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基础研究实力显著提高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16日09:22 云南日报 | |||||||||
新华社北京11月15日电(记者刘晓莉)记者15日从科技部获悉,近年来,我国科学家开展了卓有成效的研究,涌现出大批成果,其中一些在国际学术界产生了重要影响,一些则在国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发挥了引领作用。 据科技部基础研究司司长张先恩介绍,在量子信息与量子通信方面,我国科学家一直活跃在最前沿,成功实现5光子纠缠及量子态隐形传输,被国际物理学界评为重大进展;近
在纳米材料学方面,我国科学家已跻身国际前沿,其中利用模板和有机物催化热解法相结合制备单壁纳米碳管的技术,被国际同行认为是目前碳纳米管四种主要制备方法之一,并被广泛引用。 在热核聚变研究方面,由我国自行设计研制的世界上第一个全超导非圆截面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于今年成功实现首轮物理放电,成为能支持国际磁约束核聚变反应堆(ITER)预研的重要装置。 我国开展了《中国植物志》、《中国动物志》和《中国孢子植物志》的编研工作。经过几代人努力,《中国植物志》80卷126册已全部出版完成,并正在编辑英文版。“三志”的编制,是研究生物多样性和生物进化的重要资料,对我国生物资源的保护和利用具有重大意义。 同时,我国还在SARS、禽流感等新发重大传染病的病源生物学、分子流行病学、致病机制、病原变异及防治技术方面取得系列进展,明显提高了我国应对突发传染病的能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