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环保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环保 > 正文

访四川省环保局田维钊局长(图)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6月14日14:27 四川新闻网
访四川省环保局田维钊局长(图)

四川省环保局田维钊局长正在接受记者专访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新闻图片


  (本网记者 蒋亮) “我省环保系统把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融入到了环境保护各项工作中,落实到了环境监管具体行为中。为了让八荣八耻的学习思想更好地入脑入心,我们提出全省环保系统都要形成以环境改善为荣、以环境恶化为耻的共识。”6月14日,省环保局田维钊局长在接受四川新闻网记者采访时表示,今年初以来,四川省环保系统通过深入开展入脑入心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学习实践后,取得了重要的阶段性成果。

  “建设生态四川、打造绿色天府是我省环保系统肩护的历史重任,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是我们完成这一历史重任、推进环保事业的强大思想武器和行动先导。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使我省环保人进一步知荣明耻,增强了从事环保事业的职业荣誉感和责任感,坚定了建设绿色家园、和谐社会、服务全人类的崇高信念,形成了以环境改善为荣、以环境恶化为耻;以维护人民群众健康为荣、以无视环境违法行为为耻;以严格执法为荣、以纵容勾兑为耻;以节约环保为荣,以浪费污染为耻的共识。这种职业荣誉感、责任感,这种信念、这种共识,对我们进一步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具有重要意义,对我们环保系统形成健康、文明、正派、清醇的道德风气,维护人民群众健康、确保生态环境安全具有重要意义”,田维钊局长掷地有声地说道。

  那么,省环保局为此都做了哪些工作呢?田维钊告诉记者,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讲话发表后,省环保局立即召开中心组扩大学习会。学习会上省局党组一致认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对新的历史条件下武装环保队伍,在环保系统形成健康、文明、正派、清醇的道德风气,推进环保事业具有重要意义。要完成

十一五环保目标,必须把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融入到环境保护的各项工作,落实到环境监管的具体行为。根据省局统一部署,局机关各处室和各市州环保局以专题讲座、演讲比赛和专栏宣传等多种形式开展了教育活动,将八荣八耻转化为加强环境保护的自觉行动。

  “通过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我省环保系统进一步坚定了以环保事业为荣的信念。环保事业前景广阔,环保使命神圣光荣,环保工作大有可为。作为环保人,环保事业值得为之奋斗一生”,田维钊局长慷慨激昂。

  采访中省环保局领导告诉记者,通过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四川省环保系统上下进一步加强了环境监管和严格环评审批,并分别作出承诺。就环境监管而言,省环境监察总队公开承诺:一是严格执行国家标准收取排污费,不受人情费、议价费,所有排污费收取情况网上公布;二是公平公正执法,杜绝勾兑,所有执法案件网上公布,接受群众监督;三是文明执法,不接受任何礼品和有奖

证券;四是严厉打击违法排污企业,确保人民群众健康安全。关于环评审批,结合贯彻环保总局七项承诺,省环保局承诺:一是严格环评把关,实行一票否决制;二是便民高效,实行限时办结制,重点项目全程跟踪,优化环评服务;三是公开办事程序,公开审查条件,公开审批结果;四是加大对未批先建等违法建设项目依法查处力度;五是廉洁自律,接受群众监督。

  田维钊告诉记者,“通过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四川省环保系统进一步明确了六个不为,出台了六条禁令。六条禁令包括严禁违法、违规、违纪审批项目;严禁包庇、纵容、袒护环境违法行为;严禁乱收费、乱罚款;严禁监测、统计、验收工作弄虚作假;严禁干预、插手环保工程项目招投标、指定施工队伍和环保产品设备;严禁利用职权收受礼金、报销应由个人支付的费用、侵占公共财物。”

  “通过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四川省环保系统进一步明确了十个有为。省环保局提出,社会主义荣辱观是武装环保工作人员的思想武器,是指导环保工作的行动先导,最终要落到环保工作的有为上,要落到有所作为、积极作为上。即依法行政有为,参谋助手有为,开拓创新有为,未雨绸缪有为,分类指导有为,为民解难有为,宣传教育有为,突出重点有为,整体推进有为,服务发展有为。通过积极作为,切实实现省委书记张学忠对环保部门的要求,即把环保工作抓得更实更好和更富有成效,为四川又快又好发展当好排头兵”,田局长总结道。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