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忆霍英东先生:三大手笔见证拳拳爱国心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0月30日02:10 新闻晨报 | |||||||||
当年霍英东先生敢为人先的举动令记者印象深刻 "三大手笔"见证拳拳爱国心 □晨报记者杨海鹰
据新华社消息,杰出的社会活动家,著名的爱国人士,香港知名实业家,中国共产党的亲密朋友,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八、九、十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香港中华总商会永远名誉会长霍英东先生,因病于2006年10月28日19时30分在北京逝世,享年84岁。 2001年的新闻语汇,有不少与霍英东关联,洛溪大桥收费风波、小南沙开发大计以及白天鹅宾馆拆除传言等等,记者为此曾多次采访过霍英东先生,其敢为人先的举动令人印象深刻。 【“白天鹅”】改革开放霍英东先饮头啖汤 被认为是改革开放一块试验石的白天鹅宾馆,早已成了广州城市的一个地标。1979年4月,广州白鹅潭畔兴建白天鹅酒店的协议正式签署,由霍英东投资5000万元及提供管理、技术,广东省政府提供建筑材料、土地和人力。1983年2月6日,白天鹅宾馆正式全面开业,第一年即开始盈利,开创了内地和香港合作的酒店业先河。 对于“白天鹅”目前的身价,记者当时采访了广州市建委。据称,“白天鹅”当初投资总共3亿元左右,建成至今,这幢30多层的高楼造价起码值几十个亿,更何况其所处的地理位置(历史悠久的沙面白鹅潭),以及作为广州市的招牌建筑等无形资产,很难作出一个估价。 2001年广州曾传出要拆除“白天鹅”的说法,霍英东对这种说法淡然笑过。广州市建委及广州市规划局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当即回应:白天鹅宾馆是否拆除不亚于再搞一个地铁一、二号线的重大设计,要经过多方面充分论证,有关传言只能当成一个笑话来听。 1982年10月,广东省旅游局与香港维昌发展有限公司代表霍英东等签订《合作经营白天鹅宾馆协议书》。经营期约定20年。2003年2月6日,依照当时双方签订的协议,白天鹅宾馆资产收归广东省政府所有。白天鹅宾馆的20周年宴会上,霍英东曾透露将承包经营白天鹅宾馆,保证除税后有3000万元的年利润,这些利润中有75%上交省政府,25%归管理公司。 【洛溪桥】霍英东投下的“重磅炸弹” 洛溪大桥风波,这是记者完整亲历的一次采访。2001年4月,霍英东在与广州市人大代表约谈时,放出了“洛溪大桥是我捐赠”的这枚“重磅炸弹”———既是捐赠,就不该收过路费,这对连接广州与番禺、一直收费的洛溪大桥而言,无疑是致命的。 洛溪大桥边的《大桥碑记》中有这样的记载:港澳知名人士霍英东、何添和已故的何贤先生为建设该桥捐资1700万元。在接受记者独家采访时,霍英东说,自己当时出资1000万港元,何贤、何添各出100万港元,且均以物资兑换。并对记者出示有关证据。 霍英东祖籍广东番禺,其好友就这场风波曾感叹地对记者说:霍先生捐赠建桥并非为了短期效应,赚快钱,只是为了那份思乡情,当地一再说洛溪大桥收费是为了还贷,这给人们造成误解:霍英东又说捐赠大桥,又来收钱。所以有必要澄清。霍英东再次接受记者采访时就曾清楚地表示,他对洛溪大桥当年是捐赠,而非投资行为,“我从未拿过洛溪大桥一分钱”。 【小南沙】霍英东的广州“尖沙咀”之梦 2001年10月,广州市政府曾就南沙开发召开新闻发布会,会上宣布广州将大力开发南沙,把大南沙打造成广州的“东京湾”。包含在大南沙概念中、从上世纪90年代初便被霍英东勤恳开发、欲将其变成广州的“尖沙咀”的小南沙顿时跃入媒体视线。 当记者们涌入这块22公里的热土时,发现这个边陲小镇经过十多年的开发,已逐步发展成一座现代化海滨新城。记者采访小南沙时,其第一阶段(1989-2000年)的建设已完成,路桥、轮渡已运转,天后宫、高尔夫球场等景点已经打造好。小南沙正迎来第二阶段的七大项目建设时期。 霍英东对小南沙的开发建设倾注了全部心血。在接受记者专访时,霍英东好友曾表示,“要从无到有地建一座新城,谈何容易。现在基金会已投入了30多个亿。霍英东先生当初真是想发展当地经济,他没有图什么回报。” 时任广州市市长的林树森就此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霍先生开发南沙是认为南沙值得投资,希望南沙的发展能起到带动和支持珠三角经济发展的作用。霍先生在南沙的投资数以亿计、几十亿计,但回报不是很快,他在南沙的发展中起到了很好的先锋带头作用,这种无私奉献的精神值得学习。 【捐赠内地】教育、医疗等各种款项超50亿 2001年6月,霍英东与钟南山的手握在了一起。 还是在白天鹅宾馆,召开了霍英东向广州呼吸疾病研究所捐赠港币一千万元的签字仪式。一年后,原广州呼吸疾病研究所以这笔捐款为基础,改建为“英东广州危重症监护医学中心”,成为当时全国规模最大、设备最先进的重症监护中心之一。 一场“非典”,钟南山院士和“英东广州危重症监护医学中心”成了全国关注的焦点。钟南山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表示,广医一院呼研所在抢救呼吸系统危重病人方面的过人实力以及“英东广州危重症监护医学中心”精良的硬件让他底气十足。 至今,由霍英东基金会、霍英东教育基金会、霍英东体育基金会等投资捐赠内地的体育、教育、医疗等各种款项,已超过50亿元。 记者手记 不走回头路的霍英东 手机短信上传来霍英东先生去世的消息时,内心不禁震动。五年前我多次采访霍英东先生,这是一位身材瘦小的精干老人。他身边的好友曾对我说:“别看霍先生快80岁的人了,精力相当充沛,尤其喜欢体育,每天能坚持打2小时的网球。你再看看他,像是有癌症的人吗?”当时听了很感慨,因为霍英东先生这位好友教我打网球时,不过20分钟我就气喘吁吁了。 五年前,正是有关霍英东先生的新闻高发期,那一年“霍英东”三个字频频见诸报端,和洛溪大桥、和南沙开发联系在一起。为了采访到霍英东,记者们可谓使尽浑身解数,哪怕只有他的只言片语。洛溪大桥收费一事曝光后,为了得到霍英东关于此事的最新表态,媒体甚至在霍英东倾全力打造的南沙开发区内,上演了一出本来只有娱记惯用的追踪手法,从南沙科技馆到南沙高尔夫球场不过10来分钟的车程,一群时政记者以车轮大战来夺取独家新闻,这其中也有我的身影。只是我比别人心里稍稍有底的是,之前的半小时,我已获准专访了霍英东。 事后我在一篇“生死时速紧追霍英东” 的感想中,描述了当时拚抢“霍英东新闻”时短兵相接的白热化情形。 霍英东对媒体相当和蔼,一旦接受采访,他都会耐心听问题,但在回答时小心谨慎,可以感觉到他在考虑如何措辞,甚至会沉吟着由其好友来充当新闻发言人。我第一次得到专访他的机会时,兴奋而紧张,语速过快,霍英东一下没反应过来,旁边的随行人员赶紧低声提醒我。霍英东摆摆手,微笑着鼓励我:没关系,我们再来。 但谦和的霍英东在处理大事上却相当坚定硬朗,无论是其放言“洛溪大桥是我捐赠”,还是往一块需要多年后才能见成效的南沙地块上投资,甚至他大手笔地捐赠祖国体育事业,他从未退缩或后悔。在一本由他好友转赠于我的霍英东图册中,记载了他在内地的善行事迹,图册的标题,正是邓小平改革开放中的一句名言:不走回头路。霍英东相当欣赏这句话,“我自己一直在照这句话去做!” 综观霍英东先生这一生,不走回头路,或许也是对这位爱国人士的最好概括。 相关专题:霍英东病逝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