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期盼清泉润农家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02日09:28 黑龙江日报

  本报记者 马述

  今年我省一些农村群众反映,个别农民生活用水条件恶化和饮用水水质不达标的现象普遍存在。他们希望这一状况能得到相关部门的重视。

  据记者调查,我省农村人口饮用水的主要来源是地下水。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
一部分群众至今饮用的是卫生不合格的浅层地下水;多年供人畜饮用的浅层井水受到工农业生产活动造成的污染;部分打好的深井质量不合格,仍无法提供充足、卫生的饮用水。

  饮用水污染事件屡有发生

  由于政府有关部门监管不力,城镇工业废水、生活垃圾和污水没有得到妥善处理,污染了水源地,农村饮用水安全无法保证。

  今年5月本报报道了东宁县绥阳镇环卫处将大量生活垃圾倾倒在镇内河中,当地多家企业也向河中排放未经处理的工业废水。距以上单位排污、倾污处不远的下游,就是绥阳镇自来水取水源。由于当地自来水水质恶化,绥阳镇居民感觉自来水有异味,经卫生部门检测,自来水大肠杆菌超标。在此情况下,绥阳镇政府已计划将自来水取水口迁往上游。

  某些农村旱田改水田过量开采地下水,导致地下水水位下降,水质恶化。今年7月,本报报道的庆安县丰收乡巨宝村张十三屯供居民饮用的多口电机井井水恶化就是典型例子。由于1993年以来村里大面积旱田改水田,该村20米浅层地下水已近枯竭;而多口40米左右深的电机井水质铁、锰两种元素超标,也不适合饮用。

  另外,由于生活污水未经处理排入江河水库,污染了附近居民区地下水,这样的情况也时有发生。

  个别农村饮水安全工程难落实

  国家下拨到村庄的打井经费有限,村民难以筹齐饮水井配套设施费用,打出的深水井质量不合格,县、乡政府主要领导对农村饮水安全不够重视等等,是农村饮水安全工程难以落实的原因。

  深水井施工质量不合格,打出的深井水不适合饮用,造成了巨大的浪费。哈尔滨城乡结合部一些建筑墙体上,很容易找到打井的非法小广告。据了解,这是一些活跃在农村和城郊的小打井队张贴的。这些打井队,缺乏业务和技术培训,打井前缺乏科学论证,其施工工艺和安装的水井管材不合格,经常出现打的机井供水量不足,供水保证率低,或者水质和卫生状况难以保证,有时还出现不同含水层水质混合等问题。

  为实施国家农村人畜饮用水解困工程,我省某县水务局为一村庄打了一眼128米深的水井,并建设了自来水工程,集中供水。村民饮用后感觉水质不好,有腥臭味,烧开后水变黑红色。经县水务局化验,那口深水井的水质符合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据该县水务局一位负责人推测,村民感觉水质不好,是因为该县大部分地区地下水水质铁锰超标,需要安装净水设备去除井水中的铁锰成分。但是县里缺乏购买、安装水处理设备的经费。

  还有一个现象不容忽视,就是查验水质状况需要交一定费用,所以有的村民虽然怀疑饮用水水质有问题,但舍不得费用,就不向卫生防疫部门举报,同时,有关部门对村民饮用水水质失察,态度消极、被动。

  饮用水问题关键在于领导重视

  今年7月某县水务局负责人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国家正在实施的饮水安全项目,在该县遇到的主要困难是,许多村民不愿意负担应该自筹的那部分费用或者不愿意出义务工。

  有的村虽然深水井打好了,但村民没有凑齐配套工程费用,村民只能望井兴叹。去年5月龙江县白山乡西白土村村民向本报反映浅水井污染严重问题时,村里已有三口县水务局于2003年打好的深水井。由于村民没有筹齐应负担管线材料费、安装费等配套费用,深水井只好闲置。本报报道后,在龙江县政府督促下,县水务局称保证在当年10月完成自来水配套工程,让村民吃上深井水。至于村民自筹的那部分费用,县政府要求乡政府和村委会逐户调查,逐户解决问题。看来如果地方政府主要领导重视,真正为村民生活和健康着想,做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筹齐村民负担的那一部分费用并不难。

  某县一位从事信访工作的同志介绍,当地政府对该县农民饮水现状一直缺乏调查研究,不知道有多少人在饮用地表水,有多少人正在饮用不达标的水源,有多少人因饮水问题而导致疾病。他认为,保证农村饮用水安全,地方政府首先要对辖区进行农村饮用水调查,全面了解当地农村饮水现状,同时要加大宣传教育力度,提高农民卫生意识和饮水安全意识,认清不卫生饮水的危害,发动群众,筹齐农户入户管道建设资金。

  有关专家认为,政府要完善农村饮水监测网络,组织有关工程技术人员查清本地区饮水不安全的人数、类型和分布,制订出科学合理的实施方案。同时,打井前要科学论证,在地下水水源地周围建设各类机井前,要科学论证,防止乱打井超采地下水或引起不同含水层水质混合。

  针对目前我省农村水井管材及施工工艺落后,老化失修,供水设施管理不到位,重建轻管现象严重,以及农村供水量不足和饮用水二次污染的现状,齐齐哈尔水务局有关人士建议,各地政府要根据当地实际,实行市场化管理机制,避免出现“有人建、无人管”的现象,对供水管理人员加强专业技术培训,持证上岗。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