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家港,走在时代的节拍上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02日06:56 扬子晚报 | |||||||||
张家港,是当代中国一个响亮的名字。 张家港,是江苏改革开放发展史上的一个经典缩影。 从1986年9月16日,经国务院批准撤销沙洲县,以其境内天然良港张家港港命名设立张家港市,到今天已经整整走过了二十年。
岁月流逝,奋进不息。张家港人在一次次超越中抒写着一个地区的光荣与辉煌—— 二十年,张家港由当初苏南一个实力平平的县级市,一跃成为2005年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县(市)中的第三名。 二十年,张家港实现了由温饱水平到率先建成全面小康社会的历史性跨越,成为城乡和谐发展的一个“样本”。 二十年,张家港在一任又一任领导班子的接力中,步步走在时代的节拍上,而与时俱进的张家港精神,如今业已成为江苏人的共同财富。 张家港,江苏大地上的一座开放之城,文明之城,魅力之城! GDP 增长48倍,财政收入增长56倍,人均存款增长79倍—— 数字勾画二十年跨越传奇 二十年,巨大变化的数字静静诉说发展变迁。 熟悉张家港的人都知道,1962年沙洲县建县之初,全县年生产总值还不到1亿元,财政收入不足1000万元,农民人均分配只有62元,一度被称为“苏南的苏北”。而如今的张家港却是实现了巨大的历史性跨越:昔日的“穷沙洲”现已经跻身全国百强县市前列;2005年底,张家港宣布总体上实现了不含水分、人民群众得实惠、老百姓认可的全面小康,成为江苏全面小康建设的排头兵。 从反映区域经济实力的地区生产总值来看,二十年里张家港的地区生产总值连续翻了“五番半”。生产总值从1986年的14.37亿元,到2005年达到705亿元,增长了48倍,年均增长22.7%。 从集中代表区域经济总体效益的财政收入来看,张家港市的财政收入二十年前仅1.9亿元,2005年已达到108.38亿元,增长了56倍。张家港市委书记黄钦介绍说,如今的张家港市每8天就创造相当于1986年全市的经济总量,平均每周创造的财政收入就超过了1986年全市的总量。 2005年,全市年销售收入超亿元的工业企业达152家,全市拥有私营企业1.34万家,私营个体注册资本达205亿元,全市累计注册外资突破61亿美元。 张家港的20年,是经济快速增长的20年,也是全市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20年。 在张家港市城乡,随处可见一辆辆崭新的宝马、奔驰、奥迪、丰田佳美、广本等高档私家车。近年来,购买私家车已成为张家港人的时尚,到去年底,全市私家车保有量达4.1万辆,平均每百户12辆。 最让老百姓舒心的,还是居住条件不断改善。调查显示,至2005年底,张家港市市区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达40.72平方米。到2005年底,全市农民人均住宅面积达69平方米,比省定小康标准高29平方米;城镇居民人均住房面积38.2平方米,比省定小康标准高8.2平方米。 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7078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8750元,城乡居民人均储蓄存款高达3.11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城乡居民人均储蓄存款分别是1986年的10倍和79倍。 催生张家港速度,创造张家港奇迹,彰显张家港经验—— 张家港精神——自我超越的持久动能 当我们探询一个地区不断跨越发展的持久奥秘的时候,我们不得不将眼光锁定在这个地区持久发展的内生动力上,而经过张家港干部群众共同熔铸的张家港精神,正是张家港人不断实现自我超越的动力之源。 这是历史的定格——1995年5月13日,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的江泽民视察张家港时亲笔题词:“团结拼搏、负重奋进、自加压力、敢于争先”。同年张家港市两个文明协调发展,一跃为全国典型。张家港精神在全国叫响,成为许多地方竞相学习的“样本”。 从此,张家港精神成为一种力量,一种激励,一面鼓舞人心的旗帜。 值得赞誉的是,张家港人以全球的视野和开放的胸怀,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张家港精神,并注入新的时代内涵。九十年代中后期,张家港人将其集中体现在“争先、创新、务实、富民”上,使之保持了旺盛的生命力。 张家港市市长王翔告诉记者,进入新世纪,张家港人又把弘扬张家港精神与落实科学发展观有机结合起来,不断丰富其内容、拓展其内涵,提升其境界,以无功即过的意识抢抓科学发展机遇,以超越自我的追求提升统筹发展定位,以激励竞争的机制营造协调发展氛围,促进了张家港的大进步和大提高。 在这个精神的引领下,全市干部群众创造了张家港速度和一个又一个奇迹。 20世纪90年代初期,在各方面基础相对薄弱的情况下,张家港人把弘扬张家港精神的实践突出体现在“拼搏、进位”上,以“三超一争”为目标,抢抓机遇,奋力超越,实现了张家港的大变化、大发展; 90年代中后期,在工业化、城市化的潮流面前,张家港人把弘扬张家港精神的实践突出体现在“科学、奋进”上,以巩固和提升全国典型地位为目标,遵循规律,克难求进,实现了张家港的大开发、大开放; 新的世纪,经济社会进入全面转型阶段,张家港人又把科学发展观融入张家港精神,突出体现了“创新、统筹”,以争当“两个率先”排头兵为目标,讲求质量,协调发展,促进了张家港的大进步、大提高。实践证明,生生不息的张家港精神具有旺盛的活力和强大的生命力。 省委书记李源潮在考察张家港时评价说:“张家港是江苏创业、创新、创优的一面先锋旗帜,张家港精神是江苏‘三创’精神的一个生动典型,要在‘两个率先’的新实践中大力弘扬张家港精神。” 如今,张家港精神已成为江苏精神的重要内容,成为我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 农村支起“安全网”、城乡“同饮一网水”、同城共刷一张卡—— 城乡一体:争创和谐社会建设的新“样本” 深秋的张家港,依然是满目绿色,各种鲜花点缀其间,处处呈现出和谐祥和的景象。 近年来,张家港市紧紧围绕“城乡一体文明”的目标,以率先建成首批全国文明城市为突破口,加快文明社区建设,打破城乡二元结构。 如今踏进张家港的乡村,一条条平坦的水泥路蜿蜒延伸,一幢幢农家小院错落有致、干净整洁,处处可见休闲绿地、文化活动场所、购物超市……一幅“人在景中、景在画中、画在村中”的现代农村图。 早在五年前,张家港市就启动农村治水,到今年3月底已疏浚河道5866条,今年还要疏浚756条河道。五年治水,张家港不让老百姓掏一分钱,财政投入超过7000万元。 从2003年起,张家港市率先在全省推出了全新的纯农民养老保险和农保转城保办法,两项政策几乎惠及所有农民。同时,张家港又推出了全市老年农居民养老补贴制度,近10万名男年满60周岁、女年满55周岁的老年农(居)民享受到了每月80元养老补贴。为此,市财政掏出了上亿元的补贴资金。 2005年,张家港市再度提高城乡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农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由最初的100元/月提高到200元/月,全市5854户农村低保对象应保尽保,发放保障金1200多万元,为保障贫困家庭的基本生活支起了一张“安全网”。 在解决农民生活保障的基础上,张家港又着手建立新型合作医疗体系,解决农民医疗难题。今年,全市99%的农民人手一张新型合作医疗IC卡,实现了刷卡就医。为此,张家港财政专门辟出了4200万元巨额补助。 张家港还实行城乡自来水“同网同价”:无论市民或农民,喝一家水厂的水,价钱一样,城乡“同饮一网水”。 张家港市对不足50户农民的自然村进行搬迁合并,先后将6.3万户农民搬迁到镇区和农村社区集中居住,腾出宅基地面积4.7万亩。目前,张家港正在规划建设三百到五百个农民聚居点。 面对新的形势,在今年6月召开的中国共产党张家港市第九次代表大会上,张家港市又确立了新的奋斗目标:五年再造一个新港城。 回首20年发展历程,每一步的跨越,张家港人都走在时代的节拍上。金伟忻 沈峥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