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天津市委关于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实施意见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07日13:49 今晚报 | |||||||||
(2006年11月2日中国共产党天津市第八届委员会第十次全体会议通过) 中国共产党天津市第八届委员会第十次全体会议,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紧密结合天津实际,制定如下实施意见。
一、站在全局和战略的高度,深刻认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意义 1.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保证。在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长期实践中,我们党始终把社会和谐作为不懈奋斗的目标,进行了艰辛探索,积累了宝贵经验,取得了重要进展。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把和谐社会建设摆在重要位置,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出发,明确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战略思想和重大战略任务,科学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怎样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一系列重大问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战略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理论的继承和创新,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丰富和发展,体现了我们党对我国社会所处历史方位和党的历史方位的清醒把握,表明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不断深化,反映了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表达了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为我们紧紧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不断推向前进,提供了重要的思想指导,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2.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是在我国改革发展进入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科学分析了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和国内外形势的发展变化,深刻阐述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明确提出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工作原则和重大部署,是指导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纲领性文件。全市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要深刻认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意义,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的决策部署上来,扎扎实实地做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各项工作。 3.近十多年来,我市在实施“三五八十”四大奋斗目标和“三步走”战略的历史进程中,坚持把中央的精神与天津的实际紧密结合起来,坚持想问题、定政策、办事情始终着眼于中低收入的大多数群众,思路上与时俱进,工作上持之以恒,追求经济发展高水平、文化发展高品位、人的发展高素质,推动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走出了一条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具有天津特点的发展路子。牢固树立高水平是财富、低水平是包袱的发展理念,坚持走科技路、吃科技饭,努力用先进水平的组合构成天津的经济总量,推动经济跨越发展。大力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加快推进教育布局和卫生资源调整,积极抢占先进文化的制高点,努力做到经济发展不欠技术水平的账、社会进步不欠协调发展的账。设身处地关心群众的安危冷暖,把群众关心的热点和生活的难点作为工作的重点,坚持抓好增加群众收入、改善生活环境、提高文化品位新三件事,以积极的态度、发展的办法做好就业和再就业工作,不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积极发展社会公益事业,使群众从多方面及时得到了应该得到的实惠。深刻认识人民内部矛盾的复杂性、多发性、风险性,抓基层,打基础,妥善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审慎处理各种社会矛盾,切实维护了群众的利益。把改善人民生活作为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结合点,维护社会公平正义,让群众有理有处讲、有冤有处诉,保持了社会的安定有序。理直气壮地讲大道理,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做好宣传思想工作,营造了积极健康的思想舆论氛围。大力弘扬创新精神,增强干部群众的创新能力,形成齐心协力干事业的强大合力,整个社会充满了生机和活力。切实加强党员和干部队伍建设,注重抓好经常性教育,决不做群众看不惯、不满意的事,进一步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我们要认真总结经验,在新的实践中不断发扬光大,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天津的大好形势。 4.当前,天津的发展已经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进入一个新的上升期。经过十多年的拼搏奋斗,天津的发展积聚了巨大能量,奠定了坚实基础,具备了实现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的各种有利条件。党中央、国务院把推进滨海新区开发开放纳入国家总体发展战略布局,进一步明确了天津的城市定位,为天津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性机遇,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全市人民思进求快、奋发进取的热情十分高涨,对天津的发展前景充满信心,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同时也要看到,我们正处于一个空前的社会变革时代,经济体制的深刻变革,社会结构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的深刻调整,思想观念的深刻变化,既为天津的发展增添了巨大活力,也必然会带来各种矛盾和问题。经济问题与社会问题、历史问题与现实问题、思想问题与实际问题相互交织,错综复杂,对社会和谐提出了许多新的课题,保持和促进社会和谐的任务十分繁重。综观全局,我们面临的发展机遇前所未有,面对的挑战也前所未有。要增强忧患意识,保持清醒头脑,深刻认识新形势新任务提出的新要求,深入分析影响社会和谐的矛盾和问题,积极正视矛盾,主动化解矛盾,不断促进社会和谐,努力为经济发展、改革深化、社会稳定创造更加良好的条件,推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全面发展。 二、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全面加快和谐天津建设 5.建设和谐天津,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前提,是文明进步的显著标志,是人民幸福的重要保障。实施“三步走”战略和五大战略举措,推进滨海新区开发开放,把天津建设成为国际港口城市、北方经济中心和生态城市,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贯穿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全过程,全面加快和谐天津建设,促进人与人和谐、人与社会和谐、人与自然和谐。 6.建设和谐天津的指导思想是: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按照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总要求,以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重点,切实做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各项工作,推动社会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协调发展,开创天津更加美好的未来。 7.按照中央的要求,从天津的实际出发,到二○二○年建设和谐天津的目标和主要任务是:依法治市全面推进,人民的权益得到切实尊重和保障;经济社会发展更加协调,城乡、区域发展良性互动、差距进一步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和家庭财产普遍增加,群众生活更加富足;社会就业比较充分,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健全,保障水平明显提高;服务型政府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完备,政府管理和服务水平有较大提高;市民整体素质和城市文明程度明显提高,道德风尚更加良好,人际关系更加和谐;全社会创造活力显著增强,创新型城市建设走在全国前列;社会管理体系更加完善,社会治安秩序继续保持全国最好地区之一;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生态城市基本建成;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进一步形成全市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 8.建设和谐天津,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坚持科学发展,坚持改革开放,坚持民主法治,坚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坚持在党的领导下全社会共同建设。在实际工作中,要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的关系,在加快经济发展的同时,更加注重发展社会事业,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正确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在促进发展的基础上,把公平放到更加重要的位置,让群众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正确处理保持稳定与激发活力的关系,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以改革促进和谐、以发展巩固和谐、以稳定保障和谐,不断激发全社会创造财富的活力。正确处理发展生产与改善生活的关系,把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寓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全过程,边发展经济,边改善人民生活,不断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正确处理全面建设和重点推进的关系,把长远目标和阶段性要求结合起来,一切从实际出发,自觉按规律办事,立足当前、着眼长远,量力而行、尽力而为,有重点分步骤地协调推进。正确处理巩固成果和创新发展的关系,树立更高标准,追求更高水平,在继承中发展,在创新中前进,不断提高社会和谐的程度和水平,努力走在全国前列。 三、牢固树立发展是第一要务的思想,推动经济社会更加协调发展 9.坚持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不断增强发展的协调性。社会要和谐,首先要发展。要始终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战略思想,紧紧抓住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大力发展先进生产力,不断增强综合实力。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把经济社会发展转入科学发展的轨道。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转变增长方式,提高发展质量,显著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推进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继续抓好结构调整、技术创新、对外开放经济工作的三件大事。充分发挥工业对全市经济的支撑和带动作用,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保持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为建设和谐天津提供雄厚的物质基础。 10.加快推进滨海新区开发开放,促进新区和老区共同发展。树立全市一盘棋的思想,按照老区支持新区、新区带动老区、新老并举、共同发展的思路,妥善协调中心城区和滨海新区的关系,分工协作,各有侧重,促进产业合理布局,共同承担城市的综合职能,更好地发挥中心城市的作用。中心城区要继续加快工业东移步伐,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和都市型工业,全面繁荣各项社会事业,逐步形成以服务型经济为主的产业结构,进一步提高城市载体功能,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为全市和滨海新区发展提供有力支持和服务保障。滨海新区要按照功能定位的要求,坚持实施开放带动战略,加快建设特色鲜明的产业功能区,努力建设高水平的现代制造业和研发转化基地、北方国际航运中心和国际物流中心,通过产业聚集、技术引领、功能辐射,为促进天津发展、振兴环渤海区域经济做出更大的贡献。积极推进综合配套改革,努力探索新的区域发展模式。加强对新区发展规划、产业布局和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统筹协调,明确分工,突出特点,促进各行政区、功能区职能互补,相互协作,形成整体竞争力。打好“中华牌”、“服务牌”,充分发挥天津在港口、交通、产业、科技、人才等方面的优势,更好地为区域发展服务。 11.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城乡协调发展。高度重视农业、农村、农民问题,认真贯彻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加快建立有利于改变城乡二元结构的体制和机制,深化农村综合改革,坚持以产业化提升农业、城市化带动农村、工业化富裕农民,促进农业不断增效、农村加快发展、农民持续增收。实施农业产业发展工程、农村环境建设工程和农民素质提高工程。按照沿海都市型农业发展方向,加快农业科技进步,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壮大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促进城乡经济合理布局、一体化发展。加强以农田水利为主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搞好生态修复,增强农业防灾减灾能力。积极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向农村延伸,加快区县公路建设,实施乡村公路改造提升工程,切实解决农村饮水安全及管网入户问题。扎实推进文明生态村创建工作,加强农村电网、清洁能源、供排水、污水和垃圾处理等设施建设,搞好户厕改造和坑塘整治,综合整治农村环境。搞好小城镇建设,推进郊区城市化。充分发挥我市新农村建设系统联合推动机制的作用。强化各项支农惠农政策,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的范围,提高财政投入用于农村的比重,逐步加大政府土地出让金用于农村的比重。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探索确保农民现实利益和长期稳定收益的有效办法,解决好被征地农民的就业和社会保障。扩大宅基地换房试点,积极探索集约使用农村建设用地的新机制。继续加强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提高农民整体素质,培养造就新型农民。 12.大力发展区县经济,促进区县竞相发展。区县承担着发展经济、扩大就业、管理社会、维护稳定等重要职责,是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围绕全市总体发展战略,加强对区县发展的引导和扶持,依据区位、资源、产业等特点,明确发展方向,形成各自优势。进一步理顺市和区县的关系,合理划分事权、财权,下放权力,激发活力。加大对财政困难区县和乡镇的财政转移支付力度。支持区县抓住滨海新区开发开放的机遇,乘势而上,顺势发展,努力扩大经济规模、提高发展水平、增强综合实力,形成各具特色、多极增长的新格局。 13.坚持两手抓、两条腿走路,促进社会事业健康发展。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紧密联系、相辅相成,要在大力推进经济发展的同时,更加注重加快社会发展。把发展社会事业摆在突出位置,与经济发展一起考虑、一起部署、一起考核,统筹兼顾,合理布局,积极推进,使社会事业与经济发展的需要相衔接、目标相匹配、水平相适应。加大对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社会事业的投入,并随着经济发展和实力增强,不断加大资金支持力度。制定政策措施,鼓励引导企业和社会各方面积极参与社会事业发展。加快社会领域的改革和创新,整合资源,规范管理,增强服务能力,提高发展水平。 四、切实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让群众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 14.牢记群众利益无小事,自觉做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始终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为群众排忧解难作为永恒的职责,把群众是否赞成、是否受益作为制定决策的重要依据,正确把握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现阶段群众的共同利益和不同群体的特殊利益的关系,善解民意,善待百姓,干群众迫切需要解决的事,干大多数人受益的事,干长远起作用的事,不断使群众得到实实在在的利益,让群众心情舒畅、生活幸福,切实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15.合理调节收入分配,千方百计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调整分配关系,规范分配秩序,着力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逐步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有效调节过高收入,坚决取缔非法收入,促进共同富裕。完善和落实增加群众收入的各项政策,鼓励依靠诚实劳动取得合法收入。严格工资总额管理,加强企业工资增长的调控和指导,健全工资指导线制度,建立最低工资标准调整机制,在各类企业中全面推行工资集体协商制度,促进职工工资水平随企业效益的提高而正常增长。规范国有企业管理者收入,确定管理者与职工工资合理比例。加快垄断行业改革。鼓励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按照国家要求,建立统一的职务与级别相结合的公务员工资制度,规范地方津贴补贴,形成科学的公务员工资水平决定机制和正常的工资增长机制。加快推进事业单位改革,实行符合事业单位特点的收入分配制度。建立农民增收减负长效机制,实现农民收入持续稳定增长。加强个人所得税的征管和调节。 16.做好就业和再就业工作,发展和谐劳动关系。把扩大就业作为经济社会发展和调整经济结构的重要目标,实现经济发展和扩大就业良性互动。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建立以市场为导向、统筹城乡的促进就业长效机制,解决好不同群体的就业问题。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劳动密集型产业和中小企业,促进服务业加快发展,努力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深化户籍、劳动就业等制度改革,规范发展就业服务机构,健全职业技能培训制度。继续推进职工素质工程。强化政府促进就业职能,做好城镇新增劳动力就业、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工作,加强大学毕业生、退役军人就业指导和服务。完善再就业援助制度,加大公益性岗位开发力度,着力帮助零就业家庭和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提高就业稳定性。引导劳动者转变就业观念,鼓励自主创业、自谋职业、灵活就业,实现就业方式多样化。完善劳动关系协调机制,全面实行劳动合同制度和集体协商制度,确保工资按时足额发放。加强劳动保护,健全劳动保障监察体制和劳动争议调处仲裁机制,维护职工特别是农民工合法权益。 17.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提高社会保障水平。适应人口老龄化、城镇化、就业方式多样化的特点,以保障人民群众基本生活为重点,建立健全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慈善事业相衔接的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多渠道筹集社会保障基金,加强基金监管,保证社会保险基金保值增值。完善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强化征缴,改革养老金计发办法,逐步做实个人账户。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建立企业年金。逐步将城镇个体工商户和灵活就业人员等纳入基本养老保险覆盖范围。加快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加强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探索建立多种形式的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加快建立适应农民工特点的社会保障制度。完善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减轻参保人员医疗负担,发展社会医疗救助。建立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制度。加快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不断扩大农民受益面。完善失业、工伤、生育保险制度。健全覆盖城乡的社会救助体系,完善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健全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调整机制,完善优抚对象抚恤补助自然增长机制,搞好农村五保户供养,加强对困难职工的帮扶和对困难群众的救助,深入开展送温暖活动,保证不让一家一户生活过不去。发展以扶老、助残、救孤、济困为重点的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发展老龄事业,搞好老龄服务。发展妇女儿童事业。发展残疾人事业,保障残疾人合法权益。发挥商业保险在健全社会保障体系中的重要作用。 18.促进教育事业均衡协调发展,保障教育公平。大力实施科教兴市战略和人才强市战略,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深化教育改革,提高教育质量,构建现代国民教育体系和终身教育体系。完善教育投入体制,保证财政性教育经费增长幅度明显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幅度,逐步使财政性教育经费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例达到4%。落实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均衡配置教育资源,统筹教育协调发展,进一步缩小城乡、区域、学校之间差距。加快推进城乡基础教育一体化,实施义务教育学校现代化标准建设,加快以高水平、均衡化为目标的学校布局调整,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政策倾斜。推进办学体制和教育管理体制改革,清理整顿改制学校,推行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按照市场需求合理设置专业,着力办好国家职业教育改革试验区。加强高水平大学建设,提升高等教育质量。改革招生考试办法,推进“阳光工程”,保证招生工作公开、公平、公正。规范学校收费项目和标准,坚决制止教育乱收费。建立和完善助学体系,实行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教育保障制度,深入开展“金秋助学”行动,全面落实义务教育“两免一补”政策,对特殊教育学生实行“三免一补”政策,完善高等教育和高中阶段教育贫困学生资助政策。完善来津农民工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措施办法。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师素养和业务水平,加强学校管理工作,不断增强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适应社会能力。引导民办教育健康发展。积极发展多种形式的继续教育,建设学习型社会。 19.搞好医疗卫生服务,提高群众健康水平。坚持公共医疗卫生的公益性质,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强化政府责任,严格监督管理,建设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卫生保健制度,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加快公共卫生体系建设,逐步建立起科学完善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和卫生执法监督体系,建立健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全面提高重大疾病预防控制能力和医疗救治能力。统筹城乡卫生事业发展,完善区域卫生规划,进一步加快卫生资源调整,提高医疗卫生服务水平。重点加强农村三级卫生服务网络和以社区卫生服务为基础的新型城市卫生服务体系建设,落实经费保障措施,形成城乡一体化的医疗卫生服务格局。建立城乡医院对口支援制度,改善农村医疗卫生条件。拓展社区卫生服务功能,加强城市社区卫生服务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建立大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分级医疗、双向转诊和高中级卫生技术人员定期到基层服务制度。推进医疗机构属地化和全行业管理,理顺医药卫生行政管理体制,推行政事分开、管办分开、医药分开、营利性与非营利性分开。强化公立医院公共服务职能,加强医德医风建设,规范医院收支管理。严格医疗卫生机构、技术准入和人员执业资格审核,加强医疗服务市场管理,整顿药品生产和流通秩序,强化卫生监管。加强公共卫生、护理和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发展妇幼卫生事业,加强医学研究,加强健康教育和防病知识宣传,提高群众卫生观念和自我保健意识。大力扶持中医药发展,促进中西医结合。 20.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坚持把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作为保障人民文化权益的主要途径,推进文化事业全面繁荣和文化产业快速发展。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大力发展先进文化,支持健康有益文化,努力改造落后文化,坚决抵制腐朽文化,满足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精神文化需求。繁荣文艺创作,建立健全优秀作品生产和推广机制,发挥优秀作品教育群众的作用。加强基层社区特别是农村文化建设,开展形式多样的群众文化活动。加快建立覆盖全社会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加强图书馆、博物馆等公益性文化设施建设。优先安排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文化建设项目,大力推进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社区和乡镇综合文化站(室)工程、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建设。鼓励社会力量捐助和兴办公益性文化事业。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完善文化产业政策,加快文化资源整合和结构调整,培育国有和国有控股骨干文化企业,鼓励非公有资本依法进入文化产业,为群众提供丰富的文化产品和服务。积极推进有线广播电视网络升级改造,发展数字电视、数字广播、实施新闻出版印刷工业东移工程。加快文化市场建设,加强文化市场监管。加强历史文化遗存的保护和开发。加强城乡社区体育设施建设,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提高竞技体育水平。 21.加强住房建设和管理,进一步改善群众的居住条件。深化住房制度改革,实施住房建设规划。加强房地产市场调控,加大对闲置土地处置力度,增加以中小套型为主的普通商品住房供应,稳定住房价格。全面启动新家园建设计划,建设适宜群众生活的新型居住区。加快建设经济适用房、廉租房、经济租赁房和还迁安置房,切实解决中低收入群众住房困难。合理控制拆迁规模和进度,加强拆迁管理,规范拆迁行为,确保拆迁群众得到妥善安置。整顿和规范房地产市场秩序,保护购房居民合法权益。加强住房公积金管理,提高公积金使用效益。建立健全房地产市场信息披露制度,公开土地出让、房屋交易、住宅开发建设信息,引导居民理性消费,促进房地产业健康发展。规范物业管理,提高服务水平。加强对农村居民住房建设的规划设计和质量监管。 22.加强城市建设和管理,方便群众生活。加快海河综合开发改造,建设服务型经济带、文化带、景观带。加强规划,合理布局,搞好商贸设施建设。推进商业服务网点的连锁化经营和规范化管理,为群众提供更好服务。继续推进消费品连锁店进乡村、农业生产资料连锁店进乡镇和有组织的农副产品进市场。继续实施旧楼区综合整治、里巷道路整修和低洼片排水设施改造。健全城市综合交通网络,增强对外交通辐射能力。继续完善城市路网,建成中心城区快速路,合理配置和优化与快速路相连的主次干道,加快重点路段桥梁、过街天桥和地下人行通道建设。完善城市无障碍设施建设。优先发展公共交通,开通快速公交线路,加强公交专用道及公交设施建设。加快地铁、轻轨建设。促进出租汽车行业健康稳定发展。加强市区停车场建设和停车秩序管理。完善市区与村镇的公交线网,提高城乡客运互联互通水平。严格交通管理,提高道路通行能力,确保群众出行安全。 23.加快生态城市建设,促进人与自然相和谐。树立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以解决危害群众健康和影响可持续发展的环境问题为重点,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严把技术水平关、资源消耗关、环境保护关,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推广清洁生产,实现经济发展高增长、资源消耗低增长、环境污染负增长,努力构建集约型、节约型、生态型发展模式。搞好生态功能区、自然保护区的保护和管理。加强对森林、海洋、湿地等的保护。巩固提高创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成果,强化市容环境综合整治,积极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和国家园林城市。加快推进环境保护基础设施建设,深化蓝天、碧水、安静、生态、工业污染防治等环保工程,继续搞好对水、大气、噪声、土壤等环境污染的防治和生活垃圾的无害化处理。加强饮用水源保护,改善景观河道水质,搞好污水处理回用、雨水收集使用、海水淡化利用。建立监管长效机制,加强对汽车尾气排放、运输车辆洒漏、施工扬尘等污染的整治。完善有利于环境保护的政策,建立生态环境评价体系和补偿机制,强化企业和全社会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责任。严格环境执法,加强环境监测,严肃处罚破坏环境的违法行为。稳定人口低生育水平,有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升高等问题,提高出生人口素质。 24.维护社会稳定,不断增强群众的安全感。正确处理新形势下的人民内部矛盾,保持社会安定有序,努力创建平安天津。健全利益协调机制、诉求表达机制、矛盾调处机制、权益保障机制,实行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有机结合,综合运用法律、政策、经济、行政等手段和教育、协商、疏导等办法,努力把矛盾化解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加快信访信息系统建设,进一步落实信访工作责任制,着力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积极预防和妥善处置群体性事件,妥善处理各种社会矛盾。深入细致地做好群众思想政治工作,引导群众以理性合法的形式表达利益要求、解决利益矛盾。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进一步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广泛开展平安创建活动,依法严厉打击严重刑事犯罪,扫除黄赌毒等社会丑恶现象。严厉打击境内外敌对势力的渗透、颠覆、破坏活动,切实维护国家安全和利益。做好对犯罪多发人群的教育管理,有效预防和减少犯罪。积极推行社区矫正,改进刑释解教人员帮教安置工作。加强公安派出所、司法所、人民法庭等基层基础建设,改革和加强社区警务工作,打造服务群众、维护稳定的第一线平台。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切实加强政法队伍建设。完善应急管理体制机制,健全应急预案体系,实现社会预警、社会动员、快速反应、应急处置的整体联动,有效应对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安全事件,提高危机管理和抗风险能力。切实加强食品、药品、餐饮卫生监管。完善安全生产体制机制、政策法规,加大投入,落实责任,坚决防止重特大事故发生。 五、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25.发展社会主义民主,保障人民的民主权利。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扩大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保障人民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坚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支持人大及其常委会依法履行职能,更好地体现人民的意志,维护人民的利益。坚持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支持人民政协围绕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充分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职能,更好地发挥人民政协协调关系、汇集力量、建言献策、服务大局的作用。进一步完善决策机制,推进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依法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进一步扩大基层民主,完善城乡基层政权、基层自治组织、企事业单位的民主管理制度、增强社会自治功能,努力实现广大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深化政务公开、厂务公开、村务公开等办事公开制度,保证基层群众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权利。 26.增强全社会法律意识,促进依法行政。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的统一和尊严,树立社会主义法制权威。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尊重和保障人权,依法保证公民权利和自由。按照科学立法、民主立法的要求,围绕发展民主政治、保障公民权利、推进社会事业、健全社会保障、规范社会组织、加强社会管理等方面,加快地方立法步伐,提高立法质量。加快建设法治政府,全面推进依法行政,严格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履行职责。坚持严格、公正、文明执法,进一步落实执法责任制、执法公示制和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制,完善行政复议和行政赔偿制度,健全执法质量考核机制。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加强对行政机关、司法机关的监督。切实搞好法律服务和法律援助工作。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扎实推进依法治理活动,营造全社会自觉学法守法用法的浓厚氛围。 27.坚持司法为民、公正司法,维护人民的合法权益。积极推进司法体制和工作机制改革,充分发挥司法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职能作用。健全公开审判、人民陪审员、人民监督员等制度,充分发挥律师、公证、和解、调解、仲裁的积极作用,推进司法民主建设。按照方便群众诉讼的要求,完善巡回审判、当事人权利义务告知等制度,扩大简易程序适用范围。完善诉讼、检察监督、刑罚执行、教育矫治、司法鉴定、刑事赔偿、司法考试等制度。加强人权司法保护,严格依照法定原则和程序进行诉讼活动。加强和改进执行工作,完善执行工作机制,解决好执行难问题。加大司法救助力度,减免贫困群众诉讼费用。规范诉讼、律师、仲裁收费。加强对司法人员的教育、管理和监督,维护司法廉洁,严肃追究徇私枉法、失职渎职等行为的法律责任。 六、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大力推进和谐文化建设 28.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用一元化的指导思想引领多样化的社会思想。把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作为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融入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全过程,贯穿现代化建设各方面,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成为人民群众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和团结和睦的精神纽带。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武装头脑、指导实践,大力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加强国情、市情和形势政策教育,坚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坚定加快天津发展的信心。坚持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有针对性地解决不同社会群体的思想问题,最大限度地形成社会思想共识。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组织实施哲学社会科学重点学科建设工程,深入开展社科知识普及活动。 29.大力弘扬社会主义荣辱观,提高思想道德素质。深入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宣传教育,结合行业和单位特点制定具体行为规范,激励和引导干部群众追求真善美、抵制假恶丑,自觉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培育文明道德风尚。积极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发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道德规范,广泛开展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教育,切实抓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充分发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作用,实施文化娱乐场所、精神文化产品和银幕荧屏净化工程,在全社会形成知荣辱、讲正气、促和谐的风尚,形成男女平等、尊老爱幼、扶贫济困、礼让宽容的人际关系。深入开展改陋习、树新风活动,普及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破除封建迷信,引导市民移风易俗,养成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树立长期艰苦奋斗的思想,提倡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自觉抵御享乐主义、拜金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消极腐朽思想的侵蚀。深入开展共铸诚信活动,加强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建设,增强全社会的诚实守信意识。 30.把握正确导向,积极营造和谐的舆论环境。坚持党管媒体的原则,增强引导舆论的本领,牢牢掌握新闻舆论的领导权和主动权。报刊、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体要增强社会责任感,坚持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唱响主旋律,打好主动仗,宣传党的主张,弘扬社会正气,通达社情民意,引导社会热点,疏导公众情绪,搞好舆论监督。深入研究新形势下各种受众群体的接受习惯和心理特点,讲究宣传艺术,改进报道方式,加强广告管理,增强媒体宣传的吸引力、感染力,形成积极向上、团结和谐的主流舆论。健全突发事件宣传报道机制,及时发布准确信息。加强对互联网、手机短信等新兴媒体的应用和管理,办好重点新闻网站,倡导文明办网、文明上网。加强职业精神和职业道德教育,提高新闻宣传队伍素质。充分发挥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文学艺术、社会科学等在促进和谐天津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坚持不懈地开展“扫黄打非”。 31.广泛吸引群众参与,深入开展和谐创建活动。着眼于增强公民、企业和各种组织的社会责任,把和谐创建活动与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结合起来,突出思想教育内涵,创新活动载体和方式,注重创建活动的实效,广泛开展创建和谐社区、和谐村镇、和谐企业、和谐单位、和谐家庭等活动,倡导和谐理念,培育和谐精神,推动形成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和谐氛围。继续深入开展“四进社区”、“五个一建设”、“三大创建”和争做文明市民等形式多样的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提高创建水平,爱护美好家园,推进文明城市建设。以相互关爱、服务社会为主题,深入开展城乡社会志愿服务活动,建立与政府服务、市场服务相衔接的社会志愿服务体系。注重促进人的心理和谐,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引导人们正确对待自己、他人和社会,正确对待困难、挫折和荣誉。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和保健,健全心理咨询网络,塑造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增强国防意识,完善国防动员体制机制,深入开展双拥共建工作,巩固军政军民团结,充分发挥解放军驻津部队、武警部队、民兵和预备役人员在建设和谐天津中的作用。 七、加强体制建设和创新,提高社会管理水平 32.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健全社会管理格局。深入研究社会管理规律,创新体制,完善政策,整合资源,进一步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在服务中实施管理,在管理中体现服务。 33.加快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认真贯彻转变职能、权责一致、强化服务、改进管理、提高效能的要求,强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努力建设服务型政府。以发展社会事业和解决民生问题为重点,优化公共资源配置,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创新公共服务体制,改进公共服务方式,加强公共设施建设,提高公共服务质量。充分发挥行政许可服务中心的作用,进一步减少和规范行政审批事项,简化办事程序,提高工作效率。进一步健全完善为民服务网络系统,丰富服务内容,扩大服务范围,为群众提供方便快捷优质服务。推进政务公开,加快电子政务和公共服务信息化建设,及时发布公共信息,为群众生活和参与经济社会活动创造便利条件。推进政事分开,支持社会组织参与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加强市场监管,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完善公共财政制度,调整财政收支结构,把更多的财政资金投入到公共服务领域,不断增强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供给能力。 34.加强城乡社区建设,夯实社会和谐的基础。全面开展城市社区建设,积极推进农村社区建设,健全新型社区管理和服务体制,加大投入,完善设施。加强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建设,充分发挥驻区单位、社区民间组织、物业管理机构、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作用,实现政府行政管理和社区自我管理有效衔接、政府依法行政和居民依法自治良性互动。鼓励居民积极开展各种健康有益的教育、文化、体育等活动,支持和参与社区志愿活动,开展社区群众性自助和互助服务,增强社区居民的文化认同感和家园归属感。进一步增强服务功能,拓展服务领域,积极开展面向困难群体的社区救助服务,面向流动人员的维权服务,面向居民群众的便民利民服务,把社区建设成为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文明祥和的社会生活共同体。 35.坚持培育发展和监督管理并重,发挥各类社会组织的作用。完善培育扶持和依法管理社会组织的政策,健全社会组织,增强服务社会功能,充分发挥社会组织提供服务、反映诉求、规范行为的作用。发展和规范律师、公证、会计、资产评估等机构,鼓励社会力量在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社会福利等领域兴办民办非企业单位。发挥行业协会、学会、商会等社会团体的社会功能,发展和规范各类基金会,促进公益事业发展。引导各类社会组织加强自身建设,提高自律性和诚信度。 八、坚持开拓创新,最大限度地激发社会活力 36.鼓励创新创造创业,努力建设创新型城市。全面贯彻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方针,放手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使全社会创新成果不断涌现、创造能量充分释放、创业活动蓬勃开展。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提高改革决策的科学性、改革措施的协调性,建立健全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的体制机制。坚决革除束缚创新的各种弊端,鼓励创新,善待挫折,宽容失误,激励成功。完善人才培养规划,加快创新型人才培育,着力提高创新、创造和创业能力。正确识别人才,善于发现人才,大胆使用人才,使各类人才脱颖而出、尽展才华,为建设和谐天津提供人才保障。 37.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发挥群众的首创精神。坚持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观点,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把群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调动起来,把群众的智慧和力量充分集中起来,把蕴藏在群众中的巨大创造力充分发挥出来。各项重大决策和工作部署都要从人民群众的创造性实践中汲取智慧、经受检验,都要依靠人民群众付诸实践、取得实效。大力倡导群众自主创业、艰苦创业、和谐创业,鼓励人们干事业,支持人们干成事业。坚持党政领导干部和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联系群众等制度,搭建多种形式的联系渠道和沟通平台,努力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诚心诚意地向群众学习,支持群众的创新实践,总结群众的创新经验,推广群众的创新成果,推进各项事业顺利发展。 38.加强全市的大团结,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形成促进社会和谐的强大合力,形成促进和谐人人有责、和谐社会人人共享的生动局面。高举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发挥统一战线在建设和谐天津中的独特优势,进一步做好人民政协工作,加强本市各党派、各团体、各民族、各阶层、各界人士的团结和谐,巩固和壮大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认真贯彻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加强同本市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的合作共事。坚持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的方针,充分发挥包括知识分子在内的工人阶级、广大农民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根本力量的作用,鼓励和支持包括新的社会阶层在内的全体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积极为促进天津发展贡献力量。牢牢把握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主题,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民族关系,促进全市各民族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加强信教群众和不信教群众、信仰不同宗教群众的团结,发挥宗教在促进社会和谐方面的积极作用。密切与香港、澳门之间的交流和合作。做好新形势下的对台工作,加强津台人员往来和经济文化交流合作,为推进祖国统一大业做出贡献。加强海外侨胞和归侨侨眷工作,凝聚侨心、汇集侨智、发挥侨力。加强和改进外事工作,为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创造良好外部条件。 九、加强党的领导,为建设和谐天津提供坚强有力的政治保证 39.发挥党的领导核心作用,不断提高领导和谐社会建设的本领。建设和谐天津,关键在党,关键在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要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以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各级党委要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放在全局工作的突出位置,作为一项重大任务,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把握方向,制定政策,整合力量,营造环境,切实担负起领导责任。坚持民主集中制,扩大党内民主,推进党务公开,严格党内生活,严肃党的纪律,增进党的团结统一,以党内和谐促进社会和谐。建立高效的领导机制和工作机制,明确工作分工,搞好协调指导,经常分析社会建设状况,准确把握和谐社会建设的规律和特点,从当前办得到的事情做起,认真研究解决影响社会和谐的突出矛盾和问题。不失时机地推进社会体制改革和创新,切实加强制度建设,建立健全促进社会和谐的制度保障。选好配强领导班子,注重选拔熟悉社会建设和管理的优秀干部,优化素质结构,增强整体功能,把各级领导班子建设成为善于领导科学发展、建设和谐社会的坚强领导集体。认真实施体现科学发展观要求的综合考核评价办法,把领导社会建设的绩效列为考核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重要内容,不断提高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加强对社会建设理论和社会政策的学习研究和教育培训,努力提高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管理社会事务、协调利益关系、开展群众工作、激发社会创造活力、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维护社会稳定的本领。大兴求真务实之风,大兴调查研究之风,脚踏实地,真抓实干,切实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各项任务落到实处。加强和改进对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的领导,支持他们充分发挥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作用,更好地服务群众、教育群众、维护群众合法权益。 40.加强基层基础工作,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作用。巩固和发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成果,深入推进“强基创先”工程,切实加强农村、企业、城市社区、机关和学校、科研院所、文化团体等基层党组织建设,推进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党建工作,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凝聚人心、推动发展、促进和谐的作用,使基层党组织成为带领广大群众建设和谐社会的主心骨。健全和落实让党员经常受教育、永葆先进性的长效机制,建立城乡一体的党员动态管理机制,动员和组织广大党员做促进社会和谐的表率。大力加强基层政权建设,切实增强服务社会功能,着力提高社会管理、依法办事能力。加大对城乡基层组织阵地建设的投入,不断增强农村基层政权运行经费的保障能力。加强基层干部队伍建设,制定和落实定期轮训、考评激励、待遇保障等制度措施,保持工作热情,提高工作水平。严格要求、真心爱护基层干部,积极帮助他们解决工作和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做好关心老劳模、老党员和帮扶困难党员工作。注重从基层选拔优秀干部充实各级党政机关,鼓励年轻干部和大学生到基层建功立业。 41.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加快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把建设社会工作人才队伍作为一项紧迫任务,纳入全市人才总体规划,培养造就一支热心社会建设、精通社会管理、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队伍。建立健全社会工作人才培养、评价、使用、激励的政策措施,确定职业规范和从业标准,加强对社会工作人才的专业培训。加快高等院校社会工作人才培养体系建设,抓紧培养大批急需的社会工作专门人才。充实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部门,配备社会工作专门人员,完善社会工作岗位设置,多渠道吸纳社会工作人才,提高专业化社会服务水平。 42.坚定不移地反对腐败,保证权力干净运行。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推进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各级领导干部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不断增强在是非面前的辨别能力、在诱惑面前的自控能力、在警示面前的悔过能力,经受住权力、金钱、美色的考验。各级党组织要加强对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的教育和管理,加强制度建设和体制创新,加强对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的监督,拓展从源头上防治腐败的工作领域。做好巡视工作。加大查办案件工作力度,严厉惩治腐败。抓好政风和行风建设,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切身利益的不正之风。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促进反腐倡廉各项工作协调推进,以党风正保证干群关系的和谐,以干群关系的和谐保证和谐社会的健康发展。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中国共产党领导全体人民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和谐社会。我们要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不断开创全市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为建设和谐天津而努力奋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