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含辛茹苦将养子送进大学:亲女养子都是我身上掉下来的肉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05日11:58 黑龙江日报

  本报记者 王虹

  25年前,一位上海女知青返城前把儿子托付给她照看。谁知,这一照看就是25年。25年来,她和残疾的丈夫含辛茹苦,将养子与亲女双双培养进了名牌大学。面对25年的艰辛,她说———

  采访李彩凤挺难的。

  参加完“黑龙江省十大杰出母亲”颁奖会后,李彩凤就去外地办事了,记者先后给她打过七八个电话,才于2日把她“逮”住。

  坐在记者面前的李彩凤又瘦又高,一双大眼睛总是带着笑意。神情略显疲惫的她兴致勃勃地谈着各个话题,只是对于自己与家人那段令人心酸而感动的往事不愿提及。她说,她早已将儿子当成自己身上掉下来的肉了,她觉得自己只是做了一个母亲应该做的一切。现在,已从西安工程学院毕业的儿子晓晓被单位公派去国外学习,女儿天天现正在北京大学计算机系读研究生。她和爱人住在哈市香坊区巴安里街一个9平方米的破旧小屋里,开着一个小食杂店,生意不是很好。虽然生活还不宽绰,但一家人生活得很平静,她不希望这种平静被打破。

  我们把他当成自家的宝贝

  1981年,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4师43团在密山改编为农场。不久,当年来自北京、上海、杭州、哈尔滨等地的“兵团战士”开始大批返城。李彩凤当时是农场小学的一名老师,一天下午,办公室的同事、一个上海女知青愁眉苦脸地对李彩凤说,她的丈夫回北京了,临走前说那边安排好工作就来接他们娘儿俩,可是3个月过去了,丈夫音信皆无。自己回上海的手续马上就办完了,可丈夫却没有消息。

  又过了3个月,北京那边还没消息。上海的调令寄来了,女知青跪求李彩凤:“我回上海,这孩子先寄养在你这儿,这些年,咱姐妹处得关系不错,我相信你。等我回去安排完工作,马上回来接孩子。”看到她怀里哇哇大哭的孩子,彩凤实在受不了了,就这样,李彩凤把刚满周岁的男孩晓晓抱回了家。

  那时李彩凤刚刚怀孕,挺着个肚子,一边忙工作,一边照顾丈夫,还要照看年幼的孩子,她咬牙坚持着。开始时,女知青一个月还有两三封信来,而且还十块、二十块地寄些钱来。慢慢地,女知青的信变成一年一封,最后就没了音信。晓晓会说话了,就管他们夫妻叫“爸爸、妈妈”。丈夫说:“这孩子怪可怜的,我们要把他当成自己家的宝贝一样对待。”

  业余时间捡破烂贴补家用

  1982年夏天,李彩凤生下女儿天天。她把天天送到托儿所,晓晓跟她去学校。上课时,她让晓晓坐在第一排,她一边讲课,一边看孩子。晓晓很聪明,彩凤教学生拼音,他也跟着学会了,两岁以后,竟能跟着写作业。

  l983年春,李彩凤带着女儿天天返回哈市。由于丈夫不是哈尔滨人,他的户口不能进哈市,他和儿子晓晓留在了农场。李彩凤接母亲的班,在一家街道小厂当工人,住在娘家。

  1983年12月,晓晓来到哈尔滨。李彩凤在巴安里街租了个小土房,算是安了家。她当时一个月的工资是38.6元,一个孩子的托儿费要25元,再加上房租水电,她挣的钱已所剩无几。无奈,她只好把女儿天天送进幼儿园,带着稍大一点儿的晓晓去单位上班。李彩凤说:“当时我是单位的保管员,上班时我就把晓晓放在仓库里,那时候可是真难啊。”为了供养两个孩子,业余时间李彩凤就出去捡破烂卖钱。

  1985年夏天,一场暴雨把李彩凤所在的街道小厂冲得停产倒闭,她下岗了。两个孩子没钱进幼儿园,整天哭闹。李彩凤家中兄弟姐妹6人,大家的日子都不富裕。家里没米下锅了,李彩凤不得不向弟弟借了50元钱。“有一天晚上,家里停电了。房东知道我挺难的,给我送来了一根蜡烛,感动得我当时眼泪哗哗地。”李彩凤说:“那时我没钱买菜,就去菜场捡菜叶子。白水下面条,往汤里加点儿盐,就那么吃。”丈夫得知情况后来到了哈尔滨,从那以后,丈夫在家照看孩子,李彩凤到市场卖瓜子。

  买烂苹果给孩子解馋

  一天晚上,李彩凤被汽车撞倒,肇事者逃逸。经医生检查,李彩凤的肋骨断了三根。兄弟姐妹凑钱给她治伤,可她只在医院住了7天就回家了,留下的后遗症让她现在还时常感觉伤口处疼痛。丈夫见家中情况太苦了,就和李彩凤商量要把晓晓送人,不让他再在自己家里遭罪了。可李彩凤坚定地说:“咱家的日子虽然苦点儿,可是有人真心疼他。只要咱们能活下去,就要让他好好成长。”

  一天黄昏,市场的人很多,李彩凤光顾着卖瓜子,突然发现身边的两个孩子不见了。她疯了似的边喊边跑,可找遍整个市场也没见到孩子的踪影。后来,一个邻居把两个孩子领了回来。原来,晓晓看见一个卖水果的流动货车,车上的水果馋得他流出口水,他领着天天跟在车后闻味,不知不觉走丢了,幸亏被邻居发现了。李彩凤听完后,到市场买回了1公斤处理的烂苹果,让孩子饱吃了一顿。

  后来,有人建议李彩凤开个食杂店,既可照顾孩子,又能做生意。兄弟姐妹们帮她凑钱,彩凤花1500元在巴安里街买了一处9平方米的棚子房,后面住人,前面开个食杂店,一天才能收入几元钱。

  寒门育出两个高才生

  晓晓到了上学年龄,可学校说孩子的户口不在哈市,上学要交借读费。无奈,他们只好让晓晓回农场上学,彩凤在农场小学受聘教书,家里丈夫照看生意和女儿。晓晓上二年级了,他的成绩始终名列前茅。他对彩凤说:“妹妹该上学了,你回去照看家里,我自己在这儿上学没事。”于是,李彩凤把晓晓托付给了农场自己一个要好的朋友。寒暑假,晓晓都要回哈过。天天也上学了,她要和哥哥比赛谁学习好。

  天天从小就知道体谅父母,写作业时,她手中的铅笔头都拿不住了还接着用,使到不能再使时才扔掉。她的钢笔都是同学淘汰的,本子用完正面用反面。多年来,学校光荣榜上,天天的照片始终排在第一位。天天爱好体育,曾得过全市体育项目大奖,被评为市三好学生。并考上了哈尔滨市第三中学。

  2000年高考,晓晓考上了西安工程学院。去报到时,彩凤好不容易给他凑了一万多元钱,她把钱缝在了晓晓的裤腰里。

  2001年,天天以658分的成绩考上了北京大学计算机系本研连读。丈夫经常去针灸的医院的医生们得知后,都为他高兴,大家为孩子摆了两桌酒席,还每人拿出几百元钱送给天天,天天哭着感谢大家。李彩凤的兄弟姐妹们也早都为天天准备好了钱,他们都为孩子考上北大而自豪。

  李彩凤陪女儿一起乘火车去的北京。那天下车时已是中午,娘儿俩顾不上吃饭,乘公交车去找北大。来到北大门口,已是13时了。李彩凤怕赶不上回哈尔滨的火车,还要在北京住一天,就对女儿说:“天天,你自己去报到吧。”天天放下行李说:“妈,你还没吃饭呢。”李彩凤笑着对女儿说:“妈走了,妈上火车再吃。”李彩凤到北京火车站买了一张回哈的硬座票,兜里只剩下了1元钱。上了火车,李彩凤去洗手间喝了一肚子冷水充饥,饿回了哈尔滨。

  李彩凤回到哈尔滨,见小食杂店没营业,进门一看,丈夫躺在床上呻吟。丈夫有气无力地说:“昨天早上有人来买货,我走急了,绊倒在门坎上,好像小腿骨摔坏了。因为不能动弹,我也两天没吃饭了。”李彩凤一听就昏了过去,丈夫按人中穴把她弄醒后,她强撑着去货架上拿了包方便面,冲好后让丈夫吃,丈夫却让她先吃,两个人一边吃一边落泪。随后,李彩凤到邻居家借了100元钱将丈夫送到了医院。丈夫小腿骨摔裂,可他怕花钱,说什么也不肯住院。李彩凤就自己动手用绳子把几块胶合板绑在丈夫小腿上,作为固定夹板,又去商店买来红花油。丈夫在床上养了30多天才能下地。

  明天一定会好

  两个孩子都上了大学,给丈夫治病、给孩子们挣学费的负担压得李彩凤喘不过气来。晓晓来信说:“请家里不用给我寄钱了,我一边学习,一边打工。”可李彩凤怕晓晓打工影响学业,照旧咬紧牙关保证每月给他寄去150元生活费。放假时,晓晓为了省钱没回哈尔滨,只给家里打了个电话问候。李彩凤泪水在眼眶里打着转,关切地问他:“你又长高了吧?”晓晓发颤地笑着说:“又长高1厘米,一米八一了。”李彩凤听得出,孩子想家了。

  女儿天天在北京也惦记着家,她尽量节省生活费用,买最便宜的菜,常常最后一个去食堂,买一个馒头回宿舍泡水吃。她给家里打电话,常常只说三言两语,问问爸妈身体好不好,不到一分钟就放下电话。每次放下话筒时,电话两边的人都是泪眼朦胧。就有一次,她多说了几句,那是她得了100元奖学金,英语在全系考了第二名。

  李彩凤说:“这些年,我也曾想过要找到晓晓的父母,可是细想想,他们一定都已经各自有了家庭,都挺不容易的,何必再去干扰他们的生活呢?”说起这些,李彩凤显得非常平静。

  “两个孩子都说了,毕业后他们要找个好单位,好好地工作,逐步改善家里的生活条件。”儿女都这么出息,这让李彩凤和丈夫特别欣慰。

  这些年,为了两个孩子上学和给丈夫治病,李彩凤向别人“抬”了不少钱,现在还有5万多元的债没还上。李彩凤家困难20多年,但她开的小食杂店却每月都如实交纳各种税费近200元,从不拖欠。李彩凤说,自己就是这样一个踏踏实实做人做事的人。这些年有很多人都帮助过自己,她现在正在忙着做一件事,如果运作成功,有了收益还完债后,她想建一所希望小学,帮助那些失学的孩子们,算是作为对社会的回报。

  “要相信,明天一定会好。”采访结束时,李彩凤笑着说。

  ●记者手记

  这是一个很特别的采访。

  整个采访过程中,李彩凤都在时不时地重复着一句话:我真的不愿意接受采访,我不希望媒体把我家的事宣传出去。

  李彩凤说,当时有关部门把她推荐参选“黑龙江省十大杰出母亲”时,她就没有填表。后来,有关人员把电话打到家里,丈夫接听的,人家问一句他答一句地把表填上了。因为她不愿意让儿子知道自己的身世,她怕孩子再一次受到伤害。她说事情都过去了,她不愿意让更多的人知道自己的艰难困苦。人活着要学会向前望、向上走,不要总回头看。

  李彩凤不愿意记者把爱人、儿子的亲生父母和儿女的真实姓名公布出去,现在的传媒传播速度和范围太广,她怕孩子在学校和单位受到异样的眼光,怕现在都已各自成家的那对知青夫妻因此打破平静的生活,怕他们如今的爱人和儿女受到打扰。

  李彩凤不愿意让记者拍照,她说除了自己周围的朋友和邻居知道这段往事以外,与她接触的其他人对她家里的情况一无所知。她现在正在凭自己的能力和有关部门的协助筹备一件事,那是她的一个理想,是她回报社会的一个方式,她不希望自己被报道而影响了事情的进展。

  这是一个很特别的采访。

  记者感受到的是一个母亲、一个普普通通而又坚韧伟大的女性独特的人格魅力。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