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辽宁维和第一警 冒着炮火尽职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8月01日09:00 沈阳网-沈阳晚报

  

辽宁维和第一警冒着炮火尽职
2001年,他被派往波黑参加联合国维和任务;2004年,他又被派往阿富汗出任警务联络官;昨日,他完成任务后返回家乡

  当2001年波黑地区战火纷飞时,他作为辽宁维和第一警参加了一年的联合国维和行动;当2004年阿富汗国内的硝烟还未散尽时,他又以中国驻阿富汗大使馆警务联络官的身份奔赴险地。他,便是辽宁省公安厅出入境管理局年仅33岁的副局长刘耀南。

  7月31日,任满回国并在北京汇报完工作的刘耀南终于回到了阔别两年的家乡。儿子眼中的“陌生”爸爸

  在等待刘耀南乘坐的班机降落时,记者采访了他的妻子关柯和他6岁的儿子刘东宁。关柯告诉记者,从孩子出生后,刘耀南几乎都是在非常危险的地方执行任务,虽然她很担心,但同时她也为有这样优秀的丈夫感到骄傲。但对于爸爸,东宁似乎还是有些“陌生”。

  原来,2001年1月刘耀南作为辽宁警官的代表到波黑地区执行联合国的维和任务时,小东宁只有7个月大。而等到他回国时,儿子已经20个月了。仅仅过了两年,刘耀南再次被派出国,而当时小东宁正是在父母怀里撒娇的年龄。虽然小东宁曾随母亲在阿富汗待了两个月,但作为一个6岁的孩子,父亲陪伴在他身边的日子实在是太有限了。但尽管如此,小东宁对爸爸仍是非常崇拜,因为他觉得爸爸是世界上最勇敢的人。

  危机四伏的700天

  刘耀南告诉记者,刚到达阿富汗几个月时的一天,曾经有一枚火箭弹打在了大使馆附近,爆炸就发生在大使馆的大门外,弹片甚至打破了大使馆的大门。尽管他当时并不是很害怕,但是潜意识里仍然非常紧张。刘耀南告诉记者,在阿富汗最危险的事情并不是什么爆炸事件,而是开车。由于那里武装派别特别多,经常有武装组织设置路卡,由于很多时候敌我难分,所以每次经过路卡时都非常紧张,不知道之后会发生什么样的事情。所以,他每次在阿富汗开车时都要加倍小心。但尽管生活工作在危机四伏的一个国度里,刘耀南并没有忘记自己是一名中华人民共和国警官的身份,他时刻严格要求自己,最终圆满地完成了任务。

  当刘耀南走下飞机后,记者问他最想做的事情时,他回答:他最想的是早日和亲人们团聚,他感谢妻子这些年无怨无悔地照顾家人,让自己无后顾之忧,同时也非常想念年迈的父母,他想在回国之后好好尽尽孝心。本报记者刘强实习生孙迎智摄影沈生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