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玉钦和他的奶牛协会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16日03:43 青岛新闻网-青岛日报 | |||||||||
山村晨来早。 清晨6点钟,当我们来到胶州市洋河镇奶牛协会大院时,这里已经是人声鼎沸。送鲜奶的自行车、摩托车、三轮车在门口排起了长队。收奶的协会工作人员冷慧生一边麻利地过磅,一边认真地在小本子上做着记录。
像这样的场景,每天清晨都在洋河奶牛协会的大院里上演。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奶农们买上了摩托车,盖起了小楼。大家乐呵呵地说,这都要感谢协会和老葛。 他们说的协会是洋河镇奶牛养殖服务协会,老葛是协会会长葛玉钦。 见到葛玉钦时,他刚刚开着哈飞面包车从冷家村给奶牛打针回来,短发、清瘦、干练,是50多岁的老葛留给记者的第一印象。 洋河镇山多岭多,水源充足,林草丰茂,有奶牛养殖传统,但上世纪90年代初,奶农们遇到难题,奶牛卖的卖、宰的宰,全镇奶牛养殖业陷入低谷。为啥?葛玉钦告诉记者,原因不复杂:当时村民一家一户分散养殖,没有规模优势,卖奶难、要款难。奶农对防疫知识知道的少,奶牛经常生病,牛奶质量不过关。另外,奶农缺乏科学饲养技术,产量和效益不高。而且一家一户、单打独斗的模式,在市场竞争中没有优势,农民们掏空家底买来奶牛,往往血本无归。 “现在好啦,卖奶、讲价、防疫,甚至打官司都有协会,俺们还愁啥?光等着数钱就行啦。”大庄村奶牛养殖大户刘世福笑着说。 1997年,在政府的扶持下,洋河镇奶牛协会成立,时任镇农技服务中心主任的葛玉钦当选为会长。老葛告诉记者,当时会员少,协会的功能还不是很完善,只能做点给奶牛瞧瞧病、打打针诸如此类的活儿,还没有把农民组织起来闯市场的概念。现在就不同了,目前协会有会员270多人,10个专职工作人员,还设有7人组成的理事会。协会的会长、副会长和理事会理事都由会员选举产生。协会每月召开一次会议,一切重大决策全部由会员投票决定。同时,为充分保障中小奶农的利益,在决策过程中一人一票,奶农的权利和饲养的奶牛数量没有关系。 老葛说,协会根据年产奶量和青岛几个大型奶业公司签订长期鲜奶收购合同,合同中设定一个相对稳定的鲜奶收购价,目前大概为每公斤鲜奶1.7 元左右,一年内根据市场状况,价格可以在每公斤0.2元的范围内变动。这样奶农就不需要为牛奶的销售和价格问题担心。记者问:“如果奶业公司拒绝履行合同怎么办?”“我们不怕,协会可以出面去跟他们打官司,得罪广大奶农,他们企业也要受损失!”说这话时,老葛一脸自信。 “ 俺养了40头奶牛,每头牛一年纯收入4000元,一年下来少说也能收入150万。搁在以前,俺想都不敢想。”刘世福掰着指头给记者算了一笔账。据了解,在协会的带动下,目前洋河镇奶牛存栏达2000多头,奶牛养殖户近300户,年增加农民收入800多万元。 采访中,刘世福还讲了一件记忆很深的事。今年5月的一天,已经是深夜了,他的一头奶牛难产,手足无措的他连忙打通了葛玉钦的电话,不到十分钟,葛会长赶了过来,问题很快得到解决。“这种事情要是发生在以前,我真不知道该怎么办,”刘世福说,“现在我们有问题就找葛会长,他的电话就是我们的奶牛‘110’。” 去年底,葛玉钦从镇农技服务中心主任的职位上退下来,担任专职的协会会长,退下来的葛玉钦反倒更忙了。“每隔几天,协会就组织技术员到农户家中,现场提供技术指导。为方便群众卖奶,协会还联系奶业公司在镇上设了两个鲜奶收购站,安排专人收购。现在,农民只管养牛,其它事情一律不用操心。”葛玉钦告诉记者。 协会为大家伙儿做了这么多的工作,经费从哪来?记者了解到,协会经费来源主要是每名会员每年50元的会费和从每公斤牛奶中抽取的0.2元服务费。协会把资金主要用于设立疫病服务站、化验室、门诊室、药房、微机室,配齐协会正常运转所必需的检测、储藏、化验设备和交通工具。同时协会对会员在生产过程中因自然灾害死亡的奶牛,每头给予300元的补偿。 这几天,张家村的张世德决定再买两头奶牛。养奶牛目前效益不错,可今后市场行情怎么样,老张一度拿不准。这次老张总算吃了定心丸,因为听葛会长说,四川新希望集团投资1.5亿元设立的琴牌奶业项目日前落户胶州,投产后对鲜奶的需求量将大大增加,此时买牛,时机正好。谈到协会的作用,葛玉钦说:“我们的协会是民管民办民受益,做得就是集体经济统不起来,有关部门包不下来,农民一家一户办不下来的事情。”在洋河镇政府,镇长韩卫东深有感触地说:“农民要想在市场中得利,最有效的途径就是发展合作组织。奶牛协会和农户结成风险共担、利益均沾的利益共同体,彻底解决了一家一户分散种养、闯市场难的问题。” 梁学勇 刘振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