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保山工业经济带动GDP发展迈向工业自强之路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04日15:38 云网

  年,保山实现全市生产总值119.8亿元,其中全市工业实现增加值20.65亿元,增长22%,保山工业增加值居全省第4位,工业对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率达41.98%。在工业的强劲带动下,2005年保山GDP增幅高达13.1%,增速位居全省第二。

  2006年1至9月,保山全市生产总值完成97.48亿元,增长12.6%,GDP增速居全省第7。其中全市工业总产值为46.3亿元,同比增长25%,增速位居全省第4位。

  工业成为带动保山GDP增长的主要力量。

  但是,一个事实不容忽视——保山,至今还是一个田园牧歌唱主旋律,名副其实的农业市。

  2005年,保山的三次产业比例为35.3:26:38.7,保山的经济结构,仍然是工业经济在三次产业中所占比例最小的“弱质”结构。

  “刚刚结束的省第八次党代会提出了‘工业强省’的战略,保山感到了一次重大战略机遇的来临。我们与发达地区相比,差距在工业、潜力在工业、希望也在工业,实施工业立市战略,实现工业的跨越式发展,是保山能否与全省同步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的关键。”保山市市委书记熊清华这样认识工业在未来保山的地位。

  保山市市长段跃庆认为:“保山的工业立市战略,就是要找准优势、选准产业,打造具有保山特色的大工业集群”。

  工业立市,改造提升冶金矿产业,做深做精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壮大能源产业,做强做大建材产业,加快发展新兴产业,着力推进工业“连续倍增计划”。保山,终于开始了由农耕文明向工业文明艰难的历史性转型。

  新思路促进结构调整

  “美丽富饶潞江坝,人人见了人人夸”,保山隆阳,物华天宝,富足之邦。

  唱响全国的潞江坝小粒咖啡、香料烟、甘蔗、芒果、胡椒品质在国内首屈一指,先后被省和国家列为“香料烟基地”、“小粒咖啡基地”、“国家糖料基地”、“芒果生产基地”。保山坝,是全国著名的“滇西粮仓”,被国家列为全国商品粮基地和滇西南农业综合开发区。

  2005年,隆阳区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居全省第三位,而隆阳全部工业总产值却只居全省22位,其GDP排位也只排到了14位。富庶的隆阳,蓦然回首却发现自己在工业化的进程中,竟然成了后发展地区。隆阳人坐不住了。

  “工业化、城镇化、农业产业化‘三化’之中,工业化是带动经济发展最有力的‘推手’,只有加快工业化进程,才能更加有效地巩固和发展农业的基础地位,带动和发展一、三产业。”这是隆阳区领导班子对工业的反思。

  在“美丽富饶潞江坝”的旋律中,加入工业化的变奏。隆阳区推出“11311”工程,即规划发展10个产值上亿元的重点工业乡镇;重点扶持10户产值上亿元的企业;择重扶持30户产值上千万元的企业;引进新建10户产值上亿元的企业;重点培植10户税收上千万元的企业。一个曾在第一产业中风光无限的农业大区,终于走上了工业强区之路。

  在瓦窑镇镇政府的办公楼内,一块“瓦窑重点企业一览表”引人注目:“保山飞龙铅锌矿,投资金额4100万元;宝隆实业,投资金额3500万元;珑阳天宝,投资金额2亿元……”瓦窑镇7家矿业企业、3家水电开发企业的生产规模、投资金额一览无余。今年1至9月,瓦窑实现工业产值1.01亿元,财政收入720多万元。瓦窑今天已经成为全省闻名的矿业重镇。

  2005年,隆阳工业经济终于打破多年的徘徊,实现区属工业总产值16.5亿元,这是一个比2003年整整翻了一番的数字,也就在这一年,隆阳区GDP增长达15.1%,创下了历史最高水平。2006年1至10月,隆阳工业继续突飞猛进,完成工业产值23.59亿元,同比增长24.1%,发展工业,隆阳正在实现着一次历史性的转型。

  隆阳区这种对工业的反思,同样发生在了腾冲。

  拥有“中国魅力名镇”,拥有“中国翡翠第一城”称号的腾冲,旅游业的红火热闹并没有让他们从此高枕无忧。

  2005年,腾冲完成全县生产总值29.2亿元,其中第一产业9.4亿元,第二产业6.7亿元,第三产业13.1亿元,腾冲经济是一个“三一二”的结构。“这种经济结构让我们乐观不起来。工业化阶段不可逾越,如果说,腾冲去年在全省排到了25位,在全省旅游热点地区中还稍稍靠前的话,主要靠工业经济的拉动。”腾冲县主要负责人对记者说。

  为此,腾冲提出“工业立县”战略,把2005、2006、2007年分别定为工业发展年、提速年、倍增年。依托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腾冲大力发展矿业、电力、建材、林产品加工、食品加工、旅游产品加工、生物制药7大产业。几年来,腾冲培育出500万元以上工业企业31户,其中,产值亿元以上企业5户,一批竞争实力较强的特色企业涌现出来。

  在保山的县区采访,记者感受到改变传统经济发展模式,依靠工业实现经济快速增长,扩大经济总量,已经成为大家的共识,一种兴工业、重工业的渴望与激情,正在这片曾以农耕文明而闻名的土地上激荡。

  确立工业立市战略,保山抓住中国工业进入新一轮快速增长期,对资本品和上游产品需求增加,资源型工业面临的难得发展机遇,把矿电产业、建材产业确立为支柱产业,打造重工业集群。保山地跨三大水系,矿产资源潜在价值达5000亿以上,以矿带电、以电促矿、矿电结合是一大优势。2005年,保山水电装机容量达38.76万千瓦,矿冶业实现产值11.2亿元。

  从农耕文明走来,大工业的崛起,给保山带来了深刻的影响。

  田园与工厂有机对接

  这是一座对接绿色田园的工厂。

  11月9日,潞江坝的桑农正忙着交蚕茧,隆阳区保山茧丝绸公司现代化的煮茧车间里,机声鼎沸,来自养蚕区十里八乡的农民工们,正用自己习惯操持农活的双手,熟练灵巧地接着蚕丝头。

  保山茧丝绸公司是商务部“东桑西移”工程的典范企业,是全国重点扶持的蚕桑基地建设项目。2001年,保山引入浙江海宁丝绸公司到隆阳创办保山茧丝绸公司,先后与隆阳区、施甸县签订了7万亩的蚕桑发展协议。目前保山已建成蚕桑基地7.4万亩,涉及全市15个乡镇,2.1万农户从中受益。2006年的蚕茧销售季,保山蚕桑业实现农业产值达3500万元。保山茧丝绸公司2006年预计实现工业产值突破亿元,销售收入达亿元。

  “打工不离乡,增收不出门”,桑蚕产业使这样的梦想成为了现实。

  一个农业大市的工业化,不能离开农业,就工业谈工业。

  “以工业化的理念谋划农业,借鉴工业化、社会化的生产方式、技术手段,组织农业生产,推进农产品加工,进而实现田园与工厂有机对接的‘乘法效应’。”熊清华认为,国内市场的农业竞争,已从“原字号”农业逐步演变为农业产业体系的竞争。农业的出路问题是农产品的出路问题,农产品的出路,取决于农产品的加工。农产品加工既姓“农”又姓“工”,与广大农民息息相关,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实现田园与工厂有机对接的“乘法效应”,是农村工业化最有效的实现形式。

  几年来,保山建起了50万亩稻米、20万亩蔬菜、50万亩荞麦、20万亩茶叶 、50万亩蔗糖、5万亩透心绿豆、5万亩咖啡、12万亩水果等10大农产品生产基地。建成总面积达35.87万亩,年产量2.8万吨的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25个。大手笔、大规模的基地建设为保山的农产品加工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隆阳区提出要建成全省最大优质农产品加工基地的目标,目前隆阳已培育出龙头企业41户,与企业挂钩的农产品生产基地达53.66万亩,累计带动农户35.15万户。腾冲县传统的果脯、饵丝、辣腌菜等平时上不得台面的农产品,通过龙头企业,走出大山,进入了省内外和国内外市场。龙陵县的木薯、麻纤维、石斛产业成为了促进工业发展,带动农民增收的新亮点。保山市目前拥有各类农副产品加工企业3760户,2005年完成加工产值13.19亿元。“十一五”期间保山又规划了55万亩优质稻、15万亩优质玉米、茶叶40万亩、咖啡10万亩、无公害蔬菜40万亩等15个基地的建设。

  实现田园与工厂有机对接,保山“乘法效应”凸显,一个农业大市,以工业为突破口,找到了破解“三农”困局的农村工业化路径。

  工业立市、工业强市、工业兴市。 “十五”期间,保山全市工业投入累计达到了33.77亿元,基本形成以能源、矿冶、建材、农产品加工四大板块为主导,制药、造纸、木材加工、机械制造、旅游产品加工为补充的工业产业体系。

  一个农业大市,终于走上了自己的工业自强之路。(王建又 张莹 刘流 王雪飞)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