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晓兰:一个打假医生一个人的战争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1月09日16:01 检察日报
陈晓兰:一个打假医生一个人的战争
陈晓兰

陈晓兰:一个打假医生一个人的战争
陈晓兰(右)

  人物介绍:

  她十年来举报的8种假劣医械被证实、被查处,但53岁的上海女医生陈晓兰却无论如何也笑不起来,因为她不懈“ 打假”给自己带来了种种坎坷甚至厄运。仅近两年,她因公往返京沪多达17次,而社会给予她个人的,除了她的举报内容一 次次被证实、举报对象一次次被查处之外,就是因为揭露本行业不正之风问题她被剥夺了工作,并失去了正常的生活来源。不 仅如此,她还失去了退休金和医疗保险。

  2006年3月,这位刚刚被中央电视台评为“3·15年度质量先锋”的上海女医生,在云南查访假劣医疗器械时 差点被某医院扣留!到2006年,陈晓兰的医疗打假进入第十个年头。

  1997年的一天,陈晓兰偶然发现她的单位,上海市虹口区广中地段

医院,正在使用“光量子氧透射液体治疗仪” 以及与之配套的“石英玻璃输液器”。根据简单的医学常识,陈晓兰知道其中有骗局,她当场暗示那些无辜病人不要接受这种 仪器的治疗,结果得罪了领导。后来,“光量子”的不良后果出现了,一些接受过10次“光量子”治疗的病人出现了重度感 染。在陈晓兰调查的23位接受过“光量子”治疗的病人中,有9位死于肾功能衰竭和肺栓塞。而陈晓兰在与院方的斗争中, 不仅差点遭遇打手暗算,还被污为“精神有问题”。

  陈晓兰从此踏上了漫长的上访之路。她不仅丢了工作,还被无数次跟踪和威胁。从1997年7月到2006年7月 ,陈晓兰自费进京近40次,每次都是向国务院、

卫生部、医药管理局、工商总局等部门反映情况。近十年来,陈晓兰最苦、 最难,压力最大的时候,是2002年。当时上海市卫生局建议市委、市政府对陈晓兰“予以训诫”。市药监局的官员则污蔑 “陈晓兰里通外国,找外国记者反映情况……”还有一位官员呼吁,对陈晓兰要进行“政治定性”。

  为了打掉那些有着正式注册号的骗人医疗器械,陈晓兰先后打了八次官司,次次都是输。每次医疗器械被叫停了,官 司却打不赢,问题的症结,就在于医疗器械既无立法,也没有“假冒伪劣”之说。《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从头翻到尾,未 见“假冒伪劣”一词,判断一种医疗器械合法不合法,依据就是产品有没有“注册号”,而市面上许多大行其道的黑心器械, 不管它那注册号是怎么来的,往往还都是注册号齐全的“明路货”。

  2006年2月,上海市药监局聘她为市场监督员,还奖励了她一万元奖金。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