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都红十字救助金”本周启动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21日02:31 海峡都市报 | |||||||||||
尽管只是两百元,却足以暖人心 N本报记者 王长春 吕蕴岚张伟 肖春道 实习生 俞雪霞 张亚男 文/图
【核心提示】 为了能让两个弟弟上学,她从14岁就开始辍学打工,如今,她却无辜地被感染上艾滋病毒,而让她放心不下的仍然是两个正在读书的弟弟(详见本报昨日A10版)。昨日,宁德畲族女孩小雷的故事让许多人扼腕叹息,痛心流泪;而更让我们感动的是,市民如潮的爱心涌来,不少人主动站了出来,表达了想帮助小雷以及小雷家庭的愿望。 小雷是不幸的,但她同时也是幸运的,因为还有这么多素未谋面的好心人在关心着她。为了更好地帮助小雷,以及像小雷一样处于困苦中的弱势群体,本报和省红十字会经过前期一段慎重酝酿,决定选择这个契机,在本周末联合启动“海都红十字救助金”,今起,我们特别向全社会征集共同发起单位(征集热线:0591-87095055)。我们的愿望很简单:让更多的人加入到人道救助行列中来,奉献爱心,倡导人道精神,去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 ■爱心———让艾滋女不再孤单 近百个爱心电话 打进本报 昨天,小雷不幸染上艾滋病的故事见报后,本报开通的热线就不停响起,短短半天就有24位市民想要捐助小雷,70多人打进电话,委托本报记者代为慰问,并致以关怀。“小雷现在能走路吗?”“我想见小雷一面方便吗?”……一句句暖心的话语,让记者恍惚觉得小雷就是我们大家的“家人”。 昨天下午,陈小姐是第一位来到本报捐款的市民。她是福州人,目前在上海某大学执教。两天前,她回家探亲,昨天看到本报的报道,马上赶来捐款。陈小姐说:“我是老师,小雷自己没有念成书,已经很可惜了,为了弟弟能继续念书,孤身去广州打工,很值得钦佩。如今还遇到这样的事情,我心里又难受又同情,恨不得我是他们的老师。”她表示,200元不多,仅仅是一片心意,就算是老师对孩子的一片心意吧。除了小雷,陈小姐还一定要记者对小雷的大弟弟转达:坚持念完大学,知识会回报你和姐姐的。 与陈小姐一样,从武汉出差来福州的雷先生,也是在短暂逗留中看了本报报道,要求捐助小雷。雷先生也是从宁德山区出来的穷孩子,是小雷的老乡,“小时候家里也很穷,说到读书的艰难,我特别理解小雷姐弟,真是太难了。我很幸运,靠着好心人走出大山,读书,留在大城市工作。我很想帮帮小雷,还有她的弟弟。” 蔡先生是在福州工作了11年的四川人,从事建筑行业,在福州和宁德都有自己的工地。蔡先生昨天捐了500元,但又觉得靠捐款生活毕竟不是长远之计。“我反复看了几遍报道,这个女孩真是坚强得让人心疼。她的爸爸不是水泥工吗?我想让她的爸爸来我的工地工作,工钱可以多给一点,这样他们的基本生活才有保障。”在电话那头,蔡先生轻轻说了自己的家庭,“我从小父母双亡,13岁的时候就和6岁的妹妹相依为命,生活很艰难,唯一的温暖就是和妹妹的手足情深。我看了报道,那位弟弟说,下辈子,我还做你的弟弟,我老想到我的妹妹和从前的生活,眼眶都红了。” 为小雷一家的长远生活考虑的不止蔡先生。福州的王先生问,能不能给个小雷的账户,每个月他都要汇200元给她。“你看小雷,在广州一个月赚1200元,自己只留200元吃饭。够吗?广州的生活费多高啊!”晋江七匹狼公司的业务经理曾先生,希望能给小雷或者家人介绍工作。 一位在安利工作的方女士说要回去发动同事捐款;一位20岁的陈小姐想要认小雷做姐姐,希望能经常和她聊天,甚至想去陪陪小雷;还有一位林小姐想拥抱一下小雷…… 电话还在响着,不尽的关怀和祝福不断地涌进来…… 而就在昨日,当我们准备将大家的爱心和关怀转达给小雷时,我们却发现她的手机因为没有钱交电话费而暂停使用了,我们也不知道小雷现在在哪里,但我们相信,这种爱小雷是能够感受得到的。好在,小雷曾经答应我们,她一回到家就联系我们。我们一直在等待着,等待着把这些好消息告诉她,让她更加坚强地活下去! ■契机———爱心值得做大 “海都红十字救助金” 即将正式启动 共同发起单位和爱心人士紧急征集中 为了让更多脆弱的生命得到及时救助,将社会上爱心人士资助的善款纳入正规化、合法化的管理渠道,海峡都市报社与福建省红十字会昨日正式确认,将正式启动“海都红十字救助金”,征集共同发起此项救助金的爱心企业,做大做强救助金。双方郑重承诺:通过这一平台所募集的善款,将全部用于开展人道救助活动。 本报社长谢晶思表示,海峡都市报希望通过召集众多爱心企业和爱心人士,共举善心大业,这是一个对社会负责任的主流媒体应尽的义务;已成为全国18强、福建省著名商标的海都报,将考虑提供更多版面,派出更多记者,多关心报道弱势群体,多为社会传递温暖快乐的因子,也为构建社会的和谐,传递来自大众关爱的力量。 福建省红十字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会长黄毅敏表示,在对弱势群体的关注、帮助中,海峡都市报走在全省的最前面,这份沉甸甸的爱心在我省乃至全国都引起了广泛关注,这种体现人道主义的善举,与红十字会一贯坚持的“人道、博爱、奉献”精神不谋而合。这也是双方决定共同启动“海都红十字救助金”的一个契机。 按照新拟订的《海都红十字救助金暂行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海都红十字救助金”是指由省红十字会和本报联合建立的专项救助金,是通过《海峡都市报》发动募集并接受社会捐赠、实施人道救助的公益性救助专项资金,隶属于福建省红十字会博爱工程基金的专门账户。 “海都红十字救助金”使用范围为:1.省红十字会和海峡都市报社联合开展的专项救助;2.《海峡都市报》见报呼吁的被救助者以及捐赠者通过报社和省红十字会实施的符合人道救助规则的定向捐赠对象。 申请的程序为:1.符合公布条件的被救助对象向省红十字会提出书面申请,经初步审核后填写《海都红十字救助金申请表》;2.省红十字会和海峡都市报社共同审核,研究确定救助对象名单和救助金额;3.省红十字会执委会主任签批后发放救助金。 此外,“海都红十字救助金”将由省红十字会和海峡都市报社共同管理,所筹集救助金将单独建账、独立核算、专人负责,并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救助金的使用管理同时要接受省人民政府及其有关职能部门的审计和监督,并定期通过报社向社会公布救助金的使用情况。 在此,我们向全社会征集共同发起单位和愿意募捐善款的爱心人士。我们希望能有更多的爱心企业和个人加入到我们的行列中来。点滴的爱心必将汇成“大海”,让这种善举不断延续下去,让人道主义精神在和谐社会中不断扩展。征集报名电话:0591-87095055。 ■新闻背后———愿爱不再缺憾 媒体: 希望更多人得到帮助 事实上,像小雷这样需要及时帮助的人,我们并非第一次遇到。本报记者曾经采访过南平的一位10岁的男孩,他不幸患上了地中海贫血,这是一种无法治愈的遗传病。孩子从小就没办法上学,靠看电视认字,从学校里借回课本自学,偷偷到学校参加一次期末考试,竟然名列前茅。在本报的再三呼吁下,共募集到几万元的善款,但是与他的天价治疗费用相比,仍然是杯水车薪。孩子的父母最后只能放弃治疗,带着他回到老家等待“自生自灭”。 还有两个南平的高考学生,我们永远也无法忘记他们失望的眼神。那是在去年的“阳光利群助学活动”中,他们俩考上了重点大学,一位马尾的先生指定要捐助两个孩子。结果,在发放助学款当天,这位先生失约了,我们措手不及,也没有任何措施,我们只能再三抱歉。好在两个孩子最后都如愿入学,才让我们的愧疚可以减少一点。 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尽管我们在努力,但是有些尴尬却让我们无法回避。曾有这样的声音:作为一家报社,我们其实是无权来接受社会捐赠的,谁来监管这些善款的使用。但是,作为捐赠活动的发起者,广大爱心人士却把我们作为理所当然的汇款对象,这种矛盾和尴尬,贯穿每次公益活动的始终。但是,弱势群体的现状横亘在面前,我们用尽所有智慧,希望找到一条合理的路径来帮助他们。 红十字会: 希望能帮助更多的人 “我们也希望能够弘扬人道救助精神,来帮助这个坚强的艾滋病女孩!”昨日,小雷的不幸悲惨遭遇,也引起了福建省红十字会的极大关注,省红十字会的有关负责人也表示,希望和本报一起来帮助小雷,但同时也呼吁全社会都能通过“人道救助”的这个平台,去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弱势群体。 该负责人还表示,当前,各种天灾、事故、病症等无法预测的“灾难”不断出现,给许多原本幸福的家庭蒙上了阴影甚至是造成毁灭性的打击,而当前的各种社会资源的整合较为分散,导致很多需要及时救助的弱势群体无法得到及时帮助,而如果仅仅是依靠某个单位和某个人的力量,这种人道的救助是远远不够的,效果也是不明显的。因此,省红十字会也表示,希望能够通过媒体的宣传,将更多的爱心资源凝聚在一起,在全社会形成一种倡导人道精神、引领公益理念的氛围。 于是,我们双方就有了联合启动“海都红十字救助金”的设想。 海都九年爱心大事记(节略) 本报创刊9年来,主持或参与的社会公益活动每年都有,这里仅列举出规模较大的几次。 1998年,长江洪灾后,本报在湖北省监利县捐建了一所海都希望小学; 2001年,建宁县洪灾,本报援建了建宁官场小学; 2003年,因连续发生女童被伤害的事件,本报倡议建立“福建儿童救助资金”,仅一个月就募集21万余元; 从2005年开始,本报连续两年开展“海都·利群阳光助学行动”,两年间,协议捐助总金额达250多万元,帮助420名学生圆了大学梦。 2006年5月,本报组织“闽川汉藏孩子一家亲·六一特别援助行动”,社会爱心人士捐赠的5万件衣物等6吨爱心物资,赶在六一节前夕,送到西藏甘孜的孩子手中。 2006年6月至8月,闽北闽东连续遭受洪灾台风袭击,本报策划了“灾害面前 我们携手行动”系列报道,共募集超过150万元的物资和现金。在最短的时间内,将救灾物资及时传送到灾民手中。 □相关链接 “海都红十字救助金” 捐赠联系方式 账户名:福建省红十字会 开户行:中国工商银行福州市南门支行 账号:1402025129008959370 (备注:凡汇给“海都红十字救助金”账户的款项均须注明“捐赠海都红十字救助金”字样。) 联系电话:0591-87095055(海峡都市报)、0591-87763356(省红十字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