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农民变市民的“即墨模式”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21日04:13 青岛新闻网-青岛日报

  

农民变市民的“即墨模式”
在即墨服装批发市场打拼几年赚了千万元,成为3个全国知名品牌山东地区总代理,并为农村公益事业捐款达50余万元!他,竟是即墨温泉镇的一名普通农民——徐延华。像他这样在城中“淘金”的农民,在即墨绝非个例,目前已有8.9万户农民在即墨城中购房,26万多农民在城里找到了岗位。

  随着城乡收入差距的拉大和城市对农民工的需求,越来越多的农民不满足“有饭吃
、无钱花”的现状,纷纷涌入城市。即墨市是如何让本地农民和谐融入城市的?

  给技能,带“金刚钻”进城

  10月13日上午,即墨市龙泉镇潘家泊村39岁农民于国英拿到九月份工资1013元时,眉飞色舞:“以前在老家种粮食,忙活一年才挣4000块。去年在邻居的说服下,俺试着到即墨玉石制衣有限公司参加了半个多月的服装缝纫速成班,培训后直接上班,现在平均每月能挣900多元!”

  进城农民如果没有一技之长,必将重新“返乡”。从2000年起,即墨市结合城市产业发展特点,政府、企业、群团组织和社会力量多方联动,对本地农民进行免费定向培训,开设了市场营销、服装加工、电子机电、餐饮服务等二十余门课程。培训合格后,通过培训机构有组织地向用人单位输送。同时对农民工进行考核鉴定,每年有1万余名农民取得各类职业资格证书。

  五年时间,即墨投资3800余万元,免费培训了21.5万名农村劳动力,使14.7万农民转移到了二、三产业,农民人均收入达到5736元。店集镇41岁农民陈大亮在即墨一家私营企业干木工,靠手头掌握的技术一月能挣2000多元,农忙时回老家做农活、农闲时进城打工,这已成为即墨进城农民工的普遍现象!

  给保障,消除“后顾之忧”

  “如果农民工的工资发放不及时,工伤、医疗、养老保险等社会保障跟不上,享受不到和城市工人同等的待遇,他们将难以融入城市!”即墨市市长李宽端讲。

  为避免农民工“白干活、没工钱”,即墨市要求所有企业压发工资时间一律不准超过1个月。仅2005年该市就依法清理企业拖欠的社会保险费3523万元,责令用人单位补签劳动合同4万余份,处理群体性劳动突发事件33起,为农民工追回拖欠工资867万元!

  问起农民工的权益保障措施时,即墨市劳动监察大队的大队长刘永凯一边掏出口袋里的“网格图”,一边说:“我们对农民工实行市、劳动所、镇三级网格化管理,管理范围辐射到全市城乡的所有用人单位,我们定期到用工单位实地考察,把好企业推荐给农民,并帮助他们解决劳动合同不签订、工资拖欠、超时加班和不交纳保险费等实际问题”。

  在即墨,凡是男年满60周岁、女年满55周岁且人均耕地不足0.3亩的农民,每月都可领到“退休金”!这缘于2006年即墨市启动的被征地农民基本养老保险工程,市财政出资7500万元,为人均耕地少于0.3亩的126个村庄和19个库区移民村的11.6万农民办理了基本养老保险,失地农民进城打工也有了“定心丸”。

  三年前,即墨市全面启动了村大病医疗统筹和救助工程,2亿元资金先后投入农村卫生事业。即墨农民每年只需缴纳10元钱,得了大病一年最高可结报2万元,最高救助金达3万元。

  给空间,加速农村城市化

  农民工大量进城,造成农村“人少地多”,土地逐渐形成规模,这更有利于农业的产业化经营。

  2003年以来,30多亿元用于即墨市农业产业化基地建设和农业生产条件的改善。国家农业高新区、国家水产种苗产业化基地、青岛畜牧科技示范园三大农业示范基地建起来,涉及总投资63亿元的195家农产品加工企业落户即墨,培育出农产品名牌53个、新型经济组织42个,带动10万农民人均年增收5000元以上!

  普东镇任家屯村工业较为发达,该村大多数劳动力在企业上班。四年前,村民田存川和妻子一商量,将村民们不愿意耕种、离村较远的100余亩地全部承包,统一集中经营。由于土地规模变大,适合机械作业,耕地成本大大降低,田存川每年光靠种粮食就有十几万元的收入。尝到甜头后,他又琢磨着在承包区内进行生猪养殖、酿酒、瓜果种植和淡水鱼养殖等一系列优势互补项目。该村支部书张修平说:“以前这百十亩地,村民独户经营,一年一亩顶多收入400元。田存川承包后,实行细化经营,用自己生产的粮食养猪、酿酒——猪粪喂鱼、种地——酒糟种地、养猪,在这种情况下,生产成本大大降低,一年能挣40多万元。”

  即墨有不少青年农民不愿意进城,而是有志于在农村致富。10月14日上午见到移风店镇36岁的农民姜波时,她正在村头大棚区忙碌着招呼装集装箱,手里拿着一张蔬菜收购订单:大头菜1300包,每包20公斤,每吨490元,10月15日交货。“这是福建厦春贸易公司早晨刚发过来的,货催得很紧,像这样的订单基本每天都能收到一两份”,姜波掩饰不住内心的喜悦。六年前,她和丈夫一起建起大棚科学种菜,后来通过网络经营,逐渐成为小有名气的“网上”卖菜女经纪人,附近村庄的1300多名农民和国内30多家客商都跟她有合作关系,每年中介的蔬菜生意成交额均在70万元以上。如今在即墨城里买上了房子,农村家里装潢得时尚气派,每天开着轿车卖菜,帮助当地农民做起了天下人的生意。

  宁友朋 隋信海 刘永凯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