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解密“圆梦行动”的筹款之道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07日12:52 公益时报

  一个项目,3个月筹款1.5亿元,这种大手笔,似乎只有中国青基会才能创造。这么多的社会捐赠流入了青基会的 账户,其他公益组织还有多大的机会?也许,青基会的好消息不仅是其他公益组织的压力,更应该是一种启示和鞭策。

  中国青基会秘书长涂猛和副秘书长汪敏

  -本报记者宋宗合

  “每天都会有几万元的捐款过来。”11月6日,青基会的财务人员表示,“圆梦行动”的热线电话自今年7月份启 动以来,就没有清闲过。

  截至10月19日,由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组织实施的“圆梦行动”已经接收社会捐款1.5亿多元,资助贫困大 学生38892名。作为青基会系统最大一次的实战合作行动,这项意在资助贫困大学生能“从家门走进校门”的公益计划取 得了前所未有的成绩。对于此次活动实施落实情况,记者采访了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的秘书长涂猛和副秘书长汪敏。

  访谈

  时间:11月6日上午

  地点:中国青基会会议室

  “圆梦行动”三个多月筹款1.5亿元

  记者:“圆梦行动”在三个多月的时间筹集到了1.5亿元的善款,之所以如此集中和迅疾,青基会有什么经验可以 总结?

  汪敏:在7月2日“圆梦行动”启动仪式上,青基会发布了《中国贫困高考生调查报告》,之中披露的贫困生生存现 状受到了社会广泛关注,通过跟

中央电视台共同关注栏目和全国100多家媒体的合作,使这个活动的社会认知度迅速提升。 其中许多国家领导人自己拿出了自己的工资进行结队,虽然不事声张,但说明这个活动得到了高层领导的认可。另外地方的领 导也对这个活动给予很大支持,这次活动成为青基会系统作战的实力展现。

  当然媒体的参与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圆梦活动”运行的过程中,青基会委托北京锐智阳光信息咨询有限公司 独立进行了调查,调查显示,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成都和哈尔滨六城市的普通公众认知度达到27.2%。

  涂猛:的确,传播的创新对公益事业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尤其是以网络为平台的传播和运作在某些方面已经改变 了公益。比如青基会对信息化的利用已经改变了以往的工作模式,网上认捐使关注个体成为可能,捐方个性化的要求,求助者 个体化的需求都很好地呈现出来,互动成为趋势。这样青基会只是参与者而不是以往从上到下的组织者,捐赠者、受助者、媒 体、志愿者都成为重要的参与方,改进了圆梦行动的设计和进度。

  以往,捐赠人和受助者处于信息不完全对称状态,无法满足个性化需求,网络数据库的出现,使双方信息不对称的状 况得以改变。可以说,个性化成为圆梦行动的核心竞争力。

  公益事业需要“互动”

  记者:这个活动体现出来的特质应该也是整个公益事业的特质,互动性越来越激发了公众的进一步参与,捐赠人的信 心也在这个互动的过程中进一步提升,青基会是如何做到这一点的?

  涂猛:公益组织的作用在于社会动员和社会服务,如今传播媒体的公益意识在觉醒,不仅意识倡导现象增多,直接参 与者也越来越多,这对于公益组织来说是一个莫大的幸事,但另一方面来说,公益组织的压力也在增大。“上大学啦”网站作 为“圆梦行动”的网站,搭起了专业化、现代化、信息化的平台,其透明度和公开性是以往其他公益项目中前所未有的。

  汪敏:当然捐赠人的需求正在发生变化。这次调查显示,对于“圆梦行动”开通热线电话、在活动网站开设论坛等方 式中,捐赠人、受助人评价高的只占到41%,评价一般的占到47.1%,还有两成不满意,而捐款人期望的沟通方式虽然 是书信和电子邮件即时通讯等,但缺乏组织,参与度还不够高。这就说明“圆梦行动”的互动性还不容乐观,需要进一步改进 。

  记者:这次行动捐赠对象有什么特点?如此规模庞大的行动,其间管理难免出现意外,已经有结对的受赠学生提出没 有收到捐款的声音,青基会如何回应?

  涂猛:首先回应一下。据统计,目前由98个受助对象信息不清楚无法划款,71个受助对象因为账户不明款项被退 回,这是客观存在的。我们希望获得捐款人的谅解。

  目前青基会的管理不比十几年前“希望工程”设立时轻松,管理任务非常艰巨。由于现在是在高考前寻找救助对象, 至于能否考进大学、考上了去没有去上学等现象无法考量,等于是在“打飞靶”,导致管理工作复杂,另外沟通信息的硬件设 施有别,贫困地区的电话普及率不高,对于现代金融汇款办法知晓甚少,也导致联系困难,受助学生的信息准确性需要进一步 核准沟通,然后落实捐款。

  而调查也显示,有29.3%的捐赠人希望多了解受助人的信息,包括所捐助贫困生在大学期间的表现、确保善款落 实到位等,尤其希望了解自己所捐助人的成长历程。这一方面要求基金会提供及时准确的信息、组织好双方沟通,另一方面也 反映捐赠人还处于“脆弱”状态,害怕“白眼狼”现象,这些都需要基金会构建适宜途径塑造捐赠人的信心。

  汪敏:这次捐赠显现出了罕见的现象就是个人捐赠者井喷,善款之中有八成来自个人捐赠者,这说明以前仅仅注重公 司募款的筹款做法需要改变。现在“圆梦行动”依然在进行之中,来自各方面的声音非常多,但公众对于公益机构的了解也在 增加,凡是真诚解释、信息透明都可以获得大部分捐赠方的谅解,通过种种信息披露制度的实施,以及社会公益氛围的提升, 捐赠人已经开始从“脆弱”走向理智,对公益机构的信任也在逐步增加。

  当然公益组织没有理由推诿自己工作中的缺陷和责任,捐赠人的宽容不能替代公益组织的努力,其公益服务工作不能 仅限于对受助学生的“一次性”救助,还要有更多的制度设计,在捐赠人、受助人的良性互动方面发挥好桥梁作用。

  民间助学是教育制度的有益补充

  记者:前一段时间教育部的官员表示我国已经建立起了完善的教育体制,言下之意不需要教育“示弱”,作为公益机 构该如何看待这个问题?

  汪敏:青基会在宣传上并没有和国家的教育体制相冲突,社会公益助学和国家“

助学贷款”有两个区别,助学贷款考 虑的是学费问题,而教育公益项目考虑的是“从家门到校门”以及生活培训发展的问题,基金会考虑的是国家助学体制的补充 问题。再者理想化制度跟现实毕竟有很大区别,许多学生不上体育课,是因为饿;许多学生没有机会勤工俭学,只好退学,这 些现象还很多。

  2005年青基会曾经找到过教育部相关部门请求合作,但国家机构不可能设立专门管理贫困大学生的机构,因为态 度问题,没有办法合作。不过政府的态度在改变,2005年青基会的助学计划因为某些因素的干扰,无法做大,只救助了1 000多名大学生,今年于相关部门的交涉虽然也有曲折,但总体顺利,取得了空前的成绩,近4万学生受到救助。

  因此迎着困难上是必要的,相信随着社会整体公益意识的提升,官方民间的态度都会越来越好。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