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积极倡导可持续的文明消费方式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21日06:00 光明网

  消费是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也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环节。联合国1992年通过的《里约宣言》指出:“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和提高所有人的生活质量,各国应减少和消除不能持续的生产和消费方式,倡导适应的人口政策。”这就十分明确地把消费同生产、人口一起,列为制约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性因素。因此,落实科学发展观,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必须在全社会倡导可持续的文明消费方式。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乡居民的收入大幅增加,消费信心大大增强,消费规模迅速扩大,消费方式呈现多元化趋势。但从总体上看,有效需求仍然不足,消费水平仍然不高,消费结构还不够合理。居民在消费观念上还存在着种种误区。从消费对象看,存在着重物质性消费、轻精神性消费的现象。一些人只注重眼前的吃、穿、用、住、玩,而对于买书订报、继续教育、文化体育活动等精神文化消费开支很少,对提高自身发展能力的消费考虑不多,重视不够。从消费层次看,存在着重享乐型消费、轻节俭型消费的现象。一些人富裕起来之后,把消费等同于享乐,在消费上及时行乐,毫无节制。在少数人的示范效应下,贪大求洋、过度包装、超前消费、攀比消费等不良风气有蔓延的趋势。从消费主体看,存在着重个体消费、轻社会消费的现象。许多人的消费方式注重表现自我,忽视了对社会应承担的责任和义务。在个人生活消费时铺张浪费,在社会救助和扶贫济困时却捂紧口袋。在生产消费方面,侵占公共利益,浪费公共资源、社会财富甚至污染环境的事例不胜枚举。

  要解决问题,必须积极倡导可持续的文明消费方式。

  可持续的文明消费方式包括两个方面的内涵:一方面,它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现代化建设相适应,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消费方式;另一方面,它与我国当前的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规范消费运行的基本准则。因此,可持续的文明消费方式,具有消费水平适度增长、消费结构日趋合理、注重节约资源等基本特征。

  要努力培育可持续的文明消费观。人的消费意愿是受人生观、价值观决定的。因此,要在全社会加大对建立文明消费方式的宣传教育力度,旗帜鲜明地批评和纠正各种错误的消费观念和消费行为,以形成勤俭节约、文明消费的良好风尚。要大力培育和树立可持续的文明消费价值导向,一是注重理性消费。在消费过程中,既考虑积极的效果,又考虑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力求在总体上趋利避害。二是倡导适度消费。在消费中量力而行,从长计议。三是强调公正消费。充分遵循代内平等和代际平等的法则,在进行消费时不能以损害别的地区或人们的利益为代价;当代人要自觉担当起在不同代际之间合理分配消费资源的责任,妥善利用可再生资源,保护好不可再生资源。

  要充分发挥消费对生产生活的积极作用。倡导可持续的文明消费方式,就是既要发挥消费对生产生活的积极作用,又要打破过分追求物欲的消费主义。要加快建立与经济增长相适应的收入增长机制,增强城乡居民的消费能力和消费信心,以消费拉动内需,促进生产和生活消费的良性互动发展。要不断改善消费环境,拓宽消费领域,增加消费品种,优化消费结构,满足人们多样化的物质文化需求。消费结构变化可以促进产业结构调整,要鼓励教育、健康、信息、旅游、休闲等非物质消费,发展信用消费、网上消费、服务消费、社会消费等现代消费方式,提高消费质量和效益,引导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要从政策上鼓励和支持绿色消费。绿色消费是一种注重生命、健康、环保的消费方式。我国的绿色消费已见端倪,人们开始更多地选择不污染的生态产品和环保的生活方式。政府应制定更加有效的政策,推进绿色消费进程。要在生产领域中大力推行循环经济,鼓励生产和使用生态绿色产品。可以预见,“绿色工厂”、“绿色食品”、“绿色技术”等的逐步普及,不仅意味着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的革命性变革,意味着人与自然走向真正的和谐,而且意味着我们的生活方式将迈进科学文明的新境界。

  要进一步发挥政府引领文明消费的职能。文明消费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政府要发挥好引领职能,形成鲜明的政策导向,通过产业规划和政策措施,促进企业和生产者节约资源、减少污染;通过征收消费税、生态税和运用价格调节机制等,引导社会及居民进行生活成本测算,实现理性消费、适度消费、公正消费,提高消费效益。各级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要以身作则,厉行节约,自觉地纠正不文明的消费观念和消费行为,在倡导和形成可持续的文明消费方式中充分发挥带头示范作用。(作者系江苏省人民政府副秘书长)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