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不懈地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21日06:00 光明网 | |||||||||
胡锦涛同志在学习《江泽民文选》报告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我们要继续坚定不移地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推进文化体制改革,积极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加快建立覆盖全社会的公共文化体系,不断提高全体人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认真学习《江泽民文选》,深刻领会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重大意义、科学内涵和根本要求,对于我们更好地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牢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不断推进社会主义
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极端重要性 伟大的事业需要崇高的精神,崇高的精神支撑伟大的事业。一个民族,如果没有崇高的精神,就不可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也不可能站在时代发展的前列。 崇高精神与民族心理和文化传统相结合就会形成一定的民族精神,与时代特征和社会发展要求相结合就会形成一定的时代精神。不论是民族精神,还是时代精神,都是一定社会的思想文化的核心内容,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因而是思想文化建设的重中之重。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指出,“面对世界范围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必须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纳入国民教育全过程,纳入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使全体人民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江泽民文选》第3卷,第559-560页。下引该书只注卷次和页码)学习《江泽民文选》,深刻认识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在思想文化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对于全党全国人民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在抓好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的同时,切实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如何在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顺利发展,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我国文化建设面临的一个历史性课题。早在1994年1月,江泽民同志在全国政协新年茶话会上就深刻指出:“越是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越要切实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繁荣教育、科学、文化事业,加强人民正确的思想道德武装,弘扬崇高的民族正气,维护良好的社会秩序和社会风尚。这样才能为物质文明建设提供强大动力和重要保证,才能确保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发展。”(第1卷,第364页)1996年1月,他在全国宣传部长会议上告诫我们:在对外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宣传思想工作将长期面临十分复杂的局面,“越是改革开放,越要加强党内的教育,越要发扬党的高尚精神和优良传统。”(第1卷,第505页)1998年9月,在全国抗洪抢险总结表彰大会上,江泽民同志针对一些人提出的在进行改革开放、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的历史条件下,在社会利益多样化的情况下,中华民族会不会丢掉自己的光荣传统,中国人民还有没有强大的凝聚力等问题,特别强调:“中国人民坚持自己民族的优良传统的精神没有变。不仅现在没有变,将来也不会变,而且永远不能变。”(第2卷,第227页)2001年12月,他在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国作家协会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上,针对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给广大发展中国家的思想文化带来的严峻挑战,进一步指出:“保持和发展本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大力弘扬民族精神,积极吸取世界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成果,实现文化的与时俱进,是关系广大发展中国家前途命运的重大问题。”(第3卷,第400页)学习《江泽民文选》,全面深入地把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辩证关系,有助于我们大力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经受国内外各种复杂斗争和巨大风险的考验,加快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 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科学内涵 中华民族历经沧桑,在创造悠久历史和璀璨文明的过程中,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1997年11月,江泽民同志在美国哈佛大学发表演讲,从历史文化传统的角度,阐述了中国人民团结统一、独立自主、爱好和平、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并强调我们的先人历来把独立自主视为立国之本;近代中国虽屡遭列强欺凌,国势衰败,但经全民族的百年抗争,又以巨人的姿态站立起来。这充分说明“中国人独立自主的民族精神具有坚不可摧的力量”(第2卷,第61页)。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他进一步指出:“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我们党领导人民在长期实践中不断结合时代和社会的发展要求,丰富着这个民族精神。”(第3卷,第559页)实践证明,新中国成立以来形成的抗美援朝精神、“两弹一星”精神、大庆精神等,给民族精神增添了新的内容,使民族精神得以世代相传,不断发扬光大。学习《江泽民文选》,有助于我们深刻领会民族精神的内涵和实质,增强继承和发扬民族精神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马克思说过:“任何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精神的精华”;“人民最精致、最珍贵和看不见的精髓都集中在哲学思想里”(《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第120、121页)。同样,作为反映一个时代的基本特征并为社会成员普遍认同的思想观念和价值追求,时代精神是一个社会的共同意志和思想状态的集中体现,影响着时代进步的方向和潮流。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是改革开放,改革创新已成为我们当今时代的最强音。在八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江泽民同志明确提出新时期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要发扬的创业精神,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积极探索、勇于创新,艰苦奋斗、知难而进,学习外国、自强不息,谦虚谨慎、不骄不躁,同心同德、顾全大局,勤俭节约、清正廉洁,励精图治、无私奉献的“六十四字”精神。进入新世纪不久,他对时代精神进行了新的概括,号召在全党全社会大力宣传和弘扬为社会主义现代化而不懈奋斗的精神,包括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紧跟时代、勇于创新,知难而进、一往无前,艰苦奋斗、务求实效,淡泊名利、无私奉献的五种精神。他还强调,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学习《江泽民文选》,深刻把握时代精神的内涵和实质,有助于我们在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不断进行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和其他各方面的创新,不断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推向前进。 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作为崇高精神的两个方面,是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民族精神是一定社会的时代精神的基础和源泉,时代精神是民族精神在各个历史时期的体现和延续。当今中国的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相辅相成,统一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中,凝聚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中。2001年1月,江泽民同志在全国宣传部长会议上深刻指出:“我国有十二亿多人口、五十六个民族,经济、教育、文化发展水平还不高,要使全体人民始终保持共同理想信念和强大精神支柱,必须进行长期不懈的努力。我们共产党人是无神论者,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当然不能用封建主义、资本主义的思想意识和价值观念,也不能用宗教来作为全社会的精神支柱。我们必须坚持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用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作为凝聚和团结全党全国人民的坚强精神支柱,并确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第3卷,第198-199页)我们的最高理想是实现共产主义。无论过去、现在和将来,这都是共产党人的远大理想和精神支柱。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则是现阶段全党全国人民的共同理想,是实现最高理想的必经阶段。这个共同理想将民族的前途、国家的命运、人民的利益和时代的潮流紧密结合起来,集中体现了当今中国的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学习《江泽民文选》,牢固树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有助于我们把握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之间内在的、必然的联系,找到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根本目标和现实途径。 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根本要求 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首先要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一个社会占统治地位的思想,是一个时代的精神的象征,“如果从观念上来考察,那么一定的意识形式的解体足以使整个时代覆灭。”(《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下,第35页)马克思主义作为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理论武器,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1997年1月,江泽民同志在中纪委第八次全会上明确指出:“对于共产党员和各级领导干部来说,保持和发扬艰苦奋斗精神,说到底是牢固树立和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问题。只有从根本上解决世界观、人生观问题,牢固树立群众观点,党的艰苦奋斗的好传统才能在自己的思想上、作风上真正扎根。”“我们党的一大长处和优势,就是把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同坚持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有机结合起来,讲求共产党员个人的思想品德修养。”(第1卷,第622、623页)他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大会上又强调:“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坚定对社会主义的信念、增强对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信心、增强对党和政府的信任,增强自立意识、竞争意识、效率意识、民主法制意识和开拓创新精神。”(第3卷,第277页)马克思主义是在历史和实践的前进中不断发展的科学,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必须不断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创新,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江泽民文选》反映了我们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当代中国实践和时代特征相结合而创立的新的理论成果,是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典范,也是继承和发扬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的典范。学习《江泽民文选》,对于我们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武装全党,领导人民顺利完成现代化建设的历史任务,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还必须正确处理古今中外文化的相互关系,善于继承和发扬民族文化的宝贵遗产,吸收和借鉴世界文化的优秀成果。纵观人类思想发展史,不难发现任何文化都是在各自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变革中,在与世界文化的交流和碰撞中,求得生存和发展的。我们强调弘扬民族精神,决不意味着可以闭关自守,搞狭隘的民族主义;我们主张弘扬时代精神,也不意味着可以数典忘祖,搞历史虚无主义。江泽民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大会上明确地讲:“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党和人民从五四运动以来形成的革命文化传统,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先进文明成果,我们都要积极继承和发扬。我国几千年历史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我们应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结合时代精神加以继承和发展,做到古为今用。同时,必须结合新的实践和时代的要求,结合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需要,积极进行文化创新,努力繁荣先进文化,把亿万人民紧紧吸引在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伟大旗帜下。”(第3卷,第278-279页)他在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国作家协会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上进一步指出:“发扬传统与开拓创新是统一的。继承是创新的重要基础,创新是继承的必然发展。”“希望广大文艺工作者努力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继承和发扬五四运动以来形成的革命文化传统,积极学习和借鉴世界各国人民创造的一切先进文明成果,坚持古为今用、洋为中用,与时俱进,推陈出新。”(第3卷,第404页)江泽民同志的这些重要论述,深刻揭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根本原则和现实道路,对于我们科学对待古今中外的文化成果,切实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具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意义。 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还必须与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紧密结合起来,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精神动力和支撑。今年3月,胡锦涛同志提出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八荣八耻”涵盖了个人、集体、国家之间的相互关系,涉及人生态度、道德修养和治国方略等方面。最近,胡锦涛同志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三次集体学习时特别强调:“要注重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同时坚持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不断赋予民族精神新的时代内涵,引导广大党员和全体人民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只要我们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牢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坚定不移地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就一定能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顺利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目标。(作者系中国社科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