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儿在高三与“恐”相伴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6月05日09:11 天津日报

  不是明星名人,没有任何推广,一位普通母亲在网络上开办了“儿在高三”的个人博客,竟从众多博客中脱颖而出。从3月20日开始,由她发起建立的“高三家长博客圈”,访问量在短短两个月中一路飙升,超过了150万。

  即将拉开帷幕的全国高考,有667万名应届普通高中毕业生报了名。在面对高考这个充满压力的特殊日子里,博客成为考生家长们自助的平台。家长们通过网络交流教育经验,
宣泄心理压力。他们试图通过这个“集体拯救”的方式,尽量用平常心与孩子们携手度过这段不平常的日子。

  “儿在高三”与“恐”相伴

  记者登录新浪网的“高三家长博客圈”,一场特殊的家长会正在进行。“高考在即,择学校还是择专业”的话题点击率近3万。

  “面对高考志愿,大多数人都不敢掉以轻心。怕的是太过随意以致辛酸后悔;怕的是小心有余以致错过机遇;怕的是一招不慎,满盘皆输。”一个母亲平实的描述让大家感同身受。大家纷纷献计献策,很多家长表示受益颇多。

  这个署名为蓝水怡的母亲,被家长们亲切地称为“蓝姐”。每天吃过晚饭,与孩子聊会儿天,收拾好家务,蓝水怡就会回到自己的书房里,专注在“高三家长”的博客里。一篇篇平淡朴素的生活日记在这个高三毕业生家长圈里备受推崇。

  初夏的傍晚,一向低调的蓝水怡终于从博客后面走出来,坐到了记者面前。

  “我的孩子是个普通的孩子,也上网玩,不好好念书;我是个普通母亲,我也会着急,家长们感觉与我很贴近,所以,我与诸多‘恐高’的家长一起经历、成长。”蓝水怡这样分析她的博客热。

  高考在即,孩子们厉兵秣马,家长们却患上了“恐高症”。在央视近日一项近万人的调查中,超过八成的家长感到压力较大或很大,这一比例在考生中不到七成。

  “高考哪里是在考学子啊,简直就是在考家长,学子累脑,家长累心。”博客中的这段留言代表了很多考生父母的心声。

  “恐高父母”集体自救

  从给孩子做什么饭、怎样睡好觉,到如何对待孩子早恋再到如何选择学校和专业,高三家长们在博客圈上一起讨论身边的实例,共同消除迷茫和困惑。

  新浪教育频道编辑唐晓芸说,博客是网络日记,博客圈就是众多博客的组合,这里的主人都是清一色的高三考生家长。高考对考生来说是独木桥,而对家长来说,每个人就像一座孤岛。然而,今天你一个人的困惑可能会有众多人来与你分担。

  “博客成了家长们自助的平台。”天津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副研究员汪洁说。面对高考,社会、家庭、学校想出了各种方式解压,然而,这些都比不上这种更加贴近生活的、参照系很强的网络便捷交流形式,这是一种新型人际关系的构建,他们成了一个团队。

  “在高考面前,家长们普遍带有心理焦虑以及对教育信息的渴望。这期间家长要面对一次又一次的判断和选择。博客给希望沟通的家长们带来了惊喜,人们通过网络交流经验,宣泄压力,获得了强大的情感和信息支持。”天津社会科学院郝麦收教授认为。

  “博客可以用很生活化的故事去传播教育思想和理念。我很感谢这些圈友们,我们形成了良好的默契和感情,互助是我们的主题,我们每天都在成长。”蓝水怡说。

  消除“恐高”还需什么?

  “百万次的点击量说明的不是‘博客热’,而是‘高考热’。”天津社会科学院王来华说,“无论社会、学校还是家庭,人们对高考都非常看重,甚至更像一场战斗。”

  “而战斗的结果是你要么登上人生新的台阶,要么失去很多人生机会。这正是家长考生‘恐高’的来源。”王来华说。虽然博客能够缓解压力,但不能消除“恐高”,让家长们都能平静地面对高考,这是短期内难以实现的。

  对此,蓝水怡也表示认同,我不能改变目前的考试制度,我只能与孩子一起尽量地去适应它。前两天,当我问孩子,高三给予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孩子给我的答案是课本知识以外,我听后很欣慰。目前,我们俩已经从母子关系、朋友关系上升为“战友”关系。我对儿子说:“你去拼搏高考,妈妈努力把日记写好,我们共同奋斗。”

  “我们也知道一次考试不能代表全部,但是摆在面前的是,考上大学与否将是人生不同的起跑线。”山东考生陈蕾说,“只要有一考定终身,我们和爸妈就难以轻松。我们希望的是能够有多次机会,这样才公平。”

  新华社“新华视点”记者孟华栾翔

  (据新华社天津6月4日讯)

  责任编辑:刘星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