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大国崛起》热昭示了什么?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07日08:55 解放日报

  《大国崛起》可以说是某种意义上的启蒙,因为它让我们在今天重新意识到了回顾历史和认知世界的重要性。在50分钟的时间里要浓缩一个国家几百年的兴衰史不是件容易的事,但是通过它,假如能够将学界和政治家对历史的成败兴衰的感悟传递给民众,那真是善莫大焉。

  ●主持人:本报记者 支玲琳

  ●嘉 宾:王加丰(浙江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

  新闻背景:没有安排在央视一套,也没有安排在黄金时段,但《大国崛起》依旧引发了罕见的收视热潮。对一部严肃的政论纪录片而言,首播平均每集400万人次的收视量,不能不说是创造了一个收视奇迹。如今的深夜重播,更是引来了更多人的追看。

  几乎在每一个门户网站上,有关《大国崛起》的争论都会成为热帖;不少人甚至“抱怨”,为了深夜看片,上班迟到;就连BBC、《联合早报》、《朝鲜日报》等外电,也关注到了这股热潮;不少著名专家学者,对于该片也是不吝赞词……《大国崛起》,究竟拨动了国人的哪根神经?是家国情怀潜藏已久后的释放,还是放眼看世界后的新鲜激动?作为该片的审读专家之一,王加丰教授有着自己的解读。

  主持人:这部片子播出后产生这么大的影响,作为参与者之一,您有没有预想到?

  王加丰:还是有些意外,因为纪录片的收视群本来是比较窄的。《大国崛起》之所以能够引发收视热,一个很重要的背景是,中国正在和平发展的道路上,大步迈向民族复兴。有理论认为,就世界经验而言,国家在现代化、工业化的过程中基本上都会伴随民族主义的高涨。随着我国的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国际地位不断提升,一种对民族身份的认同其实早已在国人心中涌动。通过《大国崛起》,我想很多人不仅是感受到了大国的荣光,更是看到了国家的希望。对很多人心中的“大国梦”来说,这也是一种呼应吧。

  老百姓其实是喜欢看真实的东西的。什么戏说啦,看久了,总归是会腻的。这个片子其实也是给我们一个启示,央视能不能办一个历史频道呢?观众有这个收视需求。据说,历史频道在美国是收视率最高的频道。

  主持人:正如该片的总编导任学安所说,即便用最客观的态度去解读这段历史,还是会有各种各样的议论。有人说深了,有人说浅了,还有人说,《大国崛起》根本就没什么新东西,所揭示的不过是些早已重复千百遍、上上下下早已形成共识的道理。可很多观众为什么还是以“震撼”表达他们的观感?这说明了什么?

  王加丰:我认为称之为重复可能是把问题简单化了。的确,重视科学、民主、教育,重视新的思维方式和竞争性制度的建立等,现在看来这几乎是每个发展中国家都应该认真对待的事情。但在这个问题上,我们的历史教书有些地方做得并不尽如人意。比如,关于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它有贪婪和残忍的一面,但也有追求科学和竞争的一面,在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共产党宣言》写得清清楚楚,但我们一些教科书却往往偏于前者,对后者讲得太少,也就是说,后者的基本道理确实都讲了,但由于缺乏生动灵活的辅助材料的证实,难以在学生的头脑中形成一个比较全面的印象。《大国崛起》通过具体的史实,以电视特有的表达形式把这个道理“重复”一次,很有视觉冲击力,所以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简言之,有些抽象的道理你虽然知道,但不等于真正理解。

  历史不是水晶球,不可能告诉你未来。可是看过《大国崛起》,我想很多人会产生这样的一个问题:为什么人家能够在几百年前就开始发展,而我们那时却没能发展起来?该记录片告诉我们,这是因为人家在几百年前就已经意识到上述问题的重要性,而我们却后知后觉了三百年。这样的对比,能说没有意义吗?

  主持人:对专业人士或者对历史有涉猎的观众来说,这部片子或许没什么“新意”。但是我们看到很多观众是这么说的:“从来没有人告诉我,世界是这个样子的”,“这些事情在教科书上看不到”。这是不是暴露了一个问题:普通民众对历史、对世界了解的还是太少了?

  王加丰:我们常常说,没有记忆的民族是可悲的。但是现实呢,在我们的中学里,历史基本上变成了可有可无的副科。从2000年以来,高中理科的学生(他们占中学生的绝大多数)除了学点中国近代史,其他方面的历史,包括中国古代史根本不学,什么中华5000年文明史只是一个十分抽象的概念。一些教育界人士认为,历史无用。这种实用的功利主义教育导向,直接导致了学生无法接受应有的历史教育。可以这么说,在我们的年轻人中,真正了解民族历史的人并不多,了解世界历史的人更是少之又少。对整个民族的人文素养来说,不能不说是一个很大的缺失。

  举个例子来说,现在很多的理科尖子生选择出国,但在这之前我们是不是应该对这个国家的历史、文化、风土人情有一个基本的了解呢?这不仅仅是语言问题。而且你到一个国家去,如果你对人家了解,那么就很容易融入当地。有一个真实的故事,浙江某中学校长去法国南部普瓦提埃谈一个合作项目,在交谈中他无意说起732年法国人在普瓦提埃打败阿拉伯人的典故,对方非常惊讶:你连这个都知道?我们相信你们。有关的合作协定当场就签了下来。你看,这就是文化的力量、历史的力量。不了解民族历史,我们就难以在历史的坐标中找寻自己的位置;不了解世界,我们就难以在全球化的大潮中融入世界;不了解世界历史,我们就难以在世界变动格局中认知现实和把握未来。

  从这个角度看,《大国崛起》可以说是某种意义上的启蒙,因为它让我们在今天重新意识到了回顾历史和认知世界的重要性。其实在50分钟的时间里要浓缩一个国家几百年的兴衰史还真不是件容易的事,但是通过它,假如能够将学界和政治家对历史的成败兴衰的感悟传递给民众,那真是善莫大焉。若能如此,我们的青年人也不会整天把“郁闷”当成口头禅,会成为有历史责任感、有信仰追求的一代。

  主持人:这部片子主要收视群是年轻一代。《大国崛起》告诉人们究竟应该怎样看历史、看世界呢?

  王加丰:《大国崛起》展示的是一种开阔的视野、开放的胸襟,摒弃了传统的陈旧思维和对立思想。比如说,以前提到资本主义,我们跳出来的第一印象就是教科书灌输给我们的“贪婪、残忍、掠夺、原始积累”。但是《大国崛起》特别强调了资本主义还有冒险精神、追求科学、鼓励市场竞争———现代社会发展的理性的一面,这种转变很及时、很有必要,有助于我们认识今天所面对的世界。我们应该以开放的心胸看世界,以理性克制的态度看历史上的是是非非。而且,在和平发展的道路上,我们不仅要关注自身发展,更要关注世界变动,不仅要爱国,也要爱世界,我想这就是《大国崛起》要传递给人们的。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