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宁:建设生态环保型青山绿水新城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07日07:54 人民网 | |
人民网西宁06年11月07日电记者郅振璞报道:虽已"立冬"时节,海拔2260米的青海省会西宁市,仍不见“萧瑟秋风”“无边落木”。记者登上南北二山绿中透黄的莽莽林区,只见滔滔湟水奔腾百里泻入黄河;走进两岸高楼低舍、大街小巷,脚下身旁无不充满绿意花香;3个多月来,经“天路”进入青藏高原的百万游客,也无不惊羡这里美丽的青山绿水。这正是青海省和西宁市坚持多年、尤其是近3年扎实推进环境保护、奋力恢复青山绿水的硕果。 位于黄土高原和青藏高原结合部的西宁,往日除了蓝天白云,就是荒凉贫瘠,经过20年锲而不舍的引水上山和植树造林,绿色不断延伸。从暮春到仲秋,这座大西北和青藏高原的边城绿意尽染,河流纵横,已成为高原上各族人民向往的安居之地,城乡人口已达210万人。 2003年,西宁市在深入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基础上,提出创建国家优秀旅游城市、园林城市、卫生城市、环境保护模范城市的宏伟目标。去年,省委常委、市委书记张裔炯、副省长、市长骆玉林全面负责“创模”工作,编制下发了《创建环保城市规划》,各部门、区、县全部纳入目标管理。今年9月,省委书记赵乐际深入西宁南北山绿化现场调研,进一步指出要把西宁的山水与城市融为一体,彰显青山绿水高原绿城的特色。 古城环境,“绿”字当头。为了给高原干部群众创造更为和谐舒适的生存环境,西宁市今年加快了“绿色”“碧水”“蓝天”“宁静”“整洁”和“能力保障”等6大工程建设步伐。 “绿色”工程的重点,是全长74公里的“大南山”生态绿色屏障工程,截止9月底造林面积已达20051亩,共栽植针叶、阔叶、花灌木三大类19个品牌165万株,同时还造林10000亩大果沙棘。此外,全民义务植树453万株,完成街头绿地48处,城市绿化区、自然保护区、生态示范区,已使西宁建成区绿地面积达1785公顷,建成区绿地率达28%。绿化覆盖面积1920公顷,绿化覆盖率25.6%。公共绿地面积近500公顷,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6.2平方米。新建成的南凉虎台遗址公园、鲁青公园、南川滨河游园、西山野生动物园,以及今年年底即将竣工的湟水森林公园,处处展现着山水相依的天然意境。 尽管高原蓝天很多,西宁仍加大空气治污,让“蓝天”工程不断为民造福。全面实施的“煤改气”已经基本完成市区燃煤锅炉燃气化改造。尤其连餐饮、企业、机动车等行业的清洁燃料也加快了,提高了城市气化率和清洁能源使用率,空气质量优良率由2000年的30%上升到目前的84%。 “碧水”工程,更使昔日湟水等大河小流,纳入城市景观河道综合治理,更显出天人灵气。全市建成和在建3处污水处理厂,加快了第七饮水源工程建设。在往年湟水治污基础上,新落实5个子项目,总投资2956万元。同时,建国桥至湟中桥段和湟中桥至东郊湿地两段,6公里河段治理正如火如荼,也完成投资4058万元。8月20日,西宁人把水利工程引上绿化艰难的大南山,为全面绿化提供了可靠保障。 “宁静”工程的实施,已使西宁跻身我国十大最安静城市的第四位。噪声达标区和控制交通噪声污染防治区不断增加。今年高考,全市“护考”得力,受到师生和家长的普遍好评。 西宁的面目一新,关键在于“整洁”。全市实施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和工业固废综合利用处理工作,完成了伊家沟及三县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工程建设,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0%以上,工业危险废物和医疗废物处置中心,和年产8亿多块多孔砖粉煤灰综合利用项目等,也正在建设之中。 为了实施“能力”工程,青海省政府还召开专题会议,对甘河等工业区全面开展了环境监测、环境监察、环境管理,挪威政府还无偿援助西宁市环境保护能力建设项目。为使西宁更添现代化标志,由上海浦东新区与西宁市共同出资一亿元的“浦宁之珠”多功能观光塔,已在2395米高的西山工地拉开了建设序幕。 青山绿水新风貌,极大丰富了高原人民的生活情操,大大改善了今日西宁的对外形象和投资环境。今年前8个月,全市吸引招商项目510个,实际到位外资77.6亿元,其中,3000万元以上项目202个。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