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生态必须解除的紧箍咒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3月17日10:22 云南日报

  “青海就是要努力取得生态保护和加快经济发展的双赢,为此,在三江源地区我们不再考核GDP指标。”全国人大代表、青海省省长宋秀岩在“两会”上接受记者采访时如是说。

  三江源是长江、黄河、澜沧江等国内、国际重要河流的发源地,长江水量的25%、黄河水量的49%、澜沧江水量的15%都来源于此,因而有“亚洲水塔”之称。三江源地区历经千百年形成的高寒草甸和地表植被,更是维系青藏高原自然环境、关乎全国乃至东南亚地区生态的重要地理屏障。如果这一地区的生态被严重破坏,对包括云南在内的全国诸多省份,以及包括老挝、泰国、柬埔寨在内的东南亚诸多国家,都有可能造成生态灾难,将是不可想象的。而这种情况并非不可能发生——过去三江源曾由于采挖沙金等经济行为使青山碧水变得满目疮痍,一些地方重披新绿还是近几年的事。

  在一些生态脆弱地区,发展经济与保护生态这一对矛盾比其他地区更加难以调和,必须有所取舍。显然,对三江源而言,后者的意义远远大于前者。宋秀岩省长说“在三江源地区我们不再考核GDP指标”,在笔者看来,这句话比建一千个自然保护区、喊一万句“保护环境”的口号更有用,因为它解除了长久以来桎梏在自然生态头上的一个至关重要的紧箍咒——GDP考核。

  GDP指标作为近年来检验各级地方官员政绩的极端重要甚至唯一的标准,其负面效应日益受到质疑,首当其冲便是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其实,并非所有的官员都意识不到“唯GDP至上”这一片面政绩观的危害,奈何游戏规则既定,百官只好随波逐流——上有GDP考核的尚方宝剑,下有一方百姓“钱袋子鼓起来”的诉求,谁也担当不起“贫穷落后”的责任。日前全国人大代表、湛江市委书记徐少华放出“为官者总要追求政绩”之言论,遂成众矢之的,其实笔者倒是对这位敢于直言的官员有几分同情,正如他所言:问题的实质不在于政绩观是否片面,而在于地方官员被现在的体制捆绑着,只能按照这个体制对他的束缚来思考问题。

  在中国这样一个长官意志色彩浓厚的国度,革除陋规的改革“自上而下”往往可以收到奇效,青海可谓在这方面作出了表率。可以想见,三江源地区3州16县的官员头上没有了“GDP考核”这道紧箍咒,自然会在保护生态方面尽心尽力,这对于所有生活在长江、黄河、澜沧江中下游的人民来说都将是莫大的福音。

  宋秀岩省长表态说:“宁肯牺牲自身的利益,也要为全国的大局服务。”其言可嘉,但笔者以为,“牺牲”是不必要的,三江源地区的人民也没有为全国人民忍饥挨饿的道理。为此,国家有必要健全“生态补偿”机制,即河流下游受益的地区为河流上游的“生态民”提供必要的经济和生活援助,使其具备保持水土的原动力。一个重要的理念是:我们必须支持和鼓励重要生态区的官员和百姓更多地承担保护生态而非经济发展的责任。

  傩 送(春城晚报)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