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已基本实现“应保尽保”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3月19日02:13 东方早报

  如何进一步完善社会救助体系是此次全国“两会”议论的热点,刚刚参加完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的全国人大代表张喆人对此感受颇深,张喆人的另一个身份是上海市民政局副局长,分管社会救助、社会慈善。日前在接受早报采访时张喆人表示,作为全国最早建立城镇低保和农村低保的城市,上海已基本实现了“应保尽保”的社会救助体系。

  符合低保标准的全部纳入低保

  早报记者:能否介绍一下目前上海的社会救助的政策体系?

  张喆人:上海社会救助政策可以概括为“科学分类,区别救助”这八个字。目前上海已做到“应保尽保”,也就是符合低保标准的全部纳入低保。在此基础上,上海对困难群体进行分类保障,比如医疗救助、教育救助、粮油帮困等。

  这几年我们着重在做的是,通过促进就业帮助困难群体,也就是“应业助业”。去年,通过各种方式促进就业,上海3万多人退出城镇低保。过去几年,上海享受城镇低保的人数正在逐年下降。

  早报记者:如何做到让困难群体享受到以上这些社会救助政策?

  张喆人:上海社会救助得到各部门帮助,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民政管理、部门尽职、社会参与、街镇实施的管理体制。

  从运作机制上说,社会救助主要依托街道“一口上下”运作机制,城乡低保、医疗、教育、住房等救助项目全部通过街道(镇)申请和发放,这样就可以做到“不遗漏、少重复”。

  救助队伍已覆盖全市街道、镇

  早报记者:怎样保障救助资金切实到达困难群体手中?

  张喆人:我们必须做到规范有序、公开透明的监管,凡是救助政策都要网上公开,并设立监督电话,接受社会监督员的监督,并列入审计范围,在制度上给予保障。从运行上看,街道、镇将所有申请和审批的低保对象,通过社会救助计算机信息系统统一汇总,救助资金采用银行卡的形式,发到各个对象手中,做到专款专用,社会化发放,及时又安全。早报记者:对刘帅一家来说,救助人员及时了解到他们的困难并给予帮助,真的非常幸运。这些工作人员的工作非常重要。

  张喆人:你说的是一个个案,但从这个个案中可以看出,救助队伍专业化建设非常重要,他们是直接接触困难群体的人,需要对社会救助政策非常了解。这些年,我们在救助队伍专业化建设上做了很多工作,目前,救助队伍已经覆盖了全市街道、镇。

  只要有困难群体申请,这些工作人员都能根据政策提供帮助。要强调的是,救助工作、保障群众的基本生活是政府的责任,但也离不开良好的社会环境,包括慈善组织、企业和每一个市民,“政民结合,协调互补”才能更好地为困难群体提供帮助。

   单纯保障模式转为多层次保障制度

  早报记者:谈谈今后本市在完善社会救助体系方面的一些打算。

  张喆人:完善的救助体系是共创共享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我觉得自己的工作非常重要,非常有意义。今后,我们主要有4个目标,实际上,我们已经开始了实现这些目标的工作。

  首先,我们要从单纯的社会救济转向综合民生保障,包括医疗、教育等各方面,更重要的是,要继续完善“科学分类,区别救助”的政策体系,让困难群体通过自身的能力摆脱贫困;第二是在保障格局上,要逐步缩小城乡差距;第三,在保障模式上,要从单纯的保障模式转变为多层次的保障制度,从医疗、教育等各方面进行完善;第四,在帮困标准和范围方面,也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我还希望国家能尽快建立“社会救助法”,从法制上明确各级政府在社会救助方面的资金投入。

早报记者 陈辉楠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