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新殖民主义”帽子扣不到中国头上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02日07:58 东方网-文汇报

  上海国际问题研究所美国室张春博士

  今年是中国的“非洲年”。年初,中国政府发表了《中国对非洲的政策文件》,国家主席胡锦涛和国务院总理温家宝相继访问非洲。随着第三届中非合作论坛峰会的召开,中非战略合作也迈入了一个新阶段。中非关系的深入引起了一些别有用心的国家和人士的不满,“中国在非洲推行新殖民主义”的论调就出炉了。奇怪的是,持这种论调的并不是非洲国
家和媒体,而是在西方国家,这非常耐人寻味。

  “新殖民主义”论是什么

  对中国在非洲搞“新殖民主义”的指责主要包括三方面内容:

  第一,认为随着中国的崛起,中国对能源等的需求日益增加,因此中国的非洲政策主要是基于对该地区的石油、有色金属等战略资源的需求;

  第二,认为中国的纺织品在西方的“倾销失败”后,开始将目标转向非洲,严重冲击了当地的纺织业发展,造成了企业倒闭和工人失业;

  第三,为了扩大在非洲的影响,中国向非洲推销“北京共识”,对所谓“无赖”国家给予不附加任何条件的援助,而不管非洲的民主、人权、反专制和反腐败的事业。

  显然,“新殖民主义”的论调既不具备历史基础,也不具备现实的事实基础。西方的目的无非是为了保护其在非洲的既得利益,阻止中非关系的发展。

  “新殖民主义”论站不住脚

  首先,对中国“掠夺”非洲能源的指责缺乏依据,西方国家在非洲的石油利益远远大于中国。目前,美国16%的进口石油来自非洲,到2015年这一数字将提高到25%。美国能源部仅2003年一年对非洲石油的投资就达100亿美元。美国谢夫隆石油公司近5年在非洲的投资为200亿美元。埃克森——美孚公司则正在铺设一条耗资37亿美元的输油管道,把乍得石油输往喀麦隆的大西洋海岸。另外,法国道达尔集团计划今后5年向尼日利亚投资100亿美元、向安哥拉投资50亿美元用于油气开发。英国壳牌石油公司早在2002年就拥有尼日利亚300亿桶石油储量的55%,占尼220万桶日均产量的40%。相比之下,中国目前在非洲开采石油的规模和力度还非常小,中国目前从非洲进口的石油还不到美国从非洲进口的1/3。中非石油贸易虽然发展迅速,但始终是公开、透明和互利的。

  其次,说中国对非洲实施“倾销”以占领市场的说法,就连西方人自己都不相信。英国媒体承认,中非贸易和物美价廉的中国日用工业品为非洲人提供了买得起的商品,客观上提高了当地民众的生活水平。纳米比亚《新时代》报负责人拉贾-姆纳玛瓦的话一语道破天机,“中国给原先一直受种族隔离政策压迫的黑人提供了负担得起的日用品,所以我们喜欢中国。但是,原先经济上曾占据垄断地位的部分人不喜欢,因为中国人的到来使得他们无法再牟取暴利。”

  最后,中国历来坚持不干涉别国内政的原则,尊重所有国家选择适合自己发展道路的权利,从不寻求向非洲国家输出自己的价值观和发展模式。相反,西方国家、主要是美国近年来却大力实行所谓“民主推广”政策,在援助上设立严格的民主、自由、人权等政治价值观,美国所谓的《非洲增长与机会法案》便是这方面的典型。

  中国与西方有何不同

  中国并没有在非洲搞“新殖民主义”,恰好相反,中非合作满足了非洲最迫切的需要,即促进其可持续的发展。在中非合作论坛框架下,中方减免了31个非洲重债穷国和最不发达国家109亿元人民币债务,对非洲30个最不发达国家190项对华出口商品给予零关税待遇,为非洲培训各类人才14600余名。中国还向非洲43个国家派出了医疗队,累计达1.6万人次,共救助疾病患者2.4亿人次。所有这些都让非洲人民感受到中国对非洲的援助是真诚的、无私的。

  中国在非洲的能源政策也是本着互利共赢的原则实施的。例如,截至2003年底,中国石油公司在苏丹共投入27亿美元,修建了1506公里的输油管道,建成了一家250万吨/年原油加工厂和若干个加油站,不仅使苏丹从一个石油进口国变成了石油出口国,而且使其拥有了一个集勘探、生产、炼制、运输、销售于一体的完整的石油工业体系。另外,中国还投资了2000多万美元帮助苏丹建设学校、医院等生活配套设施。

  相比之下,西方公司在尼日利亚搞了50多年的石油开采,但尼日利亚至今还是出口原油,进口汽油,没有自己的石油生产和加工体系,实际上至今仍然是个初级资源输出国。而且,西方石油公司只顾赚钱,根本不关注基础设施投资,经常发生管道破裂导致原油溢出自燃起火,将大片农作物和森林化为灰烬,滚滚浓烟对空气、土壤、河湖造成污染,周围居民甚至连日常生活必需的干净水都无法喝上。

  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这也是为什么“新殖民主义”论不是在非洲、而是在西方兴起的原因。正如温家宝总理所说,“‘新殖民主义’这顶帽子绝对扣不到中国头上。”如此多的非洲领导人齐聚北京本身就说明了很多问题,“新殖民主义”论不攻自破。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