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社论 携手创造和谐未来   ——纪念第35个世界环境日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6月05日11:58 中国环境报

  今天,全国各地举办丰富多彩的活动,纪念第35个世界环境日。遍及城乡的宣传活动、社会各界的广泛参与,形成了保护环境的强大声势,进一步唤起了全社会对环境的关注,增强了保护环境的紧迫感和责任感;同时,也向一切破坏环境的行为发出了强大的正义之声,营造了以保护环境为荣、破坏环境为耻的社会氛围,将感召更多的人加入保护环境的行列中。

  每一年的世界环境日,见证和展现了环境保护发展的历史,壮大了环境保护力量;每一次的纪念主题,表明了人们对环境与发展关系的认识逐渐加深,环境保护向更广阔的领域拓展。尽管环境保护取得了积极进展,局部地区的环境质量有所改善,但仍赶不上经济增长带来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面对严峻的环境形势,面对人与自然的尖锐矛盾,我国确立了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战略目标,提出了实现历史性转变的重大任务,明确了全面推进重点突破的工作思路,环境保护进入了以环境优化经济增长的新阶段。新的目标、新的任务赋予了我国纪念世界环境日活动更加丰富的内涵。

  纪念世界环境日,就是要通过深刻反思,坚决摈弃以牺牲环境换取经济增长的做法,坚持以保护环境优化经济增长。应该看到,一些地方在把大量的自然资源变成GDP、快速创造财富的同时,也留下了严重的环境污染,秀美山川渐渐变成没有生机的荒漠绝域。盲目无序的开发,不仅以浪费资源和污染环境为代价,最终还导致了经济效益的下降,充分证明了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不可能带来持久的繁荣与发展。严重的环境污染消耗了社会积累起来的财富,动摇了未来发展与社会文明的根基;生态恶化使贫困者更为贫困,欠发达地区致富的希望变成了更严重的生态退化。面向未来,必须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以环境承载能力为基础筹划生产力布局,以环境保护为手段优化经济结构,以尊重自然规律为准则,从事经济社会活动,以环境文化与生态文明为先导,正确认识和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努力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纪念世界环境日,就是要履行责任,肩负使命。环境问题正在全方位地影响着经济社会的方方面面。脆弱的生态威胁着国家和民族的生存和可持续发展;频频发生的环境事件、严重的环境纠纷,造成了人与人、人与自然关系的紧张与冲突,破坏了社会和谐稳定;进入环境的各种污染物从衣食住行等方面毒害我们的健康,降低民族的人口素质;绿色贸易壁垒阻碍着产品进入国际市场,直接影响经济发展和职工收入。从决策到执行、从生产到消费,我们在每一个环节的选择和行动都会对环境产生影响,这种影响经过扩散、叠加并将以种种途径传递到每一个人身上。每一个人、每一个企事业单位、每一个部门对环境负责,就是对国家和民族的命运负责,就是对未来负责,也是对自己负责。环境保护是一项公共事业,履行环保责任除了法律法规的约束与督促之外,更重要的是需要一种内在动力,这种内在动力源自于关爱他人、关心社会的道德情怀和以天下为己任的使命感。因环保而产生的责任感、使命感是现代社会中公共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将极大地促进国家进步和社会文明发展。

  纪念世界环境日,就是要凝聚力量,共同行动。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是保障国家生态安全的重要途径。要实现这个宏大目标,就需要政府、企业和广大社会公众将保护环境的愿望付诸实际行动,从科学决策做起,从实施环保计划做起,从严格执法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各地各部门要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决定》和第六次全国环保大会的精神,加快推进历史性转变,坚持以保护环境优化经济增长;要以污染防治为重中之重,通过开展环保专项行动,加大执法力度,切实保障群众饮水安全,抓紧解决危害人民群众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努力遏制环境污染事故上升势头。企业要遵守环保法律法规,执行国家产业政策,积极治理污染,加强环境管理,采取节能降耗技术,努力创建环境友好型企业。社会公众要以环保的自律与自觉,改变浪费资源、破坏环境的消费方式和落后的生活习惯,力行绿色消费,把环境保护贯穿到日常生活中;广大环保志愿者要深入组织开展环保活动,依法维护环境权益,积极进行环境监督,促进民主、科学、依法决策,努力成为环保事业的坚定支持者和推动者。

  我们要把世界环境日作为履行环保责任的新起点,作为思想行动的一个转折点,开辟新的人生境界。世界环境日将使更多人为了同一个目标走到一起,汇成力量的洪流,同心同德,努力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愿望。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