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实推进 讲求实效--迁安市新农村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8月03日09:16 河北日报 | |||||||||
穿行于迁安的山区、丘陵、平原,绿树掩映的村舍,干净整洁的庭院,发自内心的笑声,无不让人们感受到新农村建设给迁安带来的新变化。 “公共财政向农村倾斜,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城市文明向农村辐射,社会保障向农村覆盖,这四项措施使迁安农村的面貌一年一变样。过去,农民种地要交‘租’,出门走土路,年老无保障,药费自己付;如今是种粮有补助,村村水泥路,养老有保障,医疗搞互
通过发挥财政投入的催化剂作用,充分激发广大农民改变农村面貌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新农村建设要从解决农民群众最关心的问题入手,而解决农村脏乱差问题,改善农村环境落后面貌,是农民群众的迫切愿望。”2003年,迁安市以文明生态村创建活动为契机,把道路硬化、村庄绿化和庭院净化作为突破口,从试点引导到全面推进,全市534个行政村,利用3年时间使农村环境全部提升了档次。 有人说,迁安是全省“十强”之首,实力雄厚,建设新农村有其他地方无法比拟的物质基础。但市长刘桂东却不这么认为,他说:“建设新农村是要花钱,但新农村绝不是用钱堆起来的。财政投入只能起到一种催化剂的作用,通过它来充分调动广大农民和社会各界改变农村面貌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这才是关键。” “十五”期间,迁安市财政收入年均递增57.9%,2005年达到33.6亿元。在2003年至2005年3年间,全市累计投入文明生态村“三化”建设资金高达7.7亿元,但市财政直接投入的资金只有8500万元。刘桂东告诉我们,在实际工作中,迁安市总结出了“村集体和农民出一点、财政资金补一点、包村单位帮一点、社会力量筹一点”的办法,并在保证支农资金渠道不变、用途不乱的前提下,把农业、交通、科教、文化等部门的涉农资金捆绑起来,集中投入文明生态村建设,使新农村建设逐步形成了稳定的资金来源。 作为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广大农民的自觉性、主动性一旦被激发出来,就会形成一股强大的动力。3年来,迁安市农民累计自发投入900多万元,自愿出工76.6万个;民营企业家和社会各界为创建活动捐助帮扶款物1000多万元,无偿出动机械设备5万多台班。目前,全市累计铺设水泥、沥青路3586公里,乡村主街道硬化率达到100%;建设沼气池6.6万个;植树867万株,农村街道绿化率达到100%。 “新农村建设是一项长期的工程,不是三年两年就能完成的。年初,市委、市政府向全社会公布了今年新农村建设的年度安排。全市预算投入6000万元,新建沼气池2.2万个,新修水泥路300公里,植树34.2万株,全市农村主次街道硬化率达到100%……”姚自敏满怀信心地说。 把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重点 寺后村是一个传统粉条加工专业村,原来各家各户手工作坊式的生产模式造成村内污水横流,臭气熏天。为实现发展经济与保护环境双赢,寺后村统一规划了百亩粉丝加工园区,统一铺设了下水管道,解决了污水问题。粉条加工户全部迁入园区后,年产量由过去的不到3万吨增加到5万吨,园区年产值达亿元,直接安置农村劳动力3000多人。 如何把农民负担减下来,让农民真正成为新农村建设的受益者?是迁安市委、市政府一直关注的问题。2004年,该市财政投入支农资金由过去的每年1000万元增加到1.06亿元,2005年达到2.2亿元。2004年,他们在全省率先实现了农民"零赋税",每年减轻农民负担2780万元。2005年,他们又实施农业重点项目32个,完成投资7.6亿元,其中新开工投资千万元以上的项目8个,甘薯制品加工基地、乳制品基地、生猪供应基地、肉鸡生产加工基地、特色杂粮基地和干鲜果品基地等六大农产品基地初步形成。 从事非农产业是实现农民增收的一条重要渠道。迁安市出台了劳动密集型企业在工商注册、项目申报、计划审批等方面的一系列优惠政策。目前,该市包括冶金铸造、水泥建材、地毯服装、造纸包装、医药食品、电线电缆行业的劳动密集型企业达到80余家,安排农村剩余劳动力达到7万余人。 着力解决农村社会事业发展相对滞后的问题,不断满足广大农民日益增长的多方面需求 "今年,市里不仅降低了住院报销的起付点,报销额度也由原来的1万元提高到1.5万元。咱老百姓得到的实惠是一年比一年多呀!"迁安镇新寨村党支部书记杨凤莲告诉我们,现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在报销环节上也越来越简便,村民在唐山市内医院看病,在办理出院手续时就可以报销,市医疗办在迁安市内各医院专门设立了报销窗口;如果在外地看病,只需将相关凭证拿到合作医疗办事处核实后就可以报销,而这样的办事处在全市设了19个。 对于迁安镇东关村高俊老人来说,现在每月领取300元的失地农民养老保障金是他最高兴的事了。2004年6月,迁安市出台《失地农民养老保障试行办法》后,高俊8月份缴齐了相关费用,9月份就开始领取每月300元的养老保障金。"没想到老了老了,咱农民还能跟国家正式职工一样每月拿到'养老金'!" 迁安市农村各项社会事业的快速发展,使广大农民从中得到的实惠越来越多。2005年,投资2600万元彻底改造了全市农村中小学危旧校舍,让农村孩子们走进了新课堂;总投资4064万元的15所乡镇卫生院标准化改造、总投资120万元的149个农村卫生室规范化建设工程竣工投入使用后,使农村医疗卫生条件大大改善。同时,全市进一步完善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降低了住院报销起付点,调高了住院报销比例和住院报销封顶线,累计为59.4万人次补偿医疗费用3494万元。在全省率先推行的失地农民养老保障制度,全年累计为农村低保对象2875户、8375人发放低保金456万元。五保户供养标准也由每人每年1000元提高到3040元,累计为3032位五保对象发放供养金922万元…… 今年初,迁安市公布了为群众办的20件实事,其中直接关系到农民切身利益的就有14项:市财政列支3033万元,全市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生全部免交学杂费和课本费;继续实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年内培训农村劳动力1万人,转移富余劳动力1.56万人;累计投资5485万元,将全市19所敬老院整合为5所,惠及五保对象1800人;累计投资430万元,解决人畜饮水困难村17个,解决饮水困难人口1.8万人,建设集雨水池水窖1500个,增加蓄水容积3万立方米,年内完成50个村的村村通自来水工程……本报记者 郭猛 本报通讯员 孟令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