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威力:争取一份属于业主的尊严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21日09:51 金羊网-新快报 | |||||||||||
广州业主委员会联谊会筹委会负责人、志愿者孙威力:争取一份属于业主的尊严 新快报记者罗杉 今年的房地产界,除了楼价高涨外,另一标志性事件应属声势浩大的物业维修基金追讨行动。10月以来,广州楼盘已有50多个业主委员会联合向开发商追讨高达千万元的物业
打响“广州维修基金第一案” 孙威力,1960年9月出生于广州市的军人家庭里,1991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的世界政治与经济专业,1992年至1994年赴新加坡留学。曾当过海员,从事过媒体工作,担任过心理协会副会长,爱好收藏,擅长体育、摄影。 2003年8月,当时的孙威力是东悦居的业主委员会主任,为追讨小区物业维修基金,他带头到法院起诉,打响了“广州维修基金第一案”。连续诉讼至今年,此案又被中级法院裁定:“此类纠纷暂不具备作为民事案件受理和处理的条件,故被上诉人的起诉应予驳回。应由行政主管部门前置处理为宜”。对此,他又以公民的身份上书国务院、人大等求个说法,而成为全国著名的维权人士。 孙威力说,这个案子让他看到了小区业主们,在物业范围内许多公共设施的利益受到严重侵害,而且很难得到解决,真为弱势业主深深不平。于是,他义无反顾地走上了一条全职维权的志愿者之路。 带领广州数十楼盘追讨维修资金 广州市国土房管局2005年的数据显示:广州市目前有物业管理企业800多家,物业管理小区、大厦近4000个,有业委会的小区只有约560个。孙威力认为,很多纠纷是由于没有业委会或者业委会缺席而扩大,在利益博弈中,业主明显不利,甚至遭受身心折磨。所以他认为应该走集体维权、联合维权之路。孙威力在2005年11月发起成立了广州业主委员会联谊会筹委会,与多家业主委员会主任们一同主持筹备工作,并充当省民建调研员到小区调研,多次到人大、政协、和房管局等部门反映社区情况。同时,他也承担了筹备组成立前前后后的大部分费用:出钱租办公室、近十人的劳动补助、提供日常办公设备和用品、交通费用等。在不得以情况下,他还卖了车和卖了一套房来维持工作,至今他个人已经为此投入了约二十多万元。 筹备组成立后,创办《业主》杂志、创建《业主》网站,推出了研讨会、小区调研等品牌活动,并大力发掘和固定了律师资源和媒体资源,为小区业主维权提供支持。从2005年12月开始,他们每周六召开一次业主委员会研讨会,每周讨论一个话题,为各个业委会找出解决自己小区问题的方法,在广大业主中具有极高的知名度和信任度。在他们周围,已团结了130余家业主委员会。2006年10月,在孙威力的带领下,广州市数十楼盘的业主们发起追缴物业维修资金的集体诉讼。 但至今,广州业主委员会联谊会仍然未能获批成为正式组织。 对话:理智维权才有社区和谐 在东悦居旁的五羊新城广场天台上,一间80平方米的办公室,这就是广州业主委员会联谊会筹委会所在。谈话中,大厦一刻不停轰鸣的风扇声顽强地穿过玻璃窗,而孙威力对此已经习惯得感受不到它的存在了。 缺的就是一个正式身份 记者:最初你是作为业主来维护自己的权益,为什么会走上专业维权的道路? 孙:与其说是维权,不如说是为他人争取合法权益。在广州、在全国,物业都是新领域,需要有人站出来为业主说话,更应该有一个组织能真正帮助业主。但是找不到,所以我就想成立这么一个义工组织,因为这是需要付出真正代价的事业。维权并不是去争斗、去游行,维权实际是维利(利益),维权是有方法和技巧的。我们是想要让业主早点清楚与建设方、物管公司各自的责权利问题,业主而不能盲目地争利益,我们倡导理智维权,社区才有和谐。 记者:现在整个联谊会筹委会内部组成是怎样的?经费来源呢?还是要个人讨腰包吗? 孙:现在整个筹委会共有14个全职人员,其中杂志主编、网站维护、文员等三四个人是拿工资的,其他都是志愿者,没有报酬。 经费这一块,从今年8月份开始,除了房租以外就不用自己再掏钱了。我们会组织一些募捐,也有业主会主动捐款。这些钱我们私下请专业人士帮忙管理,定期向捐赠者公开财务。 记者:对于组织今后的发展,你有什么希望? 孙:希望政府尽快给予合法身份并有相对稳定的经济来源。 记者:现在组织登记进行到哪一步了?困难在哪里? 孙:其实我们当时是想要成立业委会协会的,但是民政局的说法是成立协会可能比较难批,建议先成立一个联谊会“联谊联谊”,等到其成果为政府部门肯定和接受了,成立协会也就不难了,于是我们就成立了广州市业委会联谊会。 按照今年3月施行的《广东省行业协会条例》,我们是完全符合成立(行业协会)“自愿发起、自选会长、自筹经费、自聘人员、自主会务”、“无行政级别、无行政事业编制、无行政业务主管部门”的条件。但是政府感觉我们影响力很大,担心乱,所以态度就是“先别忙”,“反正全国其他地方也没有,暂不批”。我们只有不停地申请,直至成功。我们现在缺的就是一个正式身份,如果我们真有做得不对的地方,早就被取缔了。 记者:如果审批通过,联谊会会发生什么变化?你个人会将在其中担当什么角色? 孙:审批通过的话,我们就可以收会费,成立财政部门,运作正规化。而且公信力会更强。我想到时我会争取担任一个顾问吧,因为那时肯定会有新鲜血液加入,我希望有能耐的人担任领导者,更好管理,有利持续发展。一个人只能在一个环节和时段上起作用,如果继续停留会造成精神上和追求上的空虚。不过目前我还不想转变,还想继续在这个事业上奋斗。 比起别人,我的思想准备更足 记者:你曾获得广州市无偿献血二等奖,也曾资助过贫困学生,你认为这类志愿行为和志愿维权有什么区别? 孙:捐钱这样的行为是很多人认可、很多人在做的事情,而维权所付出的、牺牲的要大得多,为此我做了漫长的准备和思想努力。首先要说服亲人。我放弃收入、放弃事业,有亲朋好友说我“有病”,认为我会是图劳,但我有决心做好。受到我的思想感染,我的家人、朋友后来都慢慢理解接受了;其次,维权过程中受到个别职能部门的打压仍然坚持;第三,在志愿者队伍中做出榜样,包括募捐、投钱,作出彻底的牺牲,这样志愿者才愿意跟你干下去。 记者:同是志愿者,但处处你都要当榜样,付出那么多,心里会不会觉得不平衡? 孙:金钱关对许多人来说都是最难过的。我也不例外,只是在此之前我的思想准备更足吧。很多人都在想、都在说:“这份事业是大家的事,不会只是个人出钱的!”当然,我自己内心也有过斗争,后来我想开了,干什么事都需要先有奉献精神,况且“施比受更有福”,目前,他们仍能与我一起并肩战斗,这就足够了!我希望更有后来者与我一样勇于奉献甚至超过我。 记者:你的名片上原来的称谓是主席,现在是志愿者。这份事业毕竟是你推动起来的,在你心里,你是把自己当成志愿者还是这份事业的主人? 孙:“主席”这个称谓容易被人取笑,一些朋友啊、亲戚啊都曾经“孙主席”“孙主席”地这么开玩笑。因为我从事的毕竟是社会公益事业,老叫“主席”,人家会不会想你这是为了自己内心的满足啊?后来也为了让申请协会一事更顺利些,就改称志愿者、负责人。 原来我们还设有秘书长、秘书、常委、主任,这样在内部就有级别之分,但后来都撤了,为了让内外都给人感觉大家都是志愿而来的。这个事业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如果以后组织成立了还要重新选举,这个行业也有很多能人、高人。在此之前,大家都是志愿者,都是平等的,是为服务而来,而不是为某人而来,付出就要有这个准备。
上图:孙威力的妻子和儿子都已经慢慢理解接受了他的做法。 自述:我想做勇士不想做烈士 我在追求一种完美的、合理的、充满人性化的生活小区,为了业主们的自治和尊严,我也不得不尽心尽力地劝导业主们一定要理性维权。可以说集中众人智慧的结果就是理性二字。 我原以为只要自己遵循法律法规,保持道德操守,便可走好崎岖的义工之路,遗憾的是那路实在太长、太黑了。有时弄得我精疲力尽,深感招架不住。诚然,我和我的同伴们充其量只是这道上的一丝烛光罢了,也许只能照亮和唤醒一些业主的觉悟而已。如今这么做了,要说它是伟大壮举吧,算不上;说它是枉费心机吧,又不像;说它是小打小闹,太过了;想必只可说它任重道远。 我愿做勇士,不想做烈士,但有些事情不由得我们。任何社会变革和社会实践都是要付出代价的,我即使倒下也虽败犹荣。 (晓健/编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