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中国5年花费2亿元征集海外遗珍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6月05日21:33 新华网

  新华网北京6月5日电 (记者 曲志红、隋笑飞) 究竟有多少中国珍贵文物遗失海外,目前没有确切数字,但让这些我们祖先创造的文化遗产重返它的诞生地,却是几代国人的夙愿。记者在5日开幕的《文化遗产日特别展览——国家重点文物征集成果》上了解到,我国政府于2002年起正式启动国家重点文物征集专项资金,每年拨付5000万元用于征集流失海外的珍品文物。到目前为止,已经实际花费约2亿元,204件中华瑰宝得以回归故土。

  作为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中华民族创造了举世瞩目、多姿多彩的文化遗产。但由于众所周知的种种原因,中国也是世界上流失文物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统计,目前在47个国家的200多家博物馆中,有中国文物167万件。而散落在海外民间的中国文物,更是数倍甚至十数倍于此。

  对散失海外的珍贵文物的追索和征集,历来受到我国政府的高度重视。早在解放初期,新中国百废待兴之际,周恩来总理就曾亲自过问并安排资金从香港征集回购一批珍贵文物。在这次《文化遗产日特别展览》中与观众见面的中秋帖、伯远帖、五牛图等,都是1951年从香港征集回来的。而我国政府在新世纪之初启动专项资金用于海外遗珍的征集,大大提高了国家的投入力度,体现了党和国家对保护文化遗产的决心和信心,也因此促进了中国文物的“回归”热。

  负责承办国家重点文物征集的中国文物信息咨询中心文物鉴定研究室张习武主任介绍说,2002年5月征集北宋米芾的《研山铭》,是国家重点文物征集专项资金的开山之作。而后,陆续于2002年12月征集了宋代青白釉花口凤首壶等瓷器,2003年征集了战国虎形佩,2004年征集了著名藏书家陈清华之子陈国琅藏宋元明清善本典籍,2005年征集龙门石窟及北宋木雕观音和西周青铜器,2006年征集子龙鼎等,国家重点文物征集工作,可以说卓有成效,并产生了越来越大的影响。

  张习武认为,国家重点文物征集专项资金的投入,不仅及时抢救和保护了一批珍贵文物,丰富了我国博物馆馆藏,弥补了国内馆藏文物的缺失,而且还带动了更多的社会资金和地方资金投入文物征集和文物保护。继国家重点文物征集专项资金之后,上海、辽宁、北京、广东等地也相继加大了对重点珍贵文物征集的投入,各地用于文物征集的经费显著增加。如上海去年以450万美元购买了《淳化阁帖》,成都在国家投入800多万元征集6万件皮影艺术品后,拟定投入3个亿建立皮影博物馆等。

  更为重要的是,这种“国家行为”对我国公众保护文化遗产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产生极大促进,进一步焕发了全民族对文化遗产保护的关注和热情。近年来,已经逐渐出现国内企业、民间团体和个人参与收购流失海外中国文物的热潮。(完)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