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山街道出新招:村支书和主任实行“一肩挑”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4月25日02:32 南京报业网-南京日报

  【南京日报报道】 (通讯员王伟张玉力李春萍记者陈文林) 农村的村党支部书记和村委会主任都是村里的一把手。他们之间的关系处理好了,是好搭档,能够促进各项工作的开展,造福一方百姓;如果处理不好,就会产生矛盾,造成“两委”之间扯皮、推诿、争权,甚至搞内讧,直接影响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针对实际工作中早已存在的问题,江宁区汤山街道近年来尝试在村和社区中实行书记、主任“一肩挑”,即由一人担任两职的办法,实践证明,“一肩挑”能有力促进“两委”班子整体合力的形成,提高工作效率,避免以往的扯皮等现象。目前,汤山街道24个村和社区,已有23个实施了“一肩挑”。

  袁家边村是较早实施“一肩挑”的村之一。现任村党总支书记苏明发自1999年担任村书记以来,就同时主持村委会工作。对于“一肩挑”的效果,袁家边村的经济发展和老百姓得到的实惠可以证明。面积3平方公里、人口1800多人的村子,通过村干部的招商引资、发展集体经济等努力,集体收入由当年40万元左右剧增至现在的200多万元,村民通过就地打工、劳务输出、发展三产等,人均收入达到8100元。村民享受养老补助、合作医疗、“低保”等福利。村里的道路、环境得到明显改善。苏明发对记者说,“一肩挑”有利于工作的开展,有利于重大决策的形成,但同时自己的压力也大了,“过去两个人‘当家’,有什么问题可以推来推去,现在推给谁呢?村子搞好了,我当书记主任的脸上有光,搞不好,全是我的事,谁也怨不得。”

  麒麟甫社区从2004年开始实施“一肩挑”,党支部书记朱如泉同时担任社区主任,原社区主任费应林担任支部副书记。由于责任明确,干部团结,社区收入由50万元增加到去年的150万元,居民收入也有较大幅度增长。朱如泉认为,实施“一肩挑”,避免了干部之间无谓的内耗,提高了社区工作效率。费应林说,过去老百姓有事找书记时,书记可以推给主任,找主任时,可以推给书记,“现在推不起来了。”

  据组织部门人士调查,实施“一肩挑”的村和社区,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都比较快,群众得实惠较多,同时提高了村干部工作的效率。

  但“一肩挑”并非一人说了算。在实施“一肩挑”之初,汤山街道已考虑到可能会带来“家长制”或“一言堂”等现象,并为此采取相应措施加以避免。苏明发说,村“两委”一把手在实行“一肩挑”的同时,建立了民主理财、村务公开等严格的监督机制,“所有重大决策,实施前都要经过村民同意,事后要向村民报告,还要接受街道审计、经管、财务等部门的监督。”朱如泉说,作为社区“一把手”,权力受到严格的约束,决策要民主,实施受监督。(编辑墨泉)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