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龙网:马季逝世 我们又少了一个幽默细胞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21日14:17 千龙新闻网 | |||||||||
来源:千龙网噩耗突然传来,12月20日上午9点39分左右,著名相声演员马季在北京的家中突发心脏病逝世,享年72岁。 马季作为一名德艺双馨的相声艺术大师,凭借他充满了睿智和幽默的相声,为我们创造了许多轻松而欢快的笑声,缓解了一代人面临社会变革所产生的不安情绪。如果把我们每个人都比作社会的一个细胞,马季老师的逝世让我们又少了一个幽默细胞。
幽默是一种积极、乐观、充满希望的力量,马季在相声创作和表演中充分展示了幽默的力量。他的相声,不仅是抖出“包袱”让你哈哈大笑一场,而是还会引发你对社会和人生的某种反思。他的相声,不会是为了逗人发笑而迎合“恶俗”,而是会包含了一种善意的讽刺和劝导。他的相声,不止是平头百姓在茶余饭后的笑料,也是完善了相声这门幽默艺术形式。 某种意义上,社会的幽默细胞也是一种力量的源泉,能够增强这个社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形成这个社会独特的文化气质和乐观精神。可以说,一个人没有幽默细胞是无趣的,一个社会没有幽默细胞是可悲的。也许,马季无法改变我们社会的现实,但他为我们疏导了不良的情绪;也许,马季无力消除社会上的丑恶现象,但他为我们出了一口“恶气”。作为一位人民的艺术家,他已经为我们尽到了一份责任。 今天,我们无比沉痛地缅怀马季老师,也是在怀念那种幽默的力量,也是在向我们的幽默细胞表达感恩。同时,我们也是在表达一种深切的无奈,马季的逝世也象征着相声的衰微,暗示着一门幽默艺术的式微。我们已经习惯于低俗的“恶搞”,却并不能从中汲取到幽默的力量;我们同样会被逗得哈哈大笑,却渐渐少了在笑过之后的反思;我们渴望在笑声中更为乐观地生活,却黯然发现我们的精神在沉沦。 严格地说,马季的逝世,不止让我们又少了一个幽默细胞,还让我们又少了一个艺术细胞,更让我们又少了一个文化细胞,而给我们带来深深的痛感。问题是,这种焦灼的文化痛感,已经伴随了巴金的逝世,已经伴随了马季的逝世,却不知还要伴随我们多久?! (宣华华) 【网评1+1】悼马季:带走无限怀念,留下欢笑一片 (新华网) 相声大师马季在一片惋惜声中离开了我们,离开了他为之付出终身心血的相声艺术和喜爱他的观众、听众。 我们不能说马季大师是带着遗憾离开这个世界、离开相声的,他的作品,他给观众、听众带来的听觉、视觉以至精神享受,他给中国文艺事业留下的丰富遗产,他在观众、听众心目中的地位和威望,已经足以让他含笑而去,让他满意而去。对他来说,真的没有遗憾可言,一个人,能够在短短的一生当中,给人民群众留下如此多的精神财富,留下如此多的笑声和欢乐,应该说,他的人生价值已经得到了充分体现,他的人生目标也已经实现。 但是,我们又不能不说马季大师的离去有着无限的遗憾。他对观众的热爱,对相声的衷爱,对观众的感情,对相声的热情,使他仍然经常出现在舞台上,出现在观众的面前。他用行动告诉我们,他还想为观众、听众创作更多的相声作品,还想为观众、听众留下更多的相声,还想为中国的文艺事业留下更多的宝贵财富。而广大观众、听众,也想在马大师的相声中,寻找更多的快乐和笑声。他的离去,无论是对他本人来说,对中国的相声事业来说,对中国乃至世界的广大观众、听众来说,都是一种损失,一种遗憾。 马季大师的一声,是为中国相声事业奋斗的一生,是为广大人民群众奉献文化食粮的一生,是为中国文艺事业作出重大贡献的一生。无论是赞美的相声还是痛击时弊的相声,无论是带来欢笑的相声还是引起人们深思的相声,无论是对口相声还是群口相声,无论是屏幕上的相声还是舞台上的相声,马季大师的相声,都给广大观众、听众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可以说,马季大师在中国是家喻户晓、妇孺皆知。 近年来,由于身体的原因,马季大师出现在屏幕上、舞台上的次数越来越少,时间越来越短。但是,他时刻没有忘记为观众奉献精彩的片断,他培养学生,他指导艺术,他参加比赛的评判工作,他开办相声讲座,他发表体会文章。更重要的,他还尽力抽出时间来参加一些重要的活动,亲自为广大观众表演。 马季大师离我们而去了,带着广大观众、听众的无限怀念,但是,他留给我们的精神财富,他笑容可掬的神态,他风趣幽默的语言,他永远笑眯眯的眼,已经牢牢地印记在广大观众、听众的心中。 留在我们心中的,还有用笑声串连在一起的《找舅舅》、《英雄小八路》、《登山英雄赞》、《画像》、《新桃花源记》、《女队长》、《舞台风雷》、《五官争功》……(艾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