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最大客机A380飞抵浦东 降落全程未超15分钟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24日09:15 上海青年报 | |||||||||
![]() ![]() 空客A380型飞机结构图。图片来源:东方网 ![]() ![]() 世界最大客机“空客A380”于今天16时30分左右从北京首都机场起飞,18:10分雨中降落在浦东国际机场,抵达中国内地行程的最后一站上海。 ![]() ![]() 11月23日世界最大客机飞抵北京 昨天晚上6点5分,大雨中一个“白色的海豚”出现在浦东国际机场第二跑道的上空,从降落到滑行,一气呵成,只是在停靠廊桥时稍稍有点波折,整个过程不超过15分钟。昨天傍晚,本报记者目睹了令人瞩目的空中巨无霸——空客A380降落在浦东国际机场全过程。 本报记者 徐宏文 通讯员 乔慧芬 刘云烨 甄理 本版摄影记者 郭亚佳
【下降】远看误为是货机 晚上6点左右,记者来到了位于一号跑道和二号跑道之间的滑行跑道边,按照预定的时间,A380应该开始降落,记者紧盯着这片天空,但此时并没有出现降落飞机的身影。不一会儿,一架飞机出现在了记者的视野里,它开始降落,隐约之间看不清楚尾翼的字,只看到它在地面上弹了一下后稳稳的滑行到了跑道上。“这不是A380,是一架货机。”机场的一位工作人员看到后告诉记者,舷窗的灯只有一排,这不是A380。这句话让记者本来已经绷紧的神经松懈下来,心理难免有些失落。虽然有人说它不是A380,但在场所有人的眼睛还是紧紧的盯着它的尾翼。只见飞机一个转身,蓝色尾翼上硕大的白色“380”字样瞬间显现在每一个人的视野里。是它,就是它!随着滑行到越来越近的地方,两层舷窗也越来越清晰,这个庞然大物完全呈现到了众人面前。 【落地】近看像个大海豚 看到飞机顺利的降落,记者立刻赶到它停靠的廊桥,此时廊桥下的停机坪上聚集了大量的工作人员。负责指挥停靠的机场工作人员两根红棒在飞机停靠完毕后交叉做成了一个“×”,表示已经停靠好,而他背后的电子显示屏上打出了“OK”两个字母,这表明飞机已经停靠到了最佳位置,剩下的就是靠桥。 趁着靠桥前的时间间隔,记者走到了A380的前面。从正面机头看,整个飞机就像一只白色的海豚,飞机下的雷达就像是海豚的下巴,两边的舷窗就像海豚的两个眼睛,硕大的机身和海豚胖乎乎的体形十分相似。从外表看起来,空客A380比起其他的飞机要强壮很多。 【停靠】三调廊桥开舱门 所有的准备工作完成后,廊桥开始与舱门进行对接,由于A380的舱门要比其他飞机的舱门要大,廊桥调整了三次舱门才顺利打开。 工作人员第一次将廊桥轻轻地靠上了舱门,外面的工作人员伸出大拇指向飞机内的机组人员示意可以打开舱门了。自动开启的舱门开始打开,可刚刚开了一点就发现碰到廊桥上面的挡板,于是立刻收缩回去。没靠好,廊桥还要往上抬。 看到这样的情况,工作人员将廊桥往上抬了抬,舱门继续试着开启。这一次舱门开启的比上一次要多一点,但还是没有办法完全打开,廊桥还要继续抬高。 廊桥第三次往上抬。可由于廊桥上的人实在太多,太重,工作人员立刻将上面的人进行疏导,以减轻重量让廊桥能够顺利的抬高。这次抬高后,舱门终于顺利打开。 舱门打开后,随机的人陆续下来。透过舱门记者看到,飞机的内空间要比其他的飞机大出一倍多。 ■行程 A380今天下午离沪返回法国 昨天10时5分“空中巨无霸”空客A380飞机抵达北京首都国际机场,开始中国内地之行的第二站。 16时左右飞往上海浦东机场。 18时5分到达浦东机场。 21时左右A380与浦东机场的兼容性测试刚结束,工作人员用四五十分钟的时间给它加油120吨。 21点45分左右被拖至6号机坪618机位停放过夜。 今天下午2点A380将结束在华的验证飞行离开上海返回法国图鲁兹。 (记者刘春霞通讯员苏巍巍朱斌) ■相关 我国大飞机研制将适时启动 本报讯(记者 胥柳曼)“不能再等了,因为我们已经足足耽误了20年!”随着昨天世界最大的商用客机——空中客车A380抵达上海,对于新中国第一代飞机设计师、原航空航天部突出贡献专家程不时来说,别有一番感慨。昨天,他在“新民科学咖啡馆”中向市民披露:国家将适时启动大飞机研制,并且将考虑从政策法律和资金上,给予大飞机项目明确支持。 作为“运十”副总设计师,程不时透露,1970年8月,国家下达了研制大型飞机“运十”的任务,10年后终于开始了首次试飞。但由于种种原因,“运十”飞机项目在上世纪80年代中期下马。 据悉在一批航空专家的不懈努力下,今年3月,十届人大四次会议通过“十一五”规划,国家将适时启动大飞机研制,并且将考虑从政策、法律和资金上,给予大飞机项目明确支持。 未来的航空趋势,飞机是不是越大越好?面对大家的疑问,程不时笑着表示,从目前航空市场需求来看,大型飞机的市场还不大。因此从短期来看,如果再造比空客A380更大的飞机,没有多大意义。 那么,我国要自主研发大型飞机,究竟该怎么做呢?程不时坚定认为,新设计的飞机,不是对国外某种飞机“照葫芦画瓢”的模仿,也不是做一些“小修小改”,而必须是从飞机的任务需求出发,挑选合适的手段,通过“工程综合”来形成自己的设计。 “研制一架大型飞机通常需要10-15年。”程不时表示,这些年来已经欣喜地看到,我国自主研制的ARJ-21支线飞机,将在2008年出厂试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