灾民建房苦等3年 5906万专款“睡大觉”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8月03日05:55 四川在线-华西都市报 | |||||||||
7月25日,陕西华阴市高家村村民董生鑫领着记者来到村旁一块名叫鹿泉的高地。华阴2003年8月遭受特大洪灾至今,董生鑫和乡亲们一直向往在这块远离洪水的“安全岛”上迁建新居,但他们的搬迁梦却年年落空。 华阴灾后重建工作中出现的这一怪现象引起当地群众质疑:为何灾后异地搬迁安置工作进展如此迟缓?为何国家下拨的5906万元应急迁建资金“沉睡”至今未发放?
灾民盼安居资金“睡大觉” 2003年8月,罕见特大洪灾席卷渭河流域,洪水退后,华阴政府提出对11个重灾村进行整体搬迁并请求国家支持。国家发改委以“急件”将5906万元移民迁建补助资金下拨陕西,按户均1.7万元标准专项用于3474户灾民异地迁建安置,并规定资金“不得滞留、侵占或挪用”。但至今灾民仍没得到这笔建房补助。 今年2月,根据群众反映,发改委调研组赴华阴调查后发现,这笔“应急资金”竟一直“躺”在各级政府账户上“睡大觉”。到7月20日,发到灾民手中的资金只有51.9万元,不足国家下拨资金总额的1%。 负责搬迁安置工作的华阴市移民局解释说,这笔迁建资金不是救灾资金,使用原则是“不迁不补”。现在大部分灾民不愿搬迁,所以不能发。华阴一直强调,不能违背群众意愿搞强制搬迁。 灾民没搬迁市里建大楼 与灾后灾民迁建工作迟迟没有进展形成反差的是,华阴由地方财政投资近1600万元建设的市委、市人大新办公大楼却迅速竣工。 中央规定,要严格控制党政机关办公楼项目建设。确属必须建设的,需经省级政府批准。而华阴市委、市人大超标建设的办公楼,仅经渭南市发展计划委员会批准。渭河洪灾发生时,办公楼只完成了地基工程,灾后华阴市抓紧建设,2003年12月主体工程封顶,2004年11月竣工,2005年4月投入使用。 “市里有钱盖楼,农民无钱建房。”由于信息不透明,一些灾民怀疑国家拨付的迁建资金被挪用,不断上访。华阴一位老干部说,在多数灾民未得到妥善安置情况下执意盖办公大楼,这是对群众疾苦的麻木不仁。 实事没办好政府负主责 国家下拨的应急迁建资金本是件暖人心的事,反而成为近几年当地干群关系紧张的焦点,成了窝心的“冰坨”。面对这一难吞的“苦果”,华阴市委、市政府在给上级部门的汇报材料中认为:最根本原因是“群众不愿搬迁”,最大的教训是“做群众工作不深不细”。 但发改委调研组经实地调查后认为,华阴制订的搬迁实施方案可行性差,安置点滩面高程低于曾被洪水淹没的现有村庄,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农民受淹问题。华阴市政府领导及有关部门在灾民异地搬迁安置工作中存在失误,遇到困难后没有采取有力措施解决问题,而是一直拖着,致使工程没有进展。 灾民苦等、苦盼近3年,国家几千万元迁建资金还要“沉睡”到何时?灾民的搬迁安置问题何时妥善解决?人们期盼能给出一个答案。 最新消息 1200万建房补助发给受灾户 陕西省及华阴市最近共筹措1200余万元,按倒房户、危房户和房屋受损户对2003年8月渭河特大洪水中受灾农民进行就地建房补助。目前,不愿意搬迁的受灾农民大部分已领到就地建房补助款。 华阴市委书记党德才表示,对愿意迁建安置的受灾农民,将继续执行国家有关政策,发放异地搬迁建房补助。对于尚未发放的国家拨付的迁建资金,将征得省和国家有关部门同意,专项用于华阴市防汛建设。 据新华社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