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陪聊有方 101岁寿星当选“孝老之星”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0月18日08:27 南方都市报
本报讯 (见习记者 康殷)中山市2007年十大孝老爱亲之星评选日前正式揭晓,火炬区家庭主妇黄林容、东风镇退休村干部麦宝琼等十人被授予“十大孝老爱亲之星”;港口镇教师杨宏图、小榄镇退休工人梁惠容等10人获评“入围奖”。19日重阳节当天,中山市文明办将为20位“孝星”颁发奖牌。 今年9月,由市文明办、市团委、市妇联共同主办的“中山市孝老爱亲之星”评选正式启动。市文明办表示,评选旨在弘扬“百行孝为先”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活动面向中山市各镇区。凡在中山市工作、生活的城镇、农村居民,属于常住人口,在中山有孝亲敬老事迹的居民即可参评。 在各镇区选送的30多位候选人中,市文明办依据评选标准选出十大“孝星”共十位市民,其中火炬区、东风、小榄各两名,三乡、西区、港口和石岐各一名。“孝星”年龄跨度极大,最年轻的“孝星”谈雪玲今年29岁,而年长的胡汉伟已是101岁的高龄:“孝星”从事的职业也大相径庭,既有企业经理级的陈巧玉、韦权开;也有退休教师中的何彩娴、胡汉伟,更有平民百姓里的黄林容、谈雪玲等。 “并不是有钱才能敬老”,市文明办主任陈旭表示,入选十大孝星的人来自各行各业,既有来自大富之家也有来自困难家庭,赡养老人其实与贫富无关。他表示,希望通过评选十大“孝星”,宣传其感人事迹,在社会上弘扬敬老爱老的风气。据悉,19日当天除颁授奖项后,20名获奖“孝星”将参观詹园和孙中山故居。 “敬老难在数十年如一日” 市文明办主任陈旭表示,弘扬敬老须持之以恒 中山市2007年十大孝老爱亲之星揭晓,用敬老这种传统品德感动中山的十位市民,将在重阳节当天接受政府的表彰。“敬老不难,难就难在十年如一日,数十年如一日地做下去。”主办方中山市文明办主任陈旭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弘扬敬老传统不间断,关键就在持之以恒。 记者(以下简称记):敬老之星的评选社会上也举办过不少,这次“孝老爱亲之星”评选初衷是什么? 陈旭(以下简称陈):“孝老爱亲之星”评选上半年就开始筹划,当初想法很简单,就是在重阳节这个传统的敬老日举办一项弘扬孝文化的活动,在社会引起反响。敬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但目前做得并不够,尤其在年青一代,敬老爱老的意识越来越薄弱。我们也希望通过评选,在中山发掘出有感人事迹的敬老爱老市民,在社会上广为宣传,形成敬老爱老的社会氛围。 记:“孝星”的评选标准是如何拟定的,孝星又是如何评选出炉? 陈:评选9月启动后,各镇区都积极支持,我们在30多名候选人材料里评出20名入围者,评选时我们的评委根据标准进行认真打分,最后在其中选出十大孝老爱亲之星。评选标注主要是参照了以往类似的评选,并加入中山的本地因素。 记:敬老之风在削弱,体现在哪些方面? 陈:中山是一座文明城市,但年轻人的敬老风气仍然不够。现在80后都是独生子女为主,生活条件优越,成长期间娇生惯养,加上学校在孝文化等教育方面跟进不足,造成年轻人普遍对老一辈的敬老爱老不理解。同时,市场经济导致的社会、思想转型,要让孩子们只会向父母索取更多,不懂付出。有人更表示,有钱就孝,没钱就不孝,这根本就是金钱挂帅的歪理。 记:目前社会敬老的风气不够浓,尤其是80后的年青一代,评选的作用能有多大? 陈:市文明办是首次举办“孝老爱亲之星”的评选。但任何评比,时间一久肯定要淡忘,我也没有寄望一次评选就能营造出敬老之风。只能通过持之以恒的活动,在社会形成一股孝风气。毕竟敬老爱老只是一种道德,没有法律约束,只能通过营造氛围,弘扬孝风。 举债20万为公公治伤 谈雪玲: 主要事迹:照顾患老年痴呆症婆婆;为抢救烧伤公公举债20万 感言:“儿女不照顾父母,自己年老又有谁来关照” 29岁的谈雪玲,西区隆昌社区的一名家庭主妇。从港口镇嫁入隆昌社区,2004年7月,这个小家庭诞下一位可爱的小男婴。本是幸福和睦的家庭生活,却有一本难念的经。先是婆婆患上老年痴呆症,行为怪异,不能自理;随后家里突遭火灾,公公全身67%烧伤。谈雪玲默默照顾着两老,转眼已是三年。 照顾痴呆婆婆劳心劳力 2004年,婆婆的老年痴呆症愈加严重,经常出门后就不知所终。“上午出门了,下午就不见回家。”2006年6月下午,意外终于发生,婆婆在留下“去大伯家吃饭”的话后就不见踪影。下班回家的谈雪玲当晚只能全家出动寻人。“电视,报警,几乎所有亲友的电话都打遍了,但就是找不到。”直到次日凌晨3点,仍在户外奔忙的谈雪玲才接到派出所的电话,把婆婆接回家中。 提心吊胆,耽误工作,谈雪玲得到的往往是痴呆的婆婆在大哭大闹。“毕竟是自己的父母啊,我不照顾,谁又能来照顾呢。”谈雪玲对家婆始终不离不弃。 公公治伤举债数十万 婆婆患病已经难以照料,但偏偏祸不单行。2004年夏天的一个早上,病情愈加严重的婆婆做出了意想不到的事情。她趁着家公外出买菜,家中无人,竟偷偷把厨房的煤气打开点燃,扑腾的火苗瞬间把厨房点燃,而婆婆却跑离现场。 当家公闻讯赶回家中时,火势已一发不可收拾。家公为把煤气瓶救出火场,自己被全身烧伤67%.“送去医院他就奄奄一息,医生也说救活希望不大。”谈雪玲没有放弃抢救,但丈夫的水店刚转手,自己一个月一千多元的工资,面对将近20万的烧伤医疗费实在是杯水车薪。“只要能救活家公,再多的钱也借来。”谈雪玲找遍了能借钱的亲友,甚至回到工作单位,向老板借来2万元的医疗费。 拼尽全力筹到20万现金后,家公救过来了,谈雪玲一家也欠下了沉重的债务。“今年我才刚把老板的钱还清,”谈雪玲笑说,钱可以慢慢还,但亲人的命肯定只有一次。 两老就是未来的影子 家公烧伤住院的日子,谈雪玲正怀孕;家公出院回家,谈雪玲却在坐月子的时候。“我觉得自己命也苦,连生孩子赶上的都是最忙最累的时候。”但谈雪玲只是淡淡地抱怨一下,看着眼前的两老,她只是淡淡一笑,“丈夫是自己选的,既然是自己的亲人就要照顾好,其实他们患病在身也实在痛苦,只要大家一起过日子和和睦睦,我累一点苦一点也没所谓。人总要老去,儿女不照顾父母,自己年老又有谁来关照。” 二十多年照顾三病残老人 温玉英: 事迹:从1979年来长期照顾截肢的父亲,一直到今年父亲去世;照顾、赡养长期生病的家公家婆; 感言:小时候家里很穷的,看到老人家受苦就想起了自己以前所受的苦,就想去帮。 见到温玉英的时候,她正在三乡镇圩仔居委会内,帮助居委会向居民发放社保卡。“英姐可是个大忙人,除了照顾公公婆婆,居委会大事小事她都帮忙做。”暂时在圩仔居委会办公的镇妇女儿童活动中心职工温小姐说。 对于温玉英的得奖,社区居民都感到很正常,“她可是个大好人,早就应该得奖了。”可温玉英不这样认为,“照顾父亲、公公婆婆是自己应该做的事,没什么值得宣传的。”那么我们就来看一下,一个农村妇女这些年做的小事。 “不管生活多难,总能克服” 温玉英今年53岁,据居委会工作人员介绍,温玉英小时候母亲就去世了,是瘸腿的父亲把她拉扯大的。“我兄妹三个,姐姐和弟弟很小就移民去澳门,家里只有我和父亲,他腿不好,但还是把我们拉扯大了。”为了照顾家庭,她17岁辍学后,进入三乡公社所办的工厂赚钱养家,一直到1979年,父亲做了高位截肢,她放弃工作回到家里,照顾父亲。 1982年,温玉英结了婚,家里又多了两位老人。温玉英丈夫有四兄弟,丈夫是家里的老大,老二、老三从小移民去了澳门,老四当时年纪还小,夫家的生活重担又压在温玉英的身上。三位老人的饮食起居、生活安排都由她来担当。“从1979年后,我就基本上没做过事,基本上每天都是照顾老人、买菜、做饭、做家务、教育孩子。”市场、家、医院成了温玉英生活中单调的“三点一线”。 人一老,病痛也就多,性格也和年轻人不一样。公公退休后糖尿病一天天严重起来,现在每个月花费近千元医药费,婆婆也因肾病于1992年做了手术,之后一直患有慢性肾病,父亲也因为肌肉萎缩做了几次假肢……“对这些,经历得多了,也就不觉得生活有多艰难,总是能克服的。” 今年6月,温玉英的父亲去世了,她要照顾的只有公公婆婆,“婆婆今年上半年已经去了五次医院了。”温玉英公公婆婆一直和小儿子住一起,17年前,温玉英在公公婆婆家附近建了个房子,“为了就近照顾他们,到现在也没搬过,近一些方便点。” 虽然不住在一起,但公公婆婆最亲近、最相信的人还是温玉英。“只要一有什么事情,她婆婆就喊她,其他什么人都不相信。”温玉英的邻居说,温玉英的婆婆性格有点像小孩子,一直躺在病床上,只相信温玉英一个人。 “大事小事大家都爱找她” 据温玉英介绍,1999年,随着孩子长大,她从家里走出来,从事一些社会活动,“于是认识了一些孤寡老人,经常去照顾他们。”温小姐说,敬老院的老人都非常喜欢英姐。几天不去,有老人就在念叨。 随着参与社会活动的增多,现在温玉英越来越忙。“她可是社区里的明星,大家有大事小事都找她,无论是红白喜事,大家都请她帮忙,有的要提前几个月预约。”居委会工作人员介绍说,有个居民儿子在今年阴历10月结婚,他在阴历五月就打好招呼,要温玉英帮忙。 在温玉英家里,记者看到,她家的日历上,每天都排得满满的,每天要去做些什么都记着。现在,温玉英是三乡镇巾帼志愿者协会会长,号召力很强,对于社会活动积极参与:模特比赛、物价监督、卫生监督、人大活动…… 虽然谈不出多少大道理,不懂得什么“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大道理。对于为什么要孝敬老人及孝敬不认识的老人,温玉英有自己的解释,“小时候家里很穷的,看到老人家受苦就想起了自己以前所受的苦,就想去帮。” ■孝老之星 “最老义工”热心陪聊 胡汉伟:101岁 住址:东明花园主要 事迹:胡汉伟一家祖孙三代热心为他人服务,他个人为中山最老的义工。自认为“远亲不如近邻”,经常帮助社区内孤寡老人,对身体不好的老人,陪他们聊天,买药给他们,用自己的经验和人生经历去开导他们。社区内的老人把他当作亲密伙伴。 照顾患病丈夫十年 黄林容:52岁 事迹:今年52岁的黄林容,三个女儿早已出嫁。但日子过得丝毫不宽裕,为了支付家庭日常开销和丈夫、婆婆的医药费,黄林容靠着开发区政府发放的低保金,同时还得打零工,帮补家用。 黄林容的丈夫患老年痴呆症已经十年,“他现在就是一个两岁小孩,生活完全不会自理。”黄林容从未想过放弃,数十年如一日耐心细致照顾着丈夫。丈夫不会咀嚼,黄林容亲口把饭菜嚼烂,一口口喂他吃。由于患病,丈夫每天不停流口水,黄林容默默地为他擦拭;甚至丈夫大小便失禁弄脏的衣服,黄林容也一件件清洗干净。看在眼中的村民也深受感动,“这些事做一两天容易,连续做了十年,真的太难得。” 孝顺媳妇胜女儿 麦宝琼:61岁 事迹:今年61岁的麦宝琼2002在小沥村委退休,40年来,对外家的两老照顾备至。麦宝琼的公公是一位严重的慢性支气管哮喘病患者,经常晚上发作,整夜咳嗽、吐痰。睡在隔壁的麦宝琼总是不厌其烦地起床,冲上一杯蜜糖水让老人润润肺。甚至一次,为了抢救被哽痰的老人,麦宝琼也是拿橡胶管给老人吸痰。 老人去世后,麦宝琼对老人们更加关心。在她大力倡导下,小沥村于2001年成立了老人协会,建立起1000平米的老人活动中心和星光老人之家。 从死神手中夺回丈夫 何彩娴:58岁 事迹:今年58岁的何彩娴,丈夫由于心脏病突发导致脑血栓,半身瘫痪。13年来,何彩娴精心照料着丈夫,积极配合医生治疗,硬是把一个半身瘫痪,大小便失禁,对任何事物毫无反应的,不能说话走路,却老是发脾气的重病患者,从死神手中夺回。何彩娴陪伴着丈夫,看着他慢慢学会走路,抓筷子,会说话。在照顾丈夫的同时,何彩娴的事迹也感动着身边的人,被街坊称为“不容易受伤的女人”。 照顾母亲,等到29岁才结婚 黎红娟:33岁 事迹:2001年火炬区十佳农民评选的“好女儿”、2001年中山市第12届十杰市民、2006年火炬区优秀自然村干部,获得多项光环的黎红娟今年33岁,是中山的父母从罗定山区领养而来。但她对养父母有如亲生,父亲因病去世后,为了照顾单身一人的母亲,黎红娟硬是等到29岁才结婚,原因很简单,她要找到一位肯跟母亲一起住,愿意待母亲好的丈夫。对养父母无微不至的照顾,让黎红娟得到社会的一致赞誉。 每年捐款给老人基金会 建波:38岁 住址:港口镇翠港三巷居民,在石岐开五金店 事迹:致富不忘乡亲们小时候的照顾。支持社区发展,每年都向社区老人基金会捐款,建设了老人活动休闲场所,经常抽空和老人一起唱粤曲、下象棋、打牌;每年中秋节和春节都给社区内的五保户、特困户送慰问金、水果等。照顾社区内麻风病患者冯华根,经常做敬老院老人思想工作。 捐赠450万敬老爱老 韦权开:54岁 住址:东凤镇永益村主要 事迹:作为永益建筑有限公司董事长,二十年如一日关心老人、孝敬老人,先后捐赠450多万元用于发展老人事业和帮助慰问老人。每年中秋和过节,都会亲自回村慰问400多位60岁以上老人,投资50多万建设永益老人活动中心,资助30多位生活特别困难的长者,发起该村10多位民营企业家成立永益敬老基金会。 为了婆婆健康学做保健菜 陈巧玉:44岁主要 事迹:在小榄经营一家电缆厂的陈巧玉今年44岁。初中毕业后和丈夫合办电缆厂,在外,陈巧玉称丈夫为先生,在工厂里,她会叫丈夫总经理。每当外出,夫妻俩不忘随时给对方一个电话,嘘寒问暖。每当有应酬,陈巧玉肯定会提醒丈夫,酒后不能驾驶,和睦的夫妻关系在邻里早已传为佳话。两年前,公公去世,独自一人的婆婆终日郁郁寡欢,陈巧玉为了婆婆身体健康,学做保健菜,学跳保健操,更是身体力行牵手教授于老人。今年7月,陈巧玉更是作为家庭代表的典型,在中山市农村思想道德建设工作会议上发言。 中山市2007年十大孝老爱亲之星 黄林容 家庭主妇 火炬开发区海滨村 麦宝琼 退休干部 东风镇小沥村 陈巧玉 副总经理 小榄镇绩东二社区 黎红娟 村委出纳 火炬区大环村 何彩娴 退休教师 小榄镇竹源社区 韦权开 董事长 东风镇永益村 温玉英 居委会小组长 三乡镇圩仔社区 谈雪玲 仓管 西区隆昌社区 梁建波 个体 港口镇港口社区 胡汉伟 退休教师 石岐区东明社区 中山市2007年十大孝老爱亲之星入围奖 林建江 总经理 粤山泉矿泉水公司 李文建 董事长 大涌镇岚田社区 杨宏图 教师 港口镇石特社区 梁惠容 退休职工 小榄镇新市社区 冯坤好 个体户 横栏镇新茂村 梁社群 教师 杨仙逸小学体育路学校 陈赛联 个体户 西区长洲社区 吴冠强 村民 神湾镇神溪村 冯玉娇 社区妇女主任 黄圃镇文明社区 梁月仙 村支书 三角镇高平村 统筹:本报记者 何涛 采写:本报记者 杨同峰 见习记者 康殷 摄影:本报记者 明剑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