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帮人寻亲数十载 昨日在厦见亲人(图)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8月03日09:00 海峡网-厦门日报

  金门爱心基金会董事长许金龙与阔别58年的堂姐喜相逢

  

帮人寻亲数十载昨日在厦见亲人(图)

  许金龙与堂姐许信喜相逢。(林燕贞 摄)

  本报讯 (记者 林燕贞 实习生 薄洁 志愿者 蔡林婕)“堂姐,终于见到你了!”昨日上午,金门爱心基金会董事长许金龙两步并成一步跨上台阶,紧紧拥住站在门口等候的金门籍老人许信。“好啊好啊!”许阿嬷脸上笑开了花,两人相搀着走进屋里。时隔58年,这对堂姐弟在许阿嬷位于金鸡亭小区的家中重逢了。

  几番到门口 盼着堂弟来

  许阿嬷今年82岁,身体还算硬朗。她坐在椅子上,拉着许金龙的手话家常,聊得十分开心。许金龙说:“家乡的变化可大了,您回去一定认不得了。” 许阿嬷说:“我三弟跟我说,我们小时候住的平房还在呢!”“这次我们堂姐弟能见面,还得感谢郑劝阿嬷和厦门日报呢!”许金龙告诉记者,许信在金门的三弟许乃交看到郑劝阿嬷回乡的报道后给他打电话,告诉他有位姐姐在厦门,给了他一个电话号码,让他帮忙去看望。可能是太高兴了,许乃交把电话号码弄错一个数字,让他寻找堂姐的过程多费了周折。

  “堂舅打电话说要来家里看望,我妈高兴得整夜睡不着,一个早上走到门口好几趟看堂舅来了没有。”听了儿子李再团的话,阿嬷有些不好意思,大家都笑开了。许金龙数十年致力两岸交流工作,帮助不少台胞找到亲人,没想到这回在厦门见到阔别多年的堂姐。

  渡海找丈夫 一住难回头

  许信是金门金宁乡后湖村人,家中有一个哥哥和两个弟弟。她17岁时,嫁给了同乡的古宁村林厝李富螺。虽然是父母包办的婚姻,但小两口日子过得挺甜蜜。婚后第五年,李富螺被抓壮丁,从此音讯全无,许信独自撑起这个家,为别人洗衣服、打杂工维持生计。

  这样的日子持续了三年,1948年许信听说李富螺可能在厦门,就带上两件换洗衣服坐船来到厦门。谁知到了厦门后,却没有李富螺的消息。当时,来往两地的船只停航,许信回不了家。她找到了早年嫁到厦门的李富螺的姐姐,但她不愿成为别人的负担,自己在外租房,靠给别人打杂工艰难地生活。

  李富螺被抓壮丁先去东北,后来辗转来到厦门,从姐姐口中得知妻子也来到厦门,但姐姐不知道许信的住处。一波三折后,夫妻终于得以相聚,在厦门住下来,生下一儿一女。后来,李富螺在一家国企工作,家庭经济条件开始好转。

  海边望家乡 儿子名“再团”

  许信夫妻常常相携到海边,眺望对面的家乡,给儿子取名“李再团”,就是希望能和家乡亲人再团圆。然而,李富螺没有等到这一天,于1971年去世了。临终前,他一再交代妻子和儿女,有生之年一定要回乡看看。

  这事成了许信的心病,她常在儿女面前念叨“什么时候能回乡看看”、“亲人不知道还在不在”。改革开放后,嫁到香港的女儿李港美通过各种途径联系上了在金门的小舅舅。许信欣喜若狂,马上拨通了小弟的电话。当时长途电话费很贵,他们没法频繁联系,但许信回家乡看看的愿望越来越迫切。

  许信阿嬷的愿望就要实现了,她将与本报之前报道过的、75年未回金门的蔡连赘阿嬷结伴回金门探亲。

  特别提醒

  

  本报与两地红十字组织共同搭建的“助金门老人回乡”的平台,将促成更多的在厦金门老人回乡看看。亲爱的读者,如果您身边有这样的老人,请拨打本报热线5583333,我们将帮助他们圆一个回乡梦。(来源:厦门日报)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