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您问候了没有?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21日06:04 北方晨报 | |||||||||
■今天是“世界问候日”,本报倡议读者和每个遇到的人打招呼:你好吗? ■您会和陌生人打招呼吗?本报热线0412—6366997欢迎读者畅所欲言
“吃过了没有?”以往人们见面,这是最普遍的问候。随着时代的发展,时下最新的打招呼用语是:“最近去哪儿旅游了?” 虽然仅仅是一个平常生活中的问候语,但它的变化却折射出社会生活的变迁。 今天是联合国确定的第34个“世界问候日”,亲人也好,朋友也好,同事也好,甚至是陌生人,都应该借助这个节日相互之间打个招呼:你好吗? 记者调查:90%钢城人不会主动和陌生人打招呼 在国外,主动和陌生人打招呼实在是不足为奇的事,可鞍山市民会主动和陌生人打招呼吗? 昨天下午,记者在鞍山站前对50位市民进行随机调查,结果其中90%的市民表示不会主动和陌生人打招呼。他们当中大部分人认为,走在大街上无故向陌生人打招呼,肯定被对方认为是个“神经病”,而且会把对方吓得逃之夭夭。 在银行工作的王女士说: “我们的文化背景告诉我们不能这样做,萍水相逢的,谁知道哪个是坏人啊,还是不要和陌生人说话!” 读者互动:你会和陌生人打招呼吗? 你会和陌生人打招呼吗?你认为在什么样的场合,应该发出什么样的问候呢? 今天,本报在“世界问候日”里开通热线0412—6366997,真诚地希望广大读者来谈谈您对问候陌生人的看法。 本报也欢迎读者通过我们的热线,在问候日里给自己的亲人、朋友、同事、老师……送上一声真诚的问候! 新闻链接: 世界问候日
11月21日是联合国“世界问候日”。1973年11月21日,第一个“世界问候日”诞生。 30多年过去了,“世界问候日”的宗旨也由最初的通过寄发问候信,呼吁和劝告有关领导人放弃军事手段,以和平方式解决分歧,呼吁世界名流为促进世界和平发挥作用,发展成为以促进人类相亲相爱为主题。 变迁之1百姓问候语的时代变化
老百姓问候语,往往是一面镜子,折射着社会生活的变迁。 “你吃了没有?”
上世纪80年代初期,中国人见面就问“你吃了没有?”这种传统的问候方式,体现了中国的饮食文化源远流长、深入人心;也暴露了在这块土地上千百年来人们对缺吃少食的恐慌心理。中国在物资短缺时代,人们的生活显得十分的单调,一日三餐成了老百姓的第一关注。 “今天看某某节目没?”
“今天看某某节目没?”这是上世纪80年代中期老百姓的问候语,那时,改革开放使国民经济迅速复苏,人们见面常问的家电“小四件”变成“大四件”,显示人民的物质生活逐渐改善。 “搬家了吗?”
上世纪90年代中期,熟人相逢时的第一句话常常是“搬家了吗?”那时,中国各地开始房改,安居工程正在加紧实施。 “最近在哪发财呀?” 进入21世纪,人们的腰包迅速鼓起来。有些日子没见的朋友总是喜欢问“最近在哪发财呀?” “哈喽(HELLO)!” 由于英语的不断普及,年轻人见面一声“哈喽(HELLO)!”已司空见惯。如今,老年人往往问“你常在哪锻炼?”可见全民健身已经深入到广大市民当中,中国人追求健康的意识也越来越强。 “最近去哪儿旅游了?”
时下最新的打招呼用语是:“最近去哪儿旅游了?” 如今越来越多的中国人生活富裕了,每年都会安排全家到一两个地方去旅游。许多人借助春节、五一、国庆“黄金周”还走出国门,看看外面的世界。 变迁之2问候方式多种多样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甚至到九十年代初,受通讯手段所限,人们之间传递问候的方式比较单一,相隔两地的多数靠书信往来,能用上电话的人家不算多。有时候想念一位久未见面的朋友,最多只能写信去问候一下,朋友要几天后接收到。 现在传递问候的方式非常快捷,兼且方式更多。人们无需提笔写信,问候老友只需要打个电话、拨个手机号或发个短信,即时传达。 此外可以选择的问候方式有发电子邮件、互联网聊天,甚至要想在鞍山见到远在美国的亲友致以问候也能办到,只需要在QQ聊天时装上视频,你的问候与音容马上通过网络跨越时空,传给亲人。 首席记者 丛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