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处祠堂进入保护视线惠山古镇保护规划开始报批,前期文化研究悄然展开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02日08:59 无锡日报 | |||||||||
本报讯(记者章莹)我市酝酿已久的惠山古镇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工作,在明确纳入“十一五”文化重点工程后,保护运作的步伐加快。在市规划设计院所做的保护规划中,已明确古镇建筑以抢救性修缮为主,体现传统风貌的历史建筑一律保留,与街区整体风貌不相协调、占总量3.1%的建筑将被拆除。作为历史街区的重要文化内涵,120处祠堂已进入政府的保护视线。市规划局透露,惠山古镇是省级历史文化街区,向省政府报批工作已在进行中。
惠山古镇是市区规模最大、最完整,且多元文化在此高度融合的历史文化街区。其保护范围东到新锡惠路,西到惠山脚下,北到通惠路,南到锡山麓,面积约20公顷。从方案看,保护工作依托锡山、惠山和大运河独特的山水骨架,同时沿龙头河、惠山浜水系重新整合祠堂、街巷、桥梁、河埠头、古井、古木等历史要素,使农耕文明到工商文明的演变过程、中华谱牒文化和宗祠发展轨迹、民间泥人工艺文化和传统园林文化在锡惠山麓再现和传承。 历史的厚重使惠山古镇身价不菲。目前保护区内国家、省、市三级文保单位共有16处,市级文物控制保护单位和历史建筑则多达92处。古树名木共62株,其中最高树龄超过600年。 近年来,集聚在锡惠山麓的大规模祠堂建筑群又引起国内文化、规划两大领域的关注。市规划部门排查,目前可考证的祠堂共有120处,除12处总体格局保存较好、单体建筑完整外,其余不同程度上存在毁坏。根据现有保护方案,计划对有迹可寻、有史可依,且有相当历史渊源和知名度的祠堂在遗址上予以复原,对建筑已殁但位置可考的祠堂实行遗址保护,通过立碑竖标等方法留下其延续的脉络。这批已纳入保护之列的祠堂集中分布在锡惠公园、惠山横街和直街、惠山上河塘、下河塘。据了解,如此高密度的祠堂群落,在国内不多见。 考虑到古镇与周边环境的协调,保护规划对外围建筑的体量、高度、色彩均提出控制要求。一般来说,今后古镇周边的建筑大多为坡屋顶,色彩以黑、白、灰为主,体量宜小不宜大,以此防止古镇在城市中的突兀感。 作为历史文化街区,惠山古镇的保护面临着和清名桥沿河街区同样的现实问题,诸如古建筑的保护、开发利用的程度和原住民的去留等等。古镇保护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人孙志亮透露,对120多处祠堂的前期文化研究、谱牒文献收集工作早已展开,这项工作动用了近百文化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