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方言受到中国电影人追捧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21日15:37 新华网 | |||||||||
新华网北京12月21日电(白瀛、斯晓雪)2006年《疯狂的石头》红遍全中国,这部以四川方言为主要对白的电影除了以300万人民币的投资狂赚2200万票房之外,更让一句广东方言“顶你个肺”成为一时流行语。 中国的方言电影其实由来已久,60年代就有以四川方言拍摄的《抓壮丁》,后来国家推广普通话,方言在银幕上很长时间几乎销声匿迹,直到90年代初东北话在电视小品中幽
先是张艺谋带头,在《秋菊打官司》《有话好好说》中使用了陕西方言,此后又在《一个都不能少》中用了河北方言。贾樟柯在他的故事片《小武》《站台》《任逍遥》《世界》《三峡好人》中都使用了他老家的山西话,侯咏的《茉莉花开》用了上海话…… 北京电影学院教授杨海婴把方言在电影中的功能归为“制造喜剧效果”和“意识形态修辞”。“普通话代表主流、正宗,方言代表边缘、非主流。第六代非常明显地要表现主流之外的小城镇的生活状态,边缘人的修辞色彩,带口音的人,特意用了地方话,和社会主导的声音区别开来。” 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副院长周星认为,当电影表现特定地域时,只有用方言才能让人们更觉得亲近、自然,而老百姓也具有对方言的欣赏趣味,因此特定的方言电影总会吸引特定地区的观众,才有了今年《疯狂的石头》在川渝的火爆,《鸡犬不宁》在河南的热烈,《三峡好人》在山西的受捧。 方言电影虽然取得了不错的票房,也赢得了不少国际奖项,但由于各种限制,终难承担更多的使命。第一个就是观众能否听懂的问题。周星说,国产电影的首要目标还是让大部分中国人听懂,因此还是要以普通话为主。“《疯狂的石头》如果没字幕的话很多人都看不懂。……方言电影不能成为主流,如果方言到处乱飞,不但观众对方言的新鲜感会降低,汉语的纯洁性也会受到影响。” 中影星美院线负责人贾莹莹向记者证实,《疯狂的石头》和《鸡犬不宁》两部影片在偏北方的地区票房成绩更好一些,尤其是《鸡犬不宁》,有的场景一些南方观众不是很理解,因此方言电影还是有一定地域局限。事实上,很多方言电影的成功也并非归功于人物口中特殊的腔调。影评人程青松说,《红颜》与《三峡好人》的获奖与方言无关,而是因为它们真实,方言只是表达真实的手段。 周星说,电影无论用普通话还是方言,内容是第一位的,其他都是点缀。“从各方面来说,方言都不是电影的方向,作噱头可以,但不是根本之道,根本之道是内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