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发展促和谐 团结奋进创未来——中共上海市委八届十次全会侧记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21日08:30 东方网-文汇报 | |||||||||||||
本报记者马美菱钮怿 民主在这里发扬,智慧在这里汇集;力量在这里凝聚,信心在这里坚定!中共上海市委八届十次全会,这个召开在特殊时期的重要会议,清晰地将上海明年工作的主线展现在全市人民面前:科学发展,共创和谐。
倍加珍惜团结奋进大好局面 踏进市委全会会场,民主求实之风扑面而来。评价市委常委会工作:开门见山;总结社保资金案教训:反思深刻;审议《意见》:联系具体实际。讲真话,说实话,谈体会,提建议,三个半天的分组审议和讨论,每一个会场都气氛热烈。 “不寻常,不简单,不容易”,记者注意到,许多出席或列席市委全会的同志,不约而同地用这样的字眼来表达对市委常委会一年工作的认同。大家认为,一年来,市委常委会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认真按照中央的部署和要求,着力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围绕实现“四个率先”、建设“四个中心”着力推进自主创新,着力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着力构建和谐社会,保持了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的良好势头,保持了社会和谐稳定的良好局面,为“十一五”发展开好了局、起好了步。市委委员、市委副秘书长姜樑说,这是中央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市委带领全市人民共同努力的结果。市磁浮快速列车工程指挥部总指挥吴祥明说,上海发生社保资金案后,市委没有回避矛盾,而是痛定思痛,深刻总结,及时提出了“坚定不移反对腐败、坚定不移推进发展”的工作基调,全力确保今年各项工作任务的完成。全市广大干部群众对市委的工作、对上海的发展充满信心。 社保资金案的发生,无可避免地对市委的威信和形象造成了严重伤害,对上海的发展造成了负面影响。记者在分组讨论会场中观察到,几乎所有的与会者在发言中,都从制度建设层面,对工作中的薄弱环节和突出问题展开了反思。大家提出,韩正同志在《报告》中提出了“五个切实加强”、“五个坚决反对”和“五个始终坚持”,特别是反复强调按照“坚持、恢复、完善、创建”的要求,切实加强制度建设,努力做到用制度管权、用制度管事、用制度管人,抓住了问题的本质。许多同志谈到,社保资金案的发生,暴露了上海在制度建设上的缺失,暴露了制度贯彻执行不严、落实不够、监督不力的问题,因此要把健全制度、完善机制、加强管理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抓紧建立健全一整套科学有效的制度,切实做到用制度确保上海平稳地走在科学发展的轨道上。 直面矛盾,正是为了共创未来,信心,毫无疑问地在每个与会者心中坚定:以此次全会为转折点,走出社保资金案的阴影,在中央和市委的领导下,重新形成心齐、气顺、劲足的局面。 更加坚定走科学发展之路 “科学发展,共创和谐”,全会会场上,一个主题十分鲜明,采访中,记者听到的都是要在实践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中迎难而上、突破瓶颈的实在话。 “该上的数据上去了,该下的数据下来了”,2006年上海全面落实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在实现经济连续第15年两位数增长的同时,实现了全市万元生产总值综合能耗下降4%左右的目标,为“十一五”开了好头。 然而,要在更高的起点上实现又好又快发展,上海必须要有更强的发展动力,更足的发展活力,根本出路就是要切实转入科学发展轨道,把全面落实、自觉实践科学发展观贯穿于推进上海“四个中心”建设的全过程。对于这一点,与会者有着清醒而深刻的认识。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不少与会者已经把科学发展观“揉”进了自己的工作思路,千方百计为推进明年的工作寻找突破口。市外经贸委(市外资委)主任周波说,提交全会的《意见》目标明确,着眼2020年提出了8个方面的具体目标,强调7项任务,科学严密。结合具体工作,我们要大力发展服务经济,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合力推进科教兴市战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提高自主品牌、核心技术、知识产权等方面的竞争力。要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用好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争创上海服务贸易发展新优势。而市委委员、宝钢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谢企华则提出,科学发展观完全符合宝钢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需要。在推进“钢铁精品战略”的过程中,要把宝钢作为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的研发基地,大大增加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的产品。在科技创新方面,更是要狠抓自主创新、集成创新、二次创新,使科技创新成为宝钢改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抓手。 率先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上海全面落实、自觉实践科学发展观的重大任务。在市科委主任李逸平看来,上海在下一轮发展中要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增长方式,进一步构建好和谐社会,这一切,都必须依靠科学技术和科技进步。要通过科技带领、协调,引领好社会经济全面、可持续发展,要继续“聚焦国家战略,聚焦重大产业,聚焦创新基地”,在“三个聚焦”上做文章、下功夫,为上海进一步发展奠定更好的基础。承担着综合配套改革试点重任的浦东新区已经在思考要用体制、机制和制度来保障和谐社会的建设,市委委员、世博会执委会专职副主任、浦东新区区长张学兵为记者描述了新区改革的方向:加强公共服务、公共管理工作,让政府回归本职;加强行政体制内的问责制、社会评估制、社会投诉制和行政监察制建设,提高政府工作效率;提高行政运行的透明度,接受人大、政协和社会各方面的监督。 把关注民生作为关键环节 和谐社会的建设为了人民,和谐社会的建设依靠人民。在全会会场里,“民生”这个词语不断在记者耳畔响起,“要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成为了与会者使用频率最高的语句之一,因为大家都清晰地了解,这是推进和谐社会建设的一个关键环节。 一本账,许多与会者清晰地了解:过去15年,上海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社会发展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相对于经济的发展,社会发展总体上仍然显得滞后,积累了不少社会矛盾和社会问题。如何把和谐社会建设的成效体现到实现和维护群众的切身利益上来?记者注意到,不少与会者一边审议《意见》,一边结合实际工作中的突出矛盾和关键问题,寻求攻坚的突破口。 重大工程不能成为“扰民”工程,市建设交通委主任熊建平坦言,目前上海有100多个车站在同时施工,要在保证重大工程顺利推进的同时,减少施工对老百姓的影响,需要科技创新和提高管理水平,目前建设部门正在从施工工艺、施工机具等方面着手,力争缩短工期、降低风险、减少影响。要“办老百姓满意的教育”,要从老百姓意见最大的“择校”问题着手,市教委主任沈晓明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直截了当地提出了自己要解决的瓶颈:明年要在学校硬件、管理和师资等方面的资源均衡上下功夫,啃下这块硬骨头。城市交通也是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广大人民群众服务的公共交通特别要立足于公共、公益早规划早起步,市交通局局长李文辉表示,有关部门已经根据市委要求,制定了上海公共交通要达到亚洲先进水平的目标,力争让公交体现出行便捷、票价优惠、乘坐舒适的特点。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局长蒋卓庆说,民生的三要素:就业、保障和分配都是难题。上海提出了到2010年上海的社会保障面要达到98%,这意味着要让不同人群享受不同的保障,政府要有相应的政策。明年,我们要在廉租房政策上实现突破,这又是一件要让老百姓得实惠的事情。 坚持为民、务实、清廉,认认真真察民情,诚诚恳恳听民意,实实在在帮民富,兢兢业业保民安。两天半的市委全会上,记者分明感受到了与会者为民多办实事的心愿,更感受到了发挥集体智慧的民主氛围。 来自方方面面的同志畅所欲言、集思广益,围绕“抓推进、抓聚焦、抓落实”不断丰富着会议的内涵,细化着明年的各项工作,把市委全会开成了落实会、务虚会,更开成了团结鼓劲、振奋精神、求真务实的动员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