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近亲繁殖”扼杀创新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16日02:32 新闻晨报 | |||||||||
□记者倪杰 晨报讯目前,诸多高校和科研院所的研究、教学人员中,约有一半以上出自“同门”,最多的甚至达八成。昨天举行的2006中国工博会科技论坛院士圆桌会议上,与会院士直言,科研“近亲繁殖”现象的日益严峻,正逐步扼杀学术“帅才”,危害创新能力。
统计显示,国内大学等机构“近亲繁殖”程度比海外约高5倍,诸多教师、导师毕业于本校,且越是知名度高的单位越是明显。“肥水不流外人田”的思想与“尖子生”选择余地小是造成“近亲繁殖”的主要原因。而由于同出一门,研究方法类似,同质性强,必然导致学术上的封闭和创新能力的减弱。而学生也很难有超越老师的勇气,一切都以老师的标准做事,即使有自己的想法也只得作罢。最终,研究机构很难形成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氛围。 “自然界中的‘物竞天择’保证了基因的多样性,而科学领域中思想和方法的多样性同样也保证了科学的不断创新。”专家指出,严重的“近亲繁殖”导致创造性的低下,使得学术创新缺乏重大成果、在国际上影响力较大的科学家缺少。 本市科技部门有关负责人在会上也坦言,目前科技界仍然缺乏“帅才”、“将才”,即对科学与技术创新活动具有运筹帷幄能力的战略型人才。想要改变现状,必须通过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发掘更多的科研领军人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