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听文物讲述哈尔滨的岁月:文管站已收到3大类文物300余件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6月05日09:10 黑龙江日报

  本报记者 杜怀宇

  走进哈尔滨市文物管理站“哈尔滨解放60周年”主题展览馆,300多件实物、书刊、图片等近现代文物吸引了众多关心这座城市发展变化的目光。今年是哈尔滨解放60周年,哈尔滨市文管站从2005年7月开始筹备文物展览并同时展开有关哈尔滨历史重大事件、人文风貌、经济文化等诸多方面内容文物的征集活动。截至目前,文管站已收到了古代文物、近现
代文物、革命文物3大类300余件。

  记者在文管站看到了厚厚的捐赠者登记簿,在那细细密密的人名、地址引导下,记者走上哈尔滨的大街小巷,寻访文物主人———

  

听文物讲述哈尔滨的岁月:文管站已收到3大类文物300余件

  展览馆内参观者络绎不绝。

  

听文物讲述哈尔滨的岁月:文管站已收到3大类文物300余件

  哈尔滨林业公司发行的股票。

  

听文物讲述哈尔滨的岁月:文管站已收到3大类文物300余件

  当年哈尔滨庆祝东北解放群众大会的照片。

  

听文物讲述哈尔滨的岁月:文管站已收到3大类文物300余件

  抗联战士使用过的马鞍。

  

听文物讲述哈尔滨的岁月:文管站已收到3大类文物300余件

  1948年的入党志愿书。

  

听文物讲述哈尔滨的岁月:文管站已收到3大类文物300余件

  悬赏缉拿赵尚志的布告。

  一段家史带出一张红色股票

  在展柜里,一张发黄的纸片很不起眼,可仔细看去可以发现,这是一张50多年前发行的企业股票。日前,记者见到了这张股票的捐献者———60岁的哈尔滨市民胡滨松。这位哈尔滨电机厂的退休工人,他的讲述让我们看到了解放初期哈尔滨的一段历史。

  这张股票是胡滨松的父亲留下的。当年胡家开了一间生产汽车用木炭的木材厂,稍有一定的积蓄。1948年,哈尔滨市当时的搪瓷厂是一家生产部队军用搪瓷罐和搪瓷饭盆的企业,当时为了支援前方部队南下,开始在社会发行股票集资支援前方。胡滨松的父亲就以折合新人民币3100元的价格买了哈尔滨林业公司发行的股票。此后的22年间,胡滨松的父亲和家人每年都拿着手戳到搪瓷厂领取每年152元的红利,直到1970年,由于一些历史原因,胡家再没有领过红利。

  胡滨松听他父亲说,当时有很多稍有积蓄的哈尔滨老百姓买了这种支援前线、支援国家建设的股票,但随着时光流逝,留存股票原本的越来越少了。上个世纪70年代以后,胡滨松的父母也说,这些股票没用了,烧掉算了,但细心的胡滨松说留着吧,将来也许还有价值。他的这个决定,使得他家收藏的股票成为目前仅存的反映当时哈尔滨在社会融资、发展经济、支援前线的见证。

  2005年,胡滨松听说哈尔滨要在社会征集历史文物的消息,他就把这张收藏了近60年的珍贵“纸片”捐了出来。他还热心地在哈尔滨档案局、史志办、银行等部门查阅了所有能查到的有关这张股票的背景资料,一并捐献出来。当哈尔滨历史文物展览开放后,胡滨松去参观过多次,他不但要看看自己家的那张宝贝给参观者带来的惊喜,更想感觉一下更多的历史文物给他带来那种作为哈尔滨市民的自豪感。

  废纸堆藏着58年前的家长会通知

  1948年哈尔滨一所小学校开家长会的通知书,对这件文物感兴趣的参观者可不少。它的捐献者是64岁的曹增伸。泛黄的通知书上是这样的内容———“家长台鉴:本校拟定四月三日下午四时召开家长会,为使学校与家庭联系,于新民主义教育方针下推行学校工作,希各家长届时光临,给学校提出意见。”印章为“哈尔滨市保障街国民学校”,日期是1948年4月2日。那个印章上的学校就是现在的哈尔滨市道外区保障小学的前身。

  开家长会,现在的人不觉新鲜,可正儿八经的给家长发个书面的开会通知,这事挺新鲜。参观者不禁感叹:那个年代,学校对学生家长真是很客气啊!

  曹增伸是哈尔滨一位研究电器液压传动的工程师,他最早的业余爱好是集邮,经常逛逛旧物市场,翻翻老报刊。2002年,他在哈尔滨道外头道街一处旧物市场的地摊上,发现了一堆旧报刊,随手翻来发现了这张家长会的通知书。连带着旧书旧邮票,他花100元钱买回了包括这张通知书在内的东西。

  因为爱好收藏,曹老现在还是哈尔滨犹太人文展馆的顾问,他收集到的一些有关犹太侨民的文字物品,就展在哈尔滨重修后开放不久的犹太教堂。他说,随着城市的变迁,很多老百姓将家里没啥用的东西都当废品卖了,而珍惜历史的人们就将有价值的东西再捡回来,他觉得那些东西放在小家中是没啥用了,可是拿到城市这个大家的“客厅”里,让更多的人了解城市的过去,还是很有意义的一件事。细心的他,还在废品收购站里找到了1947年时东北行政委员会发布的政府令,其中一份内容是要求“部队进城后要保护外侨房屋的财产权”;另一份内容是“上班的公务人员不许抹口红、不许穿裙子,抵制资产阶级行为”。

  一份珍贵的入党志愿书

  哈尔滨市民张太华捐来了特别的文物,一份“中共入党志愿书”,是叫高振芳的23岁青年工人写于1948年9月。“……现在我看到了共产党的很多好,我决心决意参加党,为人民服务事业到底。”在泛黄的申请书上,这位祖籍山东、当时工作在哈尔滨玻璃厂的青年写道:我上过三年学,读过孙中山的书,受过工厂资本家的压迫。他的入党介绍人评价他“工作积极,在工会中起带头作用……”这份珍贵的入党志愿书让很多老年参观者回忆起了解放初期的岁月,回忆起自己加入共产党的光辉时刻。他们感叹道,那个年代,入党对青年工人来说,意味着从此更加严格要求自己,要将危险的事揽在自己肩上,享受的事让给其他同志。

  旧彩票映出哈尔滨的“童年”

  “这是几张目前发现的哈尔滨最早发行的彩票……”,哈尔滨博物馆陈列处的工作人员向记者介绍。随后,记者联系到了这几张珍贵旧彩票的所有者———哈尔滨市松北区农林水务局的郭苏东。他给记者讲述了这几张“花花纸”的来龙去脉。小郭的朋友2003年去俄罗斯赤塔州办事,在俄罗斯朋友的家中发现了它们,因为彩票是来自于老哈尔滨,俄罗斯朋友就将彩票送给了小郭的朋友,朋友回来后就转交给爱收藏旧物的郭苏东了。郭苏东得到彩票后,多方查阅资料,找专家论证,欣喜地知道这是目前发现的哈尔滨最早发行的彩票。

  从泛黄的字迹上读出,彩票是在1918年和1919年发行的。小郭查得的资料显示,当时的哈尔滨铁路部门与市政当局协商要筹建霍尔瓦特中学和哈尔滨大学,由于缺少资金,经与政府协商后发行彩票。彩票上标有中俄两国文字,上面清晰地写着票面的价值和发行的种类,所得的奖励等内容。

  据郭苏东介绍,当时办的学校解放后叫铁路中学,校址就在现在哈尔滨中山路文昌桥附近的老房子。热心的郭苏东还向展览馆送去了关于百年来哈尔滨保险业和金融业的相关资料,同那几张彩票一并进行展览。他说,从这些文物中可以看出哈尔滨早年经济发展的雏形,看出哈尔滨早期的面貌。

  热心捐献让历史重现

  这次为期近一年的社会征集文物活动得到了所有热爱家乡市民的大力相助,文管站的工作人员说,没有这些老百姓的踊跃捐献,展览馆里的展品不会这么丰富。

  很多市民捐献来的实物让模糊的哈尔滨的城市身影清晰显现出来。88岁的老人捐献一副军用手套,远从平房区来的祖孙俩抱来一个当年日本侵略军留下的炮弹箱子,宾县的一个老乡还捐来了抗联战士用过的马鞍。一位叫孙梅清的女士捐献了一本1940年出版的服装讲义,里面的画面和文字让人们对老哈尔滨人的服装风格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省社科院社会学家董鸿扬说,征集文物、举办展览这种形式非常好,对树立城市文明形象,深入挖掘这座城市文化底蕴很重要。过去的历史对于现在的年轻人来说是模糊和陌生的,借着哈尔滨解放60周年主题展览活动的机会,正好可以把当年的历史资料深入挖掘,研究城市文化、抢救文物资源。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