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目标锁定:武汉要率先崛起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21日07:14 长江商报

  昨日,武汉市第十一次党代会闭幕。

  会上提出创新武汉、和谐武汉,并提出武汉要“率先崛起”。苗圩还特别提出要推进武汉市的产业创新,促进经济结构优化升级。

  与此目标相对应的是在各个层面上提出了不同的实施思路。这些思路对市民来说意
味着什么了?为什么要对武汉的老工业基地进行改造?为什么要以高新技术产业化为产业创新的主攻方向?为什么要将发展现代服务业作为产业创新的战略任务?昨日,本报邀请相关政府部门、专家学者从几个方面对此一一进行了解读。

  ●关键词·传统工业改造

  五年内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翻一番

  解读专家:武汉市社科院经济所所长、研究员吴永保

  [报告摘录]要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紧紧停靠科技创新和体制创新,加快产业结构调整,通过“武汉创造”,做大做强“武汉制造”,逐步形成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为支撑的产业发展新格局。充分发挥重点骨干企业的支撑作用,确保五年内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翻一番。

  [解读]“对老工业实施新型工业化改造,这是全球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武汉市社科院经济所所长、研究员吴永保说,目前国际上发达国家产业价值链有向发展中国家转移的趋势,而武汉作为中国中部的一个特大城市,要想抓住这样的好机会,不仅仅要进行简单的产品加工,还必须要有自主创新的能力,多一些“武汉创造”才能更有竞争力。

  吴永保认为,通过近几年的发展实践,全球的经济都在转变发展模式,强调的是“低消耗、低成本、低污染”,提倡的是“高科技、高附加值、高就业”,现代工业要求的不仅仅是低成本,更需要高端产品的研发。

  要实现这“三低三高”,靠什么?靠的就是创新,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抢占国际产业的制高点,增加产业的核心竞争力,打造自主品牌。只有这样,武汉的老工业基地城市,武汉的经济才能得到继续和稳定的发展。

  ●关键词·交通规划

  构建“铁、水、公、空”交通体系

  解读专家:武汉大学发展研究院教授、博导、常务副院长李光

  [报告摘录]紧紧抓住国家把武汉建设成为全国综合交通枢纽的战略机遇,全面推进区域交通网、市政网和信息网的建设,努力提高城市的承载力、辐射力。利用国家在汉进行民航运输综合改革试点、建设铁路枢纽、开发长江黄金水道的有利条件,加快推进武汉火车站、天河机场扩建、天兴洲公铁两用长江大桥、阳逻长江大桥等重大项目,建设长江航运中心,大力构建“铁、水、公、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建设好轨道交通1号线二期工程、2号线一期工程、4号线一期工程、过江隧道、城市高速出口公路等重大工程。积极推进武汉城市圈城际轨道交通建设,解决好市内交通矛盾。

  [解读]“交通问题,正是目前武汉这座大型城市急需解决的难题。”武汉大学发展研究院教授、博导、常务副院长李光说,“对市内来说,随着人口和私家车的增多,百姓感觉出门困难;对市外而言,只要解决好交通,才能加快武汉城市圈的建设。”

  按国际发展经验,人口超过300万人的城市就应该有大的轨道交通,如有轻轨、地铁的建设,否则市民的出行就会受到一定影响。武汉人口超过800万,但大型的轨道交通建设还比较落后,此次党代会提出要建设轨道交通、过江隧道等工程就正好可以解决市民出行不便的难题。

  再看市外交通,武汉市提出“城市圈”建设,如果连最基本的交通都不能解决,如何发挥“8+1城市圈”的辐射力和带动力?“武汉一城独大不是最好的发展模式,在利用铁、陆、空、水等资源优势后,武汉的城市建设才能有更好的发展。”

  ●关键词·卫生

  投资2400万元建急救网络

  解读单位:武汉市卫生局

  [报告摘录]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强化公共医疗卫生的公益性质,建设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卫生保健制度。完善公共卫生体系,提高重大疾病预防控制能力和医疗救治能力。

  [解读]非典过后,疾病预防成为重中之重。因此,政府前后投资了近3亿元用于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医院传染病区的改造。并建立242个疫情报告点和公共卫生信息网络。制定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和36个子预案,投资2400万元进行急救网络建设,初步形成了水陆空立体急救体系。如果再次出现重大传染病和疾病,武汉市将有能力应付。

  [报告摘录]逐步推行政事分开、管办分开、医药分开、营利性和非营利性分开,强化医药市场监管,探索实施“药品直供”,努力减轻群众就医负担。

  [解读]这一项内容是全国医疗体制改革的大方向,武汉市也不例外。有好的管理才能在各个环节上降低医疗费用。因此,明年开始武汉市将启动国有医院改革改制试点,积累城市医疗体制机制改革经验。武汉市目前已将医院一些事务性的事情转给相关部门办理,学习深圳等城市的经验,将医疗卫生事业单位分为三类,依据不同性质的单位制定不同的管理模式。为缓解医患矛盾,扩大病人知情权和监督权,推行医疗信息公开、门诊收费清单和住院一日清单。在药品流通环节上降低药价,今年8月,武汉市普爱医院作为试点实行“药品直供”,通过招标直接和医药公司签订协议,患者药品费用降低20%—50%。通过继续试点和探索,逐步降低医疗费用。

  ●关键词·劳保

  2011年 200万城镇职工可享养老保险

  解读单位:武汉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

  [报告摘录]实施社保安民、济贫助民。逐步建立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慈善事业相衔接的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完善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及失业、工伤、生育保险制度。力争到2011年,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到200万,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达到230万。

  [解读]目前武汉市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为181万,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为196万,预计到2011年,养老保险净增加19万人,医疗保险增加34万人。这个数字根据目前武汉市的养老、医疗保险的参保率,以及统计部门统计到的应参保的城镇职工人数来确定的。对于养老、医疗保险及其他险种的扩面,现在实行的是税收代征,对于不为职工办理养老、医疗保险的,欢迎职工向劳动部门举报,并且接受匿名举报。

  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的重要性大家都比较清楚,但现在部分年轻人还不够重视。根据预测,如果一个30岁的职工现在开始参加社会保险,而且不间断地缴到退休,预计那时可以每月领取两三千元的基本养老金。

  [报告摘录]推进创业富民、就业惠民。确保五年新增就业岗位60万个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5%以内。

  [解读]就业岗位的增加,是根据经济增长预测来确定的。根据统计,GDP每增长1%,可以提供6000个就业岗位,根据武汉市的经济发展进行预测,到2011年至少新增加60万个工作岗位。为了确保岗位的增加,政府会根据财政实力购买一些岗位,比如社区的安保岗位、为贫困的孤寡老人购买护理服务等。

  [报告摘录]着力提高收入、调节分配。要把提高群众收入水平作为今后五年的工作重点,采取有力措施,确保城乡居民收入水平有明显提高,家庭财产普遍增加。

  [解读]收入的调节通常是由国家、省层面来控制,比如最低工资标准就是由省里统一制定、发布,作为地方来说,一般是执行宏观政策。但是在武汉市层面来说,可以通过劳动力市工资指导价等手段来及时的指导薪水行情,并且在执法中,加大对违反最低工资制度行为的查处。

  本版采写 记者 何辉 望隽 张付荣 胡梦

  ●关键词·宜居城市

  武汉要“四城同创”

  解读专家:武汉大学发展研究院教授、博导、常务副院长李光

  [报告摘录]要瞄准国内一流、国际先进水平,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能管理,彰显城市个性特色,坚持“四城同创”,努力将武汉建设成为适宜居住、适宜创业的现代化城市,成为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

  [解读]“对一个城市来说,只有先‘安居’,才能有‘乐业’。”李光认为,武汉城区内湖泊密布,山体众多,拥有如此优越的自然条件,在全国乃至世界的城市中都不多见。

  一个城市的居民,除了要学习工作外,很大一部分就是要生活,而生活就离不开山和水,山水能给人带来精神上的享受。“在山水相拥的城市中生活,人就会变得更有精神,也能给城市带来活力。”

  一个城市的环境好,还能吸引更多的外来人创业,让城市拥有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武汉在突出“两江交汇、三镇鼎立、滨江滨湖、山水园林”的独特风貌,不断提高城市的品位,吸引更多的人才,促进城市向更好、更美的方向发展。

  ●关键词·现代服务业

  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好比两条腿

  解读专家:武汉市社科院经济所所长、研究员吴永保

  [报告摘录]要把发展现代服务业作为产业创新的战略任务。调整优化服务业结构,在推动商贸、房地产等服务业发展的同时,突出发展现代物流、金融、旅游、会展及商务服务、信息服务及软件业、创意产业等生产性服务业和知识性服务业。加快构建现代化综合运输体系和专业化物流服务网络,建设国家级物流枢纽城市。

  [解读]吴永保认为,在目前的产业结构中,物流、金融、会展等现代服务业一直是武汉的薄弱环节,与国际、国内的大型城市相比,武汉的现代服务业还有潜力可挖。

  “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好比是人的两条腿,哪一方没发展好,那么整个经济体系就是个‘跛腿’。”吴永保说,在目前的武汉产业结构中,工业制造业一直处于强势,但相配套的物流、金融等服务跟不上,整体上就拉垮了整个城市的经济竞争力。

  整个经济的发展,不能仅满足于工业体系内部的升级,而应是建立在产业结构优化基础上,使工业和现代服务业同时发展,才能拉动整个城市经济体系的健康发展,“这也是党代会特别重视现代服务业的原因。”

  ●关键词·教育

  着力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化发展

  解读单位:武汉市教育局

  [报告摘录]大力推行义务教育均衡化,加强初中标准化建设和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改善农村办学条件,治理薄弱学校,健全贫困生资助体系,妥善解决城市低收入者及进城务工人员子女的上学问题。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推进优质高中建设,提高教育质量。着力发展职业教育、成人教育和现代远程教育,加强市属高校建设,重点培养应用型人才,继续抓好部(省)市共建高校工作,完善城市现代教育体系。加大教育资源整合力度,加快发展民办教育,提高师资特别是农村师资水平,完善招生收费制度,规范改制校办学行为,努力办让人民群众满意的教育。

  [解读]家长们抱怨孩子上学难,其实并不是没有学校可上。每位家长为了让孩子上好初中、重点高中、名牌大学,为了让孩子不输在“起跑线”上,而耗费心力。近几年,享受优质初中教育资源的学生比例在20%左右,各区享受初中优质教育资源的比例也不平衡。武汉市中学在布局、规模和条件上均低于全国19个副省级市水平。目前,由于学校发展得不平衡,无法满足老百姓对优质教育的需求。作为教育部门应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升内涵,作为政府,也应该加大投入。

  教育均衡化发展,能减轻家长经济负担和学生的学业压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上好初中。让所有的孩子都能受到好的教育,是一件造福子孙的善举。未来五年内,教育均衡化作为教育的重点工作来落实,为实现这一目标,确立了初中标准化建设和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的具体措施。

  ● 关键词·高新技术化

  支持武钢实施产品升级换代

  解读专家:武汉市委党校经济学教授彭德琳

  [报告摘录]充分发挥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优势,推动神龙续建、东风本田扩产等项目建设,着力建设全国重要的汽车生产基地、消费类电子和家电生产基地。支持武钢实施规模扩张和产品升级换代,实施三冷轧、三硅钢等一批重大项目,建设全球最大的冷轧硅钢片生产基地和全国主要的汽车板生产基地。推进武石化油品质量升级炼油改造和80万吨乙烯项目,建设中部地区石油化工生产基地和产品供应中心。

  [解读]“传统产业高新技术化,是实现武汉经济增长与居民收入‘双增长’的必然选择。” 武汉市委党校经济学教授彭德琳昨日在接受采访时表示。

  “为武汉市未来五年描绘的一幅蓝图中,其中有3个指标与老百姓的生活紧密相关。” 她说,它们分别是:全市生产总值达到4700亿元,以及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0000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达到8000元左右。“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图景呢?”

  她说,2005年,全国19个副省级城市中,生产总值离4700亿元最近的是深圳(4926.9亿元),且“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0000元的也是深圳(21494元);而“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8000元的只有上海(8342元)。

  彭德琳说,这两个城市的发展道路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它们都走了一条“依靠技术进步来实现工业经济增长及城乡互动”的道路。

  “所以要达到开头所说的3个指标,就必须大力改造传统产业,帮助其实现高新技术化。” 彭德琳说,要不断发展城乡经济,提高农民收入中从事“打工经济”的现金收入的比重,实现武汉市经济与社会的协调发展。

  ●关键词·区域经济

  突出自身特色实行错位发展

  解读专家:武汉市社科院经济所所长、研究员吴永保

  [报告摘录]要把发展区域经济作为产业创新的重要支撑。充分发挥各区的资源优势,突出各自特色,实行错位发展,形成有序竞争、合作共赢的区域发展新格局。中心城区要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因地制宜推进都市工业园建设。加快沌口、四新、汉江等特色功能组团发展,将武汉新区建成先进制造业基地、生产性服务业中心、文化旅游中心和现代化商住新城。依托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建设融开发、生产、服务、居住、游憩于一体的武汉科技新城。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将王家墩商务区打造成以金融、保险、贸易、信息、咨询等为主导产业的现代化综合性城市中心。加快东西湖食品加工区建设。发挥阳逻开发区港口物流优势。

  [解读] “各个区都大力发展经济,这是好事,但要避免重复性建设,必须要做到错位发展,寻求各自的特色。”吴永保认为,要想克服资源对武汉经济发展的约束,就要跳出现有的区级行政区划来考虑城市发展空间布局问题,实现城市发展模式的创新。

  要创新,就要依靠自身的优势,找准自己的功能定位,寻求资源配置的最佳合理化,否则就容易造成恶性循环。围绕武汉新区建设、GBD建设和武汉东北部开发开放等,增强武汉市未来城市发展的后劲。

  中心城区服务功能要做强做大,特别是作为核心服务聚集体的GBD功能要通过加快空间利用的置换和提高运管效率、运营质量来提升武汉城市化的质量,在中心城区集中体现产业结构的高级化、服务化和知识化。其他各区也要齐头并进,共同推动武汉市的经济整体发展。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