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日回顾:

张火丁:从屡试不中到火爆梨园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1月11日08:57 今晚报

  

张火丁:从屡试不中到火爆梨园
张火丁:从屡试不中到火爆梨园
《锁麟囊》中饰薛湘灵
张火丁:从屡试不中到火爆梨园
电视剧《青衣》中女主角徐帆的唱段都由她配唱
张火丁:从屡试不中到火爆梨园
《白蛇传》里饰白素贞

  张火丁,中国京剧院程派青衣,国家一级演员,戏剧“梅花奖”获得者。1971年出生于吉林白城,幼学评剧,15岁时弃评改京,独闯京城求艺,由王兰香启蒙。1986年考入天津戏曲学校京剧科,师从渠天凰、张芝兰、李近秋、孟宪荣等工青衣。1989年毕业后考入北京军区战友京剧团。

  1990年起向著名程派教师李文敏学习程派艺术,1993年正式成为程砚秋大师的得意弟子、著名艺术家赵荣琛教授的关门弟子。1995年调入中国京剧院,2003年成立张火丁戏剧工作室。

  从9岁到15岁,年年考戏校,年年考不中,无奈的父亲给天津戏校校长写了封长信

  如今的张火丁早已获得中国最高戏剧奖梅花奖。在中国京剧院,她是首位成立个人工作室的演员。

  在京剧“不景气”的今天,张火丁竟有众多年轻的“火丁迷”追着她跑。如今的张火丁走到哪里都有戏迷跟到哪里,可当年,她却是个没人要的学员。

  吉林人张火丁曾是天津戏校自费生,这对熟悉她的人来说早已不是什么秘密了,这一经历不仅顺理成章地给了她坚韧的性格,甚至塑造了她现在那独特的个性。

  “我考戏校的经历就像范进中举,从我9岁开始每年都会报考吉林戏校,我哥哥11岁就考上了,但我一直考到了15岁。已经过了上学的年龄,但每年我依然会去锦州、邯郸考当地的戏校,结果屡考屡不中。我妈说我小时候性格本来挺开朗的,后来考学的经历让我经受了太多的挫折,那种心情的压抑都无法用语言来形容,但尽管这样我还是想学戏。最后我爸在报纸上看到了介绍天津戏校校长的文章,就贸然给他写了封信,写得很长,他希望校长在见到我之后要么就接收我,要么就明确地告诉我说我不是学戏的那块料。后来,我终于成了天津戏校的自费生,那是1986年,我一年的学费是560元,(那时的平均工资每月只有几十元)为了这笔学费,我爸妈只好省吃俭用。从那时起,我就发誓要长本事,苦练功,3年的时间我学了30出戏。”

  一个超龄的天津戏校自费插班生,3年学了30出戏,比别人7年学的还多

  15岁,这个年龄对于学戏而言已经太迟了。作为一个年龄过大的自费插班生,张火丁在戏校里起初并不起眼,她常蹭在一边偷偷学,夜里也反复听着戏曲磁带。一次,张火丁所在班级的一个尖子生休学回家疗养了,平时教带这个学生的知名演员孟宪荣老师因此空了下来。张火丁找到孟老师,非常诚恳地表达了求学意图。她的执着打动了孟宪荣,孟老师答应有空时教她一折《春秋亭》。就这一折《春秋亭》,张火丁在随后的学校汇报演出上技惊四座,终于令孟老师对她另眼相看,成为了入室弟子。

  此后,珍惜着来之不易机会的张火丁更加用功。3年戏校求学,她学了30出戏,比别人7年学的还多。

  为什么对京剧如此情有独钟?张火丁说:“比我大3岁的哥哥考了戏校后,我开始接触到京剧。我觉得京剧太美了。如果这辈子不能唱京剧,我觉得我活得一点意义都没有了。”

  23岁时拜师78岁的赵荣琛,成了中国戏剧界有史以来年龄相差最大的一对师徒

  戏校毕业后,历经辗转的张火丁最后考到了北京军区战友京剧团。她那忧郁淡雅的独特气质和低回婉转的唱腔在北京的戏剧舞台上绽放出独特的光彩。所有人都认定这将是程派艺术的最佳继承人。尽管程砚秋大师的得意弟子赵荣琛当时已是78岁高龄,已经定居美国谢绝一切演出和教学。但中国京剧程派艺术研究会还是再三向赵老师推荐张火丁。抹不开面子的赵荣琛最后答应教张火丁一出《荒山泪》就罢手。但这句话很快被他自己打破。中国戏剧界有史以来年龄相差最大的一对师徒(当时张火丁23岁)相见恨晚。

  跟着赵老师学习的那段日子,张火丁形容道:“学到了很多真东西,那时候经常一个字一上午都过不去,有时甚至三天就抠一个小细节。赵老师就是我的贵人。”

  新郎是圈外人,未来绝不让自己的孩子再唱戏

  不爱接受采访,接受采访时拒谈家庭,张火丁的“怪”脾气无人不知。也许是即将结婚的喜悦无法抑制,她第一次主动开口谈京剧以外的家庭生活。虽然没有明确表示将于何时暂别舞台,但刚刚到来的2007年,张火丁无疑将把重心转向家庭。“这么多年完全投入事业确实失去了不少,谁不想要个孩子呢!因此打算休息一下,我很快就要结婚了,不过我绝不会让自己的孩子再唱戏了。”当问及结婚的对象是何许人时,她只是表示不是戏曲圈内人,“其他的就别问了。”

  张火丁用“工作中很精彩,生活中很平淡”来形容台上台下的自己,“一个人的一生也很难碰到什么特别重大的打击,因此就是平平淡淡过日子。”A型血的她做事很较劲,加上为人耿直,难免与社会不太相融,但张火丁表示:“我只要坚持以真诚待别人就够了。”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张火丁的发型始终没变过,就是那个有些板正的革命头。其实上学时,她曾经留着齐腰的大辫子,但后来进了战友京剧团成为军人后,由于不让留辫子,才无奈剪掉了。张火丁和所有女人一样爱逛街,爱看电影,“但是我不听流行音乐,我没有电脑,也不会用,我哥常开玩笑说:‘我们这儿还没解放呢。’”

  一直和父母、哥哥一起生活的她无须为生活琐事操心,上下班都由哥哥接送,甚至工资卡也是放在父母那里。“目前京剧演员的待遇很不乐观,作为一级演员,我每个月的工资是1500元,可以说我的生存主要是靠演出费。平时我的工资卡在父母那里,我刷了信用卡也是我妈替我还。”

  颠覆《梁祝》,把马文才变成品貌兼优的角色

  从1989年戏校毕业考入战友京剧团,后因演出《八女投江》而被借调到中国京剧院,直至1995年正式进入中国京剧院,2003年成立“张火丁戏剧工作室”,张火丁逐渐从开始有人关注,到挑梁唱程派经典,最终有了属于自己的剧目。

  程砚秋大师一生原创的至少29出剧目虽然是后人无法企及的,但张火丁近年来首创的程派剧目也不在少数:《江姐》、《白蛇传》、《嫦娥》、《梁祝》……其中《梁祝》无疑是最具颠覆性的。张火丁曾经说,她饰演的每一个角色都是自己喜欢的,否则她不会去演,她在每一个角色、每一出戏上都倾注了自己的感情。“排演《梁祝》前我看了很多资料,有程大师的《英台抗婚》,叶盛兰、杜近芳的《柳荫记》,越剧《梁祝》等等,我在学校也唱过《断桥》,但既然允许我创新,我就要找一个新的角度来呈现。我们的《梁祝》与以往最大的不同就是对马文才这个人物的解读,把他变成了品貌兼优的人物。我一直认为,中国古代是讲究门当户对的,天下父母没有不疼子女的,因此以前的版本中将马文才设计成那样一个形象,起码不能说服我自己。还有一个改变就是以往的版本中当梁山伯听到祝英台即将嫁给马文才时,怨天怨地,而我们的演出中,梁山伯此时不仅压抑住了自己内心的痛苦,反劝祝英台多保重,每次演到这里,我自己都很感动。”

  吴祖光、冯牧都是她的贵人,红线女用自己的基金会为她出第一盘专辑

  赵荣琛老师过世后,工作室的很多老先生其实都已退休了,但都不遗余力地扶持张火丁,托着她往前走。此外,吴祖光、冯牧等人也对她十分关注,冯牧更是在她第一次办专场演出时亲自为她作序,粤剧名家红线女还利用自己的基金会为她出了第一盘演唱专辑。每每谈到这些,不善言辞的张火丁便会淡然一笑,称自己确实是很幸运,“是他们把我引上了正路”。

  张火丁火了,想拜师的人自然不在少数,专业的、业余的都有,但她明确表示,自己还不够火候,远未到收徒的时候。

  (本报综合报道)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