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大兴网络文明之风专题 > 正文

防止网上恶搞成风专家座谈会(实录)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8月11日12:36 光明网

  8月10日,光明日报社举办“防止网上‘恶搞’成风专家座谈会”。以下为发布会实录。

  [ 光明日报副总编辑何东平]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上午好。为了落实胡锦涛总书记关于“八荣八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落实中央领导同志有关指示精神,今天我们召开“防止网上‘恶搞’成风专家座谈会”。首先我代表《光明日报》总编辑,代表《光
明日报》编委会,欢迎大家的光临。

  《光明日报》今天刊登出一篇文章——《红色经典不容恶搞》。这篇文章表达了《光明日报》人对今天论题的基本态度。社会上出现“恶搞”现象以后,我们应该说一些话,应该做一些事。

  [ 中国互联网协会理事长胡启恒]   看了《光明日报》今天刊登的文章《红色经典不容恶搞》,我觉得这个问题相当严重。我只能说我个人的认识,说的不对的请大家指教。

  互联网上的文化是社会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但是网络的文化有它的特点,为什么?因为它传播低成本,每一个人都可以作为消息和内容的发布者。另外,网上人员的组成,和全社会人的组成是不一样的,网上的人绝大多数都是年纪特别轻的,这个比例跟自然社会的组成是很不一样的。既然是很年轻的群体,又是能够使得草根阶级想说什么就说什么,所以很多社会上的现象在网上反映出来,往往更偏激,更加极端,更加让人觉得不可接受,这和网络群体和网络本身的特点有关系。但是它终究还是社会文化的一部分,我们看红色经典被“恶搞”这个现象,说说我自己的感觉:

  第一,我们应该旗帜鲜明地反对这种事情。理由是不只红色经典不容“恶搞”,就是传统的优秀的民族文化也不容“恶搞”。孙悟空怎么样,玉皇大帝怎么样,设想如果让诸葛亮也弄成吃了“伟哥”,林黛玉穿着三点式出来,我们国人的感情是不是也同样受到伤害?这件事确实应该旗帜鲜明地加以反对。《光明日报》写的这篇文章非常好,也是为了清洁我们的文化环境,为了建设精神文明。为了和谐的、高尚的社会主义文明,必须旗帜鲜明地反对“恶搞”现象。

  首先,“恶搞”我们的红色经典,会伤害国人的感情。如果伤害了优秀的传统文化,我们也同样受到了伤害,可以从这方面开始,把这个事情做得更广泛一点。

  另外一个意义,再扩展一下。网上的许多语言是非常不好的,很多人觉得网络语言要净化。前一些时候互联网协会在主管部门信息产业部的领导下,一起跟许多兄弟单位、媒体联合发布绿色阳光工程,提倡文明办网,要求业界文明办网,要求网民要文明上网。网络必须有一个自律公约,没有不行。每一个人都可以把他认为好的东西放到网上去,如果他放到网上的是垃圾,网上文明就不能实现了。必须要提倡文明办网,还要文明上网。文明上网的含义包括了网上语言,网络用语要文明。

  “恶搞”的现象可以追溯到很多年以前,给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把毛主席的诗词,“红军不怕远征难”改成“万盏千杯不怕难”,我当时觉得非常恶心。

  红色经典不容“恶搞”是非常严肃的问题。我们的民族语言,我们的文明不容胡编。为什么要这样?是不是有些文化艺术界的人想要创新,不知道怎么创新,你说“将门虎子”,我怎么创新,太老套了,我就来“虎门将子”。这些思想都是非常扭曲的,非常畸形的,这些东西如果不加以反对,我们的文化就很不好。

  当然我也不是说我们的语言、文化一成不变,可以变,但是要变得美,变得好,而不是变成谁都听不懂,或者让人听起来非常滑稽、可笑、粗俗。

  不只是在网上不容“恶搞”,其它媒体也要清除“恶搞”,要旗帜鲜明地反对。我们的语言,我们民族的优秀传统要保护,我们要更新,要创新,但是要在这个基础上创新,而不是把原来的东西都颠覆了。我上次访问台湾的时候很有感触,日月潭、夫子庙,关云长、孔夫子,很多都写成让孩子看得懂的,老师带着孩子到那儿看,给他们讲。电视里粗俗的,被改造得面目全非的事,我心里想如果一个台湾人看了,他会觉得很可笑,而且我们会被人家耻笑。

  我们要捍卫优秀的文化传统。怎么做?是不是可以发起一些活动。听说一些群众在大街上找英文里边的错字,我估计这是为奥运做准备的,怕2008年外国人来的时候,看到大街上有些招牌上写错的英文字,怕人家笑话。但我们是不是也应该做一些不只是给外国人看的好看的东西,而是让中国人看着舒服的东西。在网络或者在媒体里找说错的话或者念错了的字,做一个竞赛,大家都参与。最好的办法是做一种大家都能参与的,引导年轻的网民们都来参与,大家一起寻找把优秀的文化传统、革命传统改编了的“恶搞”,大家声讨。创造一个清洁的网络文化,清洁的社会文化环境。

  说的不对的地方请大家指教。

  [ 何东平]   谢谢胡理事长。胡理事长除了对网络的“恶搞”现象进行界定,并且加以分析,给我们提出了非常好的建议,把这种活动扩大到对整个传统文化的维护和对思想文化界净化的内涵上,这个意见非常对,值得媒体的同志认真思考,把这个问题持续地做下去。

  [ 八一电影制片厂厂长明振江]   很高兴能参加这个座谈会。

  《光明日报》召开这个座谈会,应当是恰逢其时的,开的非常及时,非常必要,也是我们从事文艺创作生产单位迫切需要召开的会。我们对这种文化现象的担忧,也要有正确的、正面的声音来回答。特别是看了今天《光明日报》的这篇文章,我个人感觉很兴奋,也很受教育。《红色经典不容“恶搞”》这个题目本身,我也想谈一谈。红色经典本身就是我党、我军革命历史的真实写照和真实再现,弘扬的是爱国主义、集体主义、革命英雄主义的精神,是关于正义、理想、信念主题的深刻表达,是一个国家赖以生存发展的主流文化意识,应当说红色经典本身事关一个国家、民族的文化安全问题,是不容亵渎、不容践踏,不允许任何形式的曲解、颠覆、恶搞。对一个国家来说,是否荣辱、善恶美丑是起码的道德底线,不辨是非不足以正本清源,不知荣辱,就无法构建和谐。我们深入领会“八荣八耻”的精神实质,才能走在时代的前列,不断弘扬先进文化,创造出更多的经得起实践检验的文化作品,我们从创作生产这个角度,有这样的感慨。

  [ 明振江]   关于我们厂拍摄的影片《闪闪的红星》被网络“恶搞”的情况,我简单做一个介绍。

  今年4月17号,我们从报纸上获悉,我厂拍摄的影片《闪闪的红星》被“恶搞”成网络短片,叫《闪闪的红星潘冬子参赛记》,是指参加中央电视台青年歌手大奖赛。当时在网络上流行了一段时间,但是引起反响的是在众多媒体参加的联谊会上,竟然播放了这个短片,这个消息一播出以后,造成了很恶劣的影响,短片的作者是化名“胡倒戈”,时间是9分36秒,所有的画面都是出自我厂拍摄的故事片《闪闪的红星》,其中对白、配音被完全篡改了。更不能容忍的是八一电影制片厂的片头变成“八七电影制片厂”,小英雄潘冬子变成了一个整日做明星梦希望挣大钱的富家子弟,潘冬子的父亲变成了地产大亨,潘冬子的母亲则一心想参加“非常6+1”。短片制作粗俗,甚至夹杂了一些下流的对白。了解到事情的起因之后,我们厂迅速地做出回应,严厉谴责这种“恶搞”行为。4月23日,我们厂专门召开会议,也请了京城一些媒体参与,报道了我们厂关于对“恶搞”事件严正的态度和立场。这个消息报道以后,全国有近百家媒体都迅速做出了反应,表示支持我们的态度和立场,对恶搞红色经典行为进行了严厉的批评。各大网站也迅速的进行了相关报道,据统计,有近千条,包括新浪等网站,都将这一事件作为网站的首页开版讨论,将近90%左右的网友支持八一厂的意见。我们认为这样篡改一部红色经典,如此调侃一个备受压迫、奋起反抗的小英雄形象,已经伤害到《闪闪的红星》相关的创作人员,更伤害了对《闪闪的红星》有着深厚感情的广大电视观众,同时也会误导青少年观众,使他们漠视中国革命历史,甚至引发许多人以“恶搞”红色经典为乐趣,此风绝不可涨。

  [ 明振江]   作为一部经典的革命题材影片,《闪闪的红星》影响了几代人,无论是其历史内容还是创作态度,都应当说是严肃、认真的,这种“恶搞”行为已经超越了起码的道德底线,侵害了八一厂和相关创作人员的权益,甚至触及到法律层面的问题。对于传统的颠覆和反叛,永远不是国家和社会的主流,不管是哪种媒介,都承担着传播先进文化,营造积极向上的舆论氛围的社会责任,同时我们也呼吁严格遵守起码的职业道德规范,把握正确的社会舆论导向,对这种“恶搞”行为进行坚决的抵制。八一厂坚持主流文化方向,用健康向上的优秀作品来抵御不良文化,尤其是网络垃圾的侵害。

  [ 明振江]   通过这个情况我们有两点思考:思考之一,对当前文化环境的担忧。我们处在文化多元化并存的时代,解构主义大行其道,谁来捍卫主流文化阵地?谁来捍卫我们国家和军队的主流意识形态舆论阵地?如果我们没有高度的政治敏感性和清醒的认识,不采取及时的、有效的切实可行的对应措施,这种“恶搞”之风会愈演愈烈,要采取认真、严肃、切实有效的措施加以整改。

  思考之二,这种“恶搞”引发我们反思一些问题,传统的文化产品,随着时代的发展变迁,特别是对青年读者、观众来说,他们有他们的思考。新的富有生机的和时代感召力的作品指日可待,面对来势很猛烈的解构之风,硬性地压制和封堵,可能收效甚微,只有不断地产生与时俱进的新的文化产品,才能有效地抵制这种风潮,关键是拿出好的作品。特别是文化产品、精神产品生产单位,如何创作、生产出更多的具有时代感、民族感,具有民族特色的优秀作品,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们也在积极、努力地去做,特别是针对儿童影视作品比较少的情况,今年“六一”,很多媒体报道没有新的儿童影视作品问世。

  [ 何东平]   前不久登了一篇文章,全国有2000多块荧幕,没有一块是专门面向青少年的。

  [ 明振江]   我们最近一方面觉得不要“恶搞”,要正搞,要善搞,我们国家的动漫片比较缺,一方面看好莱坞的大片,一方面看日本的小片,这影响着我们的荧屏。《闪闪的红星》,一个新的动漫影片,正在制作当中。

  确实,红色经典影响了几代人,我们把它做成新的动漫片,也向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献礼。八一厂在弘扬时代主旋律上有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们要倍加努力工作,借此机会也感谢《光明日报》社,感谢各个媒体,谢谢大家。

  [ 何东平]   军队媒体走在地方媒体前面。7月12号,《解放军报》已经刊发了报道和评论,针对少数人对董存瑞的歪曲和亵渎进行评说与批驳,呼吁尊重烈士用生命和鲜血写下来的历史,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也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光明日报》同一天的报纸,还刊登了专栏,两个整版,是《光明讲坛》,今天报道的是易中天讲传统文化。传统文化怎样普及,怎样介绍,我们也在探讨这个问题。除了批评不良“恶搞”之风之外,还要提倡怎么弘扬中华文化传统,要有好的作品占领市场,占领这个阵地,这才是根本的办法。所以我们今天的报纸也是想征求大家的意见。《光明讲坛》也是花很大的精力,对传统文化该如何普及,如何让它面向大众,让它通俗化,也在做积极的探讨。

  “恶搞”的作者都是没有经过著作权人的许可,进行篡改,这种行为已经涉及到版权保护。造成了哪些负面影响?我们应该怎么看?曾经参加过国家

知识产权战略课题组的专家成员李祖明同志,是中国政法大学知识产权研究所的副所长,他对这个问题从专业的角度,专业的眼光,给我们这次座谈会从法律角度增加绚丽的色彩。

 [1] [2] [3] [下一页]

  相关专题:大兴网络文明之风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