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福建大灾之年实现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21日09:18 新华网 | |||||||||
新华网福州12月21日电(记者梅永存涂洪长)2006年对福建来说是不平静的一年,接踵而至的狂风暴雨多次“洗劫”八闽大地。然而在日前召开的福建省经济工作会议上却传来令人振奋的消息:2006年福建省生产总值预计达7360亿元,增长12.3%,财政收入也首次突破千亿元,增长26.9%。 2006年5月以来,福建省连续遭受“珍珠”“碧利斯”“格美”“桑美”等强台风和
回顾福建一年来的抗灾历程,国家防总秘书长、水利部副部长鄂竟平日前表示,特殊的地理区位决定了福建是一个多灾的省份,今年遭灾尤为严重,但面对持续的自然灾害,福建人民不畏艰难险阻,取得了抗洪救灾的全面胜利,为国家的发展稳定做出了贡献。 抗灾不忘发展,攻坚更显斗志。一连串坚实的数据表现出福建今年以来强劲的经济发展势头:农业增加值增长2.5%;工业和服务业增加值分别增长15.6%和11.6%,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3100亿元,增长37.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680元,实际增长10.4%;农民人均纯收入4830元,实际增长8.5%。 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与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等经济板块的高速发展相比,作为东南沿海开发、开放较早的福建,却因为历史欠账多、资源相对匮乏等原因,发展陷入相对滞后状态。2004年初,为适应区域经济大发展格局,福建提出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战略构想,这一应时就势之举成为福建突破发展瓶颈,提升区位优势的关键一笔。海西战略正引领福建从“失落”走向振兴。 “八山一水一分田”的自然条件,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的“短腿”也一度成为福建经济全面发展的制约因素。近几年来,福建全省上下舍巨资、花大力解决基础硬件不足,河、海、陆三线均取得较大突破,“蜀道难,闽道更难”正成为历史。随着贯穿福建南北,长达700公里的连接珠三角和长三角的同三线福建段高速公路,以及贯穿北京、江苏、江西等7个省市的京福高速公路福建段的全线开通,福建全省目前高速公路里程增至1229公里,实现市市通高速公路。随着两条现代化铁路--赣龙铁路的开通和温福铁路的上马,出省铁路通道达到五条。港口吞吐能力增至2.3亿吨。以厦门港、福州港为主的东南沿海港口群日前在《全国沿海港口布局规划》中,第一次被纳入国家港口群的发展体系,成为与环渤海、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西南沿海港口群并列的中国第五大港口群。 福建地处东南沿海,与台湾一衣带水,同时又是著名侨乡。在确立以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为战略引擎之后,以闽台合作为核心的外向开放体系成为福建经济迸发的重要推动力。据最新统计,2006年福建省实际利用台资预计达14.1亿美元,增长18.5%,闽台贸易额55亿美元,增长12%,闽台经济合作呈现强劲上升态势。 2006年,福建省在对台工作中积极推出先行先试举措,为海峡两岸更高水平、更大空间的交流合作奠定坚实基础。这一年,福建率先在澎湖举办福建商品展,率先扩大台湾农产品准入及零关税种类和范围,率先恢复对台渔工合作业务。福建省有关部门表示,未来几年内,闽台产业对接、金融业务交流与合作、两岸农林业合作和台湾农民创业园建设、两岸口岸海上直航、旅游产业合作等将成为福建持续发挥对台优势的有力保障。 伴随经济崛起,福建近年来在民生建设方面也频现亮点,一系列惠民措施引领风气之先。福建省省长黄小晶说,今年全年省级财政安排了40亿元资金,与市县资金配套,兴办了15件惠民利民的实事。与此同时,福建在全国率先推行全省范围内的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率先推行农村保险试点,率先实施农村住房统一保险,新增渔工责任险和渔船保险。这一系列惠民措施,让人民群众增加收入的同时,大幅减轻了负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