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让城市路面能够自由呼吸  [产经周刊]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6月05日11:28 中国环境报

  龚震

  每到夏季,我国一些城市就会频频遭受暴雨袭击,且雨灾“等级”逐年升高。暴雨过后,部分城市会发生严重的积水现象,给城市的生产生活带来不便。专家指出,造成这种状况除城市雨水系统不完善、城市管理落后等原因外,城市路面不透水也是重要原因之一。

  在建设中,许多城市大量采用水泥、柏油、混凝土等封闭地表,对人行道、露天停车场、庭院及广场等公共场所,也喜欢用整齐漂亮的石板材或水泥彩砖铺设。封闭地表在改善交通和道路状况、美化环境的同时,也对城市生态环境产生了不利影响。

  首先,城市成为“人造沙漠”。封闭地表使现代化都市的地表逐步被阻水材料所硬化覆盖,水分难以下渗,降水很快成为地表径流,进入河道或者地下排水管道,形成了生态学意义上的“人造沙漠”。

  其次,城市“热岛效应”严重。不透水的路面缺乏对城市地表温度、湿度的调节能力,雨水蒸发快,地表易干燥,扬尘污染重;且雨后水分快速蒸发,空气湿度大,使人感到闷热难耐,而后又异常干燥,产生城市“热岛效应”。

  因此,城市呼唤透水路面。路面透水可以平衡城市生态系统。雨水由透水路面渗透入地,地下水位迅速回升;透水地面还能通透“地气”,使地面冬暖夏凉;雨季透水,冬季化雪,可以增加城市居住的舒适度。另外,由于透水地面的孔隙多,地表面积大,对粉尘有较强的吸附力,减少了扬尘污染,也可降低噪声。一些发达国家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研究开发透水性路面材料,并将其应用于庭院、人行道、自行车道、公共广场、露天停车场、公园内道路及道路两侧和中央隔离带等,增加了城市的透水透气空间,对调节城市小气候、保持生态平衡起到了良好的作用。20世纪90年代以后,用透水材料替代传统材料铺设路面,已成为发达国家城市建设的普遍经验。如以环保技术见长的德国提出到2010年,把全国城市90%的路面改造为透水路面。

  为了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城市管理者应该基于城市生态理论进行科学规划,在城市土地利用规划中,应该合理使用原来通透的土壤表面,最大程度地维持原有的自然状态。

  在公共区域,如人行道、步行街、自行车道、郊区道路和郊游步行路、公共广场等受压不大的地方,应采用透水性地砖,砖与砖之间要用透水性填充材料拼接;露天停车场地面应选择有孔混凝土砖,并在砖孔中用土填充,以利于杂草生长,使地面既透水又能涵养水分。

  另外,制订科学合理的道路质量标准。所有重要的路面结构都要设置内部排水系统,否则路面为不合格;如果使用有面层的混凝土路面砖,面层混凝土必须与基层混凝土牢固黏结,并有10%以上的孔隙,使水能够渗入地下。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