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榆,争先进位精彩破题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02日06:58 扬子晚报 | |||||||||
驱车来到和山东交界的赣榆,一路上花了4个小时,路上没有几辆南京或者苏南牌照的车,心底不由感叹,江苏“北大门”赣榆的确有点偏远。然而,到了赣榆,所见令人吃惊,从海边的临港工业园,到县城附近的新区工地,到处是火热的建设景象。赣榆百万人民发愤图强、争先进位的大文章正在精彩破题。 省委提出学习昆山经验、加快苏北发展的战略方针以来,赣榆县委组织各级干部先
县委书记孙荣章说:“我们背水一战,要在去年经济位次排名全国上升57位的历史性突破基础上,今年力争再度较大幅上升,十一五期间,赣榆要冲刺苏北前5强、全省20强、全国百强县!” 审视赣榆,赣榆冲刺全国百强县的基础与现状,可以简化为两组数据。 Ⅰ、赣榆2005年和今年1到9月份各项统计指标: 2005年全年 今年1到9月 同比增长 GDP 61.17亿元 17.5% 固定资产投资 50.13亿元 56.73亿元 33.74% 工业投资 32.5亿元 39.77亿元 43.82% 财政总收入 5.78亿元 65.45% 财政一般预算收入 2.61亿元 2.98亿元 55.61% 农民人均纯收入 4178元 到账外资 3530万美元 2189万美元 Ⅱ、赣榆人对照全面小康18项指标自找差距,认为最大的差距在于人均指标: 2005年 全面小康标准 人均GDP 6968元 24000元 农民人均纯收入 4178元 8000元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6198元 16000元 赣榆县机关一位公务员说,以赣榆4口人的农家为例,每户年收入3.2万元才算小康,而现在单纯种植粮食作物亩收入700元,一般农民到城里打工,一年劳务收入也只有1万元左右。城镇居民,即使是公务员,在赣榆工作一年工资平均也不足2万元。客观地说,我们离百强、离全面小康还有不小的距离。 赣榆人的性格中绝少妄自菲薄,他们学昆山、学华西,四处学习。今年“七一”,赣榆县第十一次党代会上,赣榆县委响亮提出:三年再造新赣榆,五年冲刺百强县。赣榆要举全县之力,发展工业化、城市化、国际化,带领百姓富起来。 工业化的破题之作,是赣榆临港产业区建设。去年以来,赣榆筹资3亿元,在柘汪这片充满潜力的盐碱地上构建了9.7平方公里的工业园区框架,最终目标是到2010年,建成沿海新型能源出口加工基地,面积扩大到42平方公里。 10月26日,记者在柘汪临港工业园看到,有些项目已经开工生产,有不少正在建厂房,工人们在搭厂房的钢架,戴着头巾的当地妇女忙着种行道树,不远处日照岚山港依稀可辨。这个工业园定位于重点发展石化产业,它是赣榆按照连云港市“一体两翼”部署,突破行政界限对接岚山、融入山东半岛经济圈的重大战略。 开发区管委会主任说:“去年面对一片盐碱地,我们心里有点毛,能不能建起来啊?我们大干苦干103天,就让工业园成形了,现在有了几十个大项目进来,我们很有信心。” 目前,赣榆“三沿两区”工业新格局已初具规模,315个项目在建或投产,投资过亿元项目有13个。 在赣榆,城市化、国际化正和工业化同步并举。10月26日天气骤冷,这一天,赣榆6个新城建设项目同时开工。喜庆的鞭炮声中,人们交相传递着一个重要信息:赣榆建设国际性海滨城市不是纸上谈兵,这个梦想正在起飞。 5年来,赣榆引入市场机制投资58亿元,建成市区面积由9.6平方公里增加到现在的19.8平方公里,黄海路东进则掀开了赣榆拥抱大海的新篇章。高起点规划、与大海遥遥相望的赣榆东部新城将在4年内迎来新居民数十万人。 马健 程长春 周静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