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该出面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21日08:15 沈阳网-沈阳今报 | |||||||||
■背景事件 母亲瘫痪在床,儿子又查出白血病,家中一贫如洗。羸弱的母亲停药为儿子治病,年少的儿子却悄悄离家出走,打工为母亲筹钱。郑州上万名大学生在一份《典身契约》上签字画押,承诺如果有单位为白血病少年出钱治病,他们愿意为签约单位免费工作一年。(相关报道见今天今报30版故事)
大学生们的爱心令人感动,但是这个举动的效果却遭到质疑。也许不应该对大学生的爱心求全责备,他们的动机应该是高尚纯洁的。这纸合同可能经不起推敲,但目的应该是为了引起大家对白血病少年的关注。 在任何社会,个体捐助都是应该提倡而且必须存在的,但是当它成为主要的甚至惟一的求助路径时,就会有无数的怪事发生。民间求助要效率最大化,最好是让媒体广泛报道,但并不是每一个人都可以得到记者的“垂青”,因为重复发生的事情就不再是新闻。为了能够成为新闻,你的“题材”要越新奇越好,你的故事要越感人越好。事实上并不是每一个人的故事都那么新鲜,大多数悲剧都在重复地发生。 这种社会救助体系对于大多数普通人来说是不公平的。一个人遇到困难的开始,这种救济体系对他是不会理睬的。他必须眼睁睁地看着事情变得更加糟糕,然后再凭运气等待记者的“光顾”。一个正常的社会,应该有面对普通人发生效用的救济体系,一个人在困难的初始就应该得到援助。按说这种机构我们也有,比如民政部门和民间慈善组织。但是在很多悲惨故事的报道中,往往看不出由这些机构出面的有效救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