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北京城中村居民生活状态调查(图)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04日14:28 北京晚报
北京城中村居民生活状态调查(图)

乡村的气息在这里被抽离,而都市的情调依然徘徊在街的那一边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新闻图片


  在北京四环与五环之间的112个行政村里,有97个容纳着超过一万的流动人口。2006年的最后一个月,北京今年整治80个“城中村”的工作进入扫尾阶段。

  “城中村”

  “城中村”是指城市规划区内环境脏乱、需集中进行整治的地区,主要指两种情况:一
是原有开发、建设项目没有实施或甩项;二是行政村,已经被城市建筑所包围,但村中居民仍为农业户籍。

  地理:城市“对面”

  11月的最后一天,朝阳区十八里店村。向东穿过十八里店北桥,就仿佛看见了城市的“边界”。

  柏油路南侧,一字排开的汽修小店用机器的喧哗勉强制造出了一点热闹的气氛。走进店铺后面的村落,空气有些凝固。村子靠近京津城际铁路工地的地方已经拆掉了一部分,至于其他地方会不会拆,村民们谁也说不准。一条十几米宽的“河”从村子中间穿过,浑浊粘稠的灰色河水刚刚漫过水底的淤泥。“河”两岸的村民“早起一开门就是条臭沟”。“河”边,一个老人正哆哆嗦嗦地用缠着铁丝的竿子在泥水里划来划去,捞垃圾。

  实际上,如果排除这条“河”的因素,十八里店村已经算是记者看到的居住环境最好的“城中村”了。毕竟,这是一个相对完整的建制村,有还算整齐的民房和柏油石子路面。

  而在海淀区四季青桥南面的营会寺,同样有一片藏在汽修店背后的“村庄”,500户左右的规模不过是十八里店村的十分之一。马路对面的爱家家居和附近的欧尚超市为这里聚拢了不少人气。

  菜叶、煤渣、剩饭……各种生活垃圾直接堆在路面上,即使在寒风凛冽的冬季依然散发着刺鼻的气味。走惯了社区便道的人不得不格外小心脚下。

  和营会寺类似的是丰台区草桥集贸市场东边,一片许多村里人也不能确定名字的民房像是一块城市的“补丁”。这个“城中村”一面临街,另外三面全都被24层的玺萌鹏苑等新建住宅小区包围。

  一米多高的砖墙隔开了完全不同的两个世界。墙那边的小区,私家车畅行无阻;而墙这边的“村”子,人们在自家房边用石灰和石棉瓦搭建着简易小屋和煤棚,小巷最窄处甚至不能同时通过两辆自行车。

  水、电、燃气、供暖……各种市政设施大多止步于村落之外,居民们只好自行解决。走在小巷里,错综复杂的电线在人们头顶交错,伸手就可以碰到。而一个个烟囱从家家户户的墙壁上探出头来,“生机盎然”地吐着白烟。每一面墙上都贴着派出所的宣传单:谨防煤气中毒。

  一项针对北京“城中村”住户和流动人口的调查显示,“改善居住环境”是海淀、朝阳、丰台三区“城中村”最突出的一项问题。接受调查的本地居民中,35.7%的人对居住环境的评价是“不太满意”和“很不满意”。其中,农村户籍的调查对象满意度更低。

  生计:“共生”避开贫民窟

  陈姐的房子是记者在草桥这处“城中村”里看到的最好的出租房。六七平方米的面积,除了一张单人木板床之外,还有一个不太稳当的小书桌。相当有诱惑力的是,屋子外面有一个1平方米左右的简易卫生间,卫生间是陈姐自己搭的,在院子墙角用砖垒一道墙,再加上几个破了洞的旧单子。因为“条件好”,房租也比别人家贵一点,“包水包电,一个月350元。”

  最重要的是这间小屋毕竟是实实在在的房子,隔了两排房子的霍房东,向外出租的则是自家搭的简易房,层高比普通民房矮了一截,单薄的石灰墙壁让人觉得撞一下就得倒,每月房租300元。

  因为临近三环,交通便利,这儿的房子比较抢手,在“村”里转一圈,隔两三户就有写着“出租”的房子,不过几家房东都告诉记者:房子已经租出去了。

  营会寺的房租跟这里差不多,六七平方米的房子都在250到300元上下。十八里店村的房租则要便宜不少,同样大小的房子200块钱就够了。

  在十八里店村,在乡里或者村里工作的村民一年能挣上一两万块,25岁以上没工作的算是失业,每个月补助300块钱。照这么算,一个月几百块的房租对村民们来说也算是一笔可观的收入。

  调查显示,46.8%的流动人口并不在居住村工作,通勤距离和房租价格是影响他们租房的决定性因素。67.8%的外来人口住房面积在15平方米以下,66.8%的房租在300元以下;收入在每月700至1000元的人最多。

  “城中村”的租客差不多全是外地人,把他们的家乡在地图上圈出,一个“村”的“村民”能够覆盖大半个中国的各个省区。

  在北京市社科院课题组调查的112个行政村中,有97个村的流动人口在万人以上。梅松研究员说,一般情况下,外地人是本地人的五倍,“最多的能有十倍”。

  营会寺的管片儿民警告诉记者,这片“城中村”有500多户居民,现在大部分本地人都到郊区另找房子住了,还住在“村”里的本地人只有60户左右。

  尽管在“城中村”里外地人多于本地人数倍,但是始终没有形成纯粹的外来人口聚居地。混居的状况让梅松研究员觉得“庆幸”,“如果单纯都是外来人口聚居,就有可能会形成拉美那样的贫民窟。”

  民风:不安全少娱乐

  前些天夜里,尖锐的声响把营会寺一家小卖店的刘老板从梦中惊醒。起来一看,小店的玻璃被砖头给砸了。

  在附近浴室洗浴,澡还没洗完,3000多块的手机就不翼而飞。去年10月份的事让做彩钢生意的孙瑛(化名)至今还耿耿于怀。

  “环境脏乱”之外,“治安不好”是“城中村”的另一个重要问题。曙光派出所的民警表示,营会寺的“城中村”没有治保委员会和巡逻队,流动人口多难以管理。青龙桥派出所的民警则告诉记者,民房本身就缺少防护措施,不如楼房安全。

  为了给自家的平房增加一道防护措施,十八里店村的村民几乎家家都养狗。

  虽然,无论是本地居民还是流动人口都把“外来人口多”当成居住村的重要问题。但是,调查发现,本地居民和外地人的关系要比预估得更加融洽。一半以上的外来人口认为自己和本地村民的关系一般,也有超过三成以上的外来人口认为自己和村民的关系“很好”。而在本地居民中,47.6%的人认为自己和外地人关系很好,认为外地人扰乱本地治安的人只有4.0%。

  厢白旗桥南烩面馆的周老板就对自己的两个房东赞不绝口。门面房的房东每次到她店里吃饭,就是两块钱的东西,房东也一定要给。而住处的房东则热情有加,每次烧了开水都让周老板和伙计们“尽管用”。

  在营会寺住了一辈子的王阿姨对外地人的评价很客观:“哪儿都有好的,哪儿都有坏的。”

  在“城中村”,最普及的“文化娱乐设施”是棋牌室和“影吧”。草桥集贸市场东侧的“村”里,一个路口就开了四家“影吧”,门口的黑板上,不仅有“墨攻”、“玉战士”这样的大片新片,还写着不少“桃色风暴”、“唐朝豪放女”等暧昧的片名。有的一块钱三碟,有的两块钱进场。

  棋牌室不像影吧这样集中,但分布更广,数量也更多。记者走过的四条巷子里就有六家大小不一的棋牌室,而且生意都不错。

  在给“城中村”增加设施的问题上,“文化娱乐设施”成为居民们的首选,甚至超过了对“医疗卫生”设施的需求。

  未来:我们去哪里?

  如今,厢白旗桥北的民房大半都已拆除,孙瑛的小店是最后一间营业的店铺。她已经在西三旗的建材城找好了新的店面,租金比现在贵了不少,一年下来要四五万。

  从江苏来到北京,最不适应的是干燥的气候。入冬不久,孙瑛的手背就已经开始皲裂,"护手霜差不多一个月就得使一瓶,还是裂,以前在家可不这样。"

  以前在老家的时候,孙瑛每个星期至少去浴室洗三次澡,一次才两块钱。到了北京,去一次浴室要10块钱,加上上次丢了手机,现在她差不多半个月才去一趟。

  以前在家的时候,大家都是开着店门做生意,在北京都是关着店门做生意……说起"以前在家的时候",孙瑛把目光移向了窗外。阳光下,通往中关村北大街的路上车水马龙。

  在老家好还是在北京好?听到这个问题,小卖店的刘老板和孙瑛一样,有些不好意思地低头一笑。"在家里做不成生意啊。"刘老板的固始老家在豫皖两省的交界处,这几年年轻人都外出打工,村里只剩下老人和孩子。"没有消费者,你卖东西也没人买。"刘老板说,固始一个县,在外面打工的就有20多万人。"在北京卖东西踏实,这儿的人不欠账。"刘老板的手下意识地抚了一下柜台。玻璃板下贴着一张红色水笔写的字条:本店不欠账。

  调查显示,外来人口中支持"城中村"拆迁的只有10.4%。在各种整治方式中是支持率最低的,即使居住村被拆迁,也有45%以上的人明确表示自己不会离开。而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则是,42.5%的本地居民都支持拆迁,是各种整治方式中支持率最高的。

  王阿姨家离刘老板的小卖店不远,她就坚决支持拆迁。恶劣的居住环境长期"没人管",如果拆迁,他们就可以"上楼"了。王阿姨已经到一街之隔的金雅园小区看过,那里的沙盘上,他们的营会村是四栋房。"早就说要拆,一直没动静,估计拆不了。"

  不过,支持拆迁的本地居民也并非全无疑虑。十八里店村的村民自己有个小算盘,据说拆迁补的钱一平方米1800,可是买房子的一平方米要2300,万一买不起怎么办?

  年初的时候,营会寺"村"里贴了通知,说今年11月份要拆迁,可11月过完,也没有任何拆迁的迹象。

  那要是真的拆了怎么办?

  无论是"城中村"的未来还是自己的未来,在刘老板心里都一样模糊。

  感谢北京市社科院提供相关调查数据和成果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234,000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rss订阅】【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

“北京 城中村”的相关新闻
北京海淀区一亩园将拆城中村 (2006-11-28)
北京丰台区将整治8个城中村 部分已开始拆迁 (2006-10-18)
北京二环内今年将基本消灭城中村 (2006-03-14)
北京二环内今年消灭城中村 中轴线再现古都风貌 (2006-03-08)
北京城中村加速消失带来的阵痛 (2006-03-03)
北京今年将整治80个城中村首批38个已获批准 (2006-0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