爱人刘丹琳在家里接受了记者的采访。刘丹琳也是一位数学老师,“我很理解他,虽然不是很清楚他的研究。”她还开玩笑地说,昨天她家电话响了不下百次,“都快成热线了!”

  据刘丹琳老师称,其实早在朱熹平教授2005年底去美国哈佛大学时,他已基本完成对“庞加莱猜想”的破解,只不过需要到美国去与更多学者交流,寻求更多方面论证。

  “他平时很忙,既要做学术,又要做行政,挺为他的身体担心的。”刘丹琳老师说,她教初中数学,可以抽时间打理家里的事情,希望能多给他一些支持。据刘老师称,他们在读高二的儿子分科没有选择数学,而是选了生物,“老朱很尊重儿子的选择,要不然我们就成‘数学之家’了!”

  刘丹琳老师笑称:“生活中的他很可爱,很低调。”

  《南方都市报》供稿

  ■朱熹平成就朱熹平于1991年获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二等奖,1998年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的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的资助,并获得科技部的“973项目”的支持,2001年被聘为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2004年获得全球华人数学家大会颁发的晨兴数学银奖。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