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最后的渔民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21日08:22 潇湘晨报

  

最后的渔民

  图/本报记者秦楼

  江水的水质下降,电捕捞对生态的破坏等因素,使渔船出港的次数不断减少。

  捕鱼归来,老王小心地将船固定在岸边,避免船只受损。

  采访结束后,两位市民将自己制作的花环戴在老王的头上。

  16日清晨7时许,老王挨家挨户推销从江里捕的7、8条鱼。他说现在从湘江捕的鱼,不仅少,个头也小多了。

  老王捕鱼用的是挂钩,方式是祖宗传下来的,具体使用了多少年也说不清,只是采用的材料是现代的。

  按惯例,上午10点,王庆云应该是到市场上卖鱼了。昨日,记者赶到时,他一个人坐在太阳下清理“挂钩”,身上穿的毛线衣像是被鱼冲破似的,到处是洞,成了“渔网”。“已经一周没闻到鱼腥味了。”近几天,他没捞着鱼,却捞上了一具男尸。但这对他而言也满足了,因为又一个亡灵在他的手中得到安息。每捞到一具尸体,他就会停止几天作业,10多年来都是如此习惯。

  15年前,王庆云就驾着木船在湘江捕捞。他来时带着的小女儿,如今都成了大姑娘。

  “我是益阳市沙头镇渔业队的正式渔民,有证件的,而且还是捕鱼世家。”王庆云说这番话,显然是强调在这个隐蔽地方捕鱼的合法性。

  湘江里曾经承载着老王的欢乐。“从前一排钩子下水,几个小时就可收到两三百斤鱼,最大的一条有26斤,都是湘江里的野生鱼,又是在省城里叫卖,俏得很。”王庆云说这话时,眼睛睁得很大。

  

最后的渔民

  

最后的渔民

  王庆云用的捕鱼工具叫“挂钩”,就是将一个个锋利的钩子拴在尼绳上,两千多个钩子为一排,不需鱼饵,直接沉放江底即可,鱼游动时,撞着钩子就无法动弹,越动钩得越紧。他从不用渔网、电捞。

  “用电捕鱼,那是丧德!”王庆云说这话时很气愤。

  近几年,王庆云的捕鱼量越来越少。有时,一个通晚的时间放钩、收钩,就只有几条小鱼的收获。更多的是钩到了瓶子、塑料、编织袋等垃圾。他总结河里无鱼除了水受到污染外,主要就是电捕鱼太多,像他们这样的一群渔民已不能靠捕鱼为生。

  除了渔民,王庆云还有另外一个身份——协助警方打捞溺毙的人。“一年能在湘江里钩到七八具,我的名字还在长沙市水上公安局备了案,他们只要发现有人沉于江底,准会电话告诉我去钩人。”王庆云说着很得意。

  老王的家住在江边,有5公里长的路段空荡无人。常有人在傍晚从猴子石大桥下坡,到江边徘徊。“看到那些单独的行人,我总会格外留心,很有可能就是一名自杀者。”王庆云很深沉地说。被老王从死神手里抢过来的轻生者有十多人。

最后的渔民

  

最后的渔民

  “如果都看一下我打捞上来的尸体,就会心平气顺,生真是幸福,死才是恐怖!”

  老王什么事都看得开,河里没有鱼,他会在江边空地里种菜,减少点开支。当然,他照样把挂钩放在水里,钩到了鱼就是运气。没有,也会安慰自己,至少没偷懒。谈到以后的打算时,老王很是大度:“往后的生活问题也只能走一步看一步了。”文/本报记者曾鹏辉 实习生李勇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