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双转型不会出现产业空心化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0月22日00:07 南方都市报

  

东莞双转型不会出现产业空心化
10月18日,刘志庚在北京接受本报记者的专访,就暂住证收费、产业空心化、城市管理、区域调整、干部培训等问题详细作答。本报记者卢汉欣摄
东莞双转型不会出现产业空心化
刘志庚

  10月18日,十七大代表、东莞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刘志庚在北京接受了本报记者专访,并就东莞区划调整、经济转型、城市管理、干部培训、“治摩”等问题详细作答。刘志庚表示,东莞在双转型过程中不会出现“产业空心化”,在城市管理方面,“管比建重要”。对于各方关注的区划调整问题,他表示,目前东莞的镇区“太多了”,东莞推进区域调整的决心不变,调整的主要方向将是精简镇街机构和人员,减少资源浪费和重复建设。

  关于区域调整

  将精简镇街机构优化资源配置

  记者:东莞提出区域调整已经过去近两年,现在民间也有很多说法,请问区域调整工作目前进展如何?调整的主要方向是什么?

  刘志庚:东莞的体制目前在我们国家里是非常好的体制,没有中间层,地级市直接管到镇的,全国少有的,它的体制是非常好的。

  当然,执行起来是有利也有弊。好处是从五级行政架构变为四级,减少了行政层次,提高了行政效率;精简了行政人员,减轻了纳税人的负担;调动了镇街的发展积极性。全国由财政供给的行政事业单位人员4500多万人,平均28人供养1个,全省为26人供养1个。东莞市由财政供给的行政事业单位总人数约2.3万人,与市民的比例为1:68,如果计入外来常住人口,则东莞的“官民比例”还更低。弊端是市对镇街的管理半径过大,对市的领导要求较高;镇街50个左右的公务员要管理服务几十万甚至上百万人口,难以到位。特别是城市中心区带动能力不强,存在各镇基础设施重复建设、工业布局不合理、环境破坏、资源浪费等现象。

  以东莞目前的情况看,就是镇区太多了,32个镇区,在两千多平方公里的地上存在那么多的镇区,有些镇区还非常小,有的才十几平方公里。有没有必要进行镇区调整,大家一直非常关注,并且意见一直是非常不统一的。过去的领导班子也非常关注,也是一直反复论证,但是没有论证下来。去年我们请了国家民政部、省社科院、省经济研究中心和我们的民政部门一起研究和论证,但因为去年底到今年初是镇街换届,由于担心给基层换届造成思想混乱,此项调研一度停了下来。

  我们总体上还是坚持这种“市管镇”的体制,但我们推进区域调整的决心是不变的,调整的主要方向应该是:优化资源配置,减少资源浪费和重复建设,防止出现大而全小而全;构建合理的组团式城镇发展体系,增强中心城镇的带动能力;精简镇街机构和人员,优化干部队伍结构;压缩行政开支,减少财政开支和群众负担。

  关于经济转型

  做大做强先进制造业

  记者:有专家提出,东莞在双转型过程中可能面临“产业空心化”的危险,你怎么看待这种说法?东莞将如何避免“产业空心化”?

  刘志庚:在产业升级转型过程中,产业空心化的危险是存在的。但并不是每个地区在产业升级过程中都会出现产业空心化。比如在亚洲“四小龙”中,只有香港遇到了类似产业空心化的问题,台湾、韩国、新加坡这个问题都不明显。因此,我们认为,会不会出现这个问题,关键看你是主动推动产业升级转型还是被动接受产业升级转型。

  我们推进双转型的思路,就是坚持政府引导与企业主导相结合,淘汰一批与巩固一批相结合,定向转出一批与高标准引进一批相结合,“退二”一批与“进三”一批相结合,培植一批与壮大一批相结合,力争通过五年的努力,使东莞在产业信息化、规模化、高级化、自主化、本土化等方面取得明显成效。在这一进程中,东莞城市发展的目标仍然是现代制造业名城,做强做大先进制造业依然是我们的重点工作。所以,我认为,东莞在双转型过程中不会出现“产业空心化”。

  当然,我们将未雨绸缪,为了避免“产业空心化”,加强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第一,推进产业规模化。重点实施三大战略。首先是大项目带动战略。积极招引电子信息、专用汽车、精细化工等行业的大企业。其次是大企业培育战略。选择5―10家规模大、效益好、管理先进的企业重点扶持。尤其要充分利用好我市目前3个上市公司的资源,提高资本运作水平,将企业做大做强。第三是大平台支撑战略。大力推进松山湖科技产业园区、虎门港、东部工业园、东莞生态园等开发,加快建设虎门港立沙石化区等大型项目,适度发展重化工业。

  第二,推进产业自主化。大力落实扶持民营经济发展的各项优惠政策。制定并实施“五十强民营企业”、“百家成长型民营企业”扶优扶强计划,引导民营企业与外资企业开展配套合作。引导有条件的企业走向市外境外,开展跨区经营。

  第三,推进产业高级化。

  第四,推进产业本土化。成立专门小组,招引156家国有大型企业,把其研发部分引到东莞来。

  更注重引进国有大中型企业

  记者:有人说,东莞大多数都是加工型企业,没有大企业大集团,所以没有后劲。你怎么看?东莞将怎么培育自己的后劲?

  刘志庚:东莞从总体上说,是以中小企业为主,大的企业集团虽然也有一些,但和东莞的经济实力相比确实不算多。我们也认识到了这个问题,去年以来,我们成立市实施大项目带动战略工作领导小组,启动实施大项目带动战略。

  基本思路是紧紧围绕我市建设现代制造业名城的发展目标,把产业关联度大、产业带动作用强、投资规模大、科技含量高的龙头项目作为招商主攻方向,积极招引和扶持符合区域产业发展方向、符合生态发展要求的大项目,保持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协调发展。

  同时规划好承载大项目的平台,发挥好松山湖、虎门港、东部工业园和东部快速路两侧土地的载体作用。目前松山湖已经引进了华为等一批首期投资40亿元以上的大项目。虎门港已经引进了大唐电力等一批投资100亿以上的大项目,目前正在洽谈的大项目也有一批。

  创新招商引资方式。领导挂帅重点招商,着重在世界500强和跨国公司设立总部比较集中的国家和地区开展招商推介活动。进一步深化莞港联合招商推介的做法,联合香港贸发局、香港投资推广署进行海外招商。加强城市整体形象的宣传推介,实施国际化、多层次宣传推介,提高对欧美、日韩国家的宣传推介力度。

  做大做强提升国有、民营、集体经济的竞争力。在注重招引外资的同时,更加注重招引国有156家大中型企业,更加注重民营经济发展水平,不断加强集体经济的管理,创新集体经济发展模式,进一步做大做强国有民营、集体经济。

  酒店“不斩客”赢得市场

  记者:东莞的星级酒店非常多,五星级酒店有几十家,四星的32家,加起来近100家的三星级以上的酒店,生意非常旺,这是全国少有的,只有北京、上海可比。东莞酒店的竞争力来自哪里?

  刘志庚:东莞的酒店业能发展到今天,主要是依靠以下几个方面的优势:

  一是地理位置优越。东莞处于穗港深经济走廊中段、富饶的珠江三角洲腹地,它的酒店服务业的服务范围可以拓展到广州、深圳乃至整个珠江三角洲。

  二是经济交往活跃。

  三是行业服务优良。东莞的整个酒店服务业比较重视态信经营、品牌经营,以品牌去赢得声誉,赢得市场,赢得竞争力,通俗点说就是“不斩客”。

  关于城市管理

  “一座城市,管比建重要”

  记者:你在多次会议上提到,软实力是东莞的短板,东莞抓软实力的关键是抓管理。请问东莞如何抓管理?

  刘志庚:“一座城市,管比建重要”。当前,东莞的城市发展正从大规模开发建设期转入稳定发展期,城市管理显得更加重要。作为国家的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试点城市,我们还专门成立了城市综合执法局来加强城市管理工作。同时,我们抓管理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下功夫:

  一是围绕“美丽”在“洁”上下功夫。推进城市管理向农村延伸,实现城市管理重心下移和“国家卫生城市标准”的全覆盖。

  二是围绕“舒适”在“宜”上花心思。切实加强城市公园规划建设和管理的舒适性研究,加大市政设施的管理力度,坚持走市政公用事业的市场化道路,确保市民生活和使用的舒适。

  三是围绕“和谐”在“人”上做文章。采取多种形式加大宣传力度,提升市民素质,树立市民的城市意识;努力提升城市管理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在城市管理中体现人性化。

  四是围绕“安全”在“保”上用力气。狠抓城市安全保障,构建供水安

  全保障体系,推进燃气“一张网”系统建设,切实保障供水供气安全;加强市政设施和排涝设施的建设管理,切实保障市民的使用安全。

  房价上涨趋势将得到抑制

  记者:根据合富辉煌东莞市场研究部监测数据显示,今年9月至十一,东莞城市新增供应洋房均价7949元/平方米,比去年同期4869元上涨达63%,这样的涨幅老百姓能否承受?目前东莞的楼市是否存在泡沫?

  刘志庚:我不知道它这个数字是怎么得来的,统计的范围有多大。坦率地说,近一两年来,东莞的房价确实出现了一定程度的上涨,但是我市目前的房价和周边的广州、深圳相比还算是比较低的。

  但是,我们也意识到了东莞房价进一步上涨的危害性,特别是对低收入阶层的损害、对建设宜居城市的损害、对吸引人才的损害。因此,我们也采取了很严格的措施控制房价的上涨。接下来我们将进一步加大力度,认真落实好中央和省的各项调控政策,进一步加大经济适用房、廉租房建设力度,增加土地供应,提高住房抵押贷款条件,治理房地产乱收费,严禁房地产商囤积,努力使东莞的房价稳定在老百姓可以接受的价位上。我相信,今后一段时期,随着国家宏观调控力度的不断加大,调控效果不断显现,东莞房价的上涨的趋势将会得到相当程度的抑制。

  本届任期内确保运河无黑臭

  记者:你多次在会议上讲过,东莞在环保上有很多欠账,除了投资100多亿兴建污水处理设施外,接下来东莞将如何还这些欠账?运河水有没有可能变清?

  刘志庚:近年来,全市投入20.4亿元,在市区和重点镇建成污水处理工程18项,日处理能力307.9万吨;垃圾处理工程3项、日处理能力2800吨,市区生活污水和垃圾处理率提高到74.8%和100%,关闭污染严重的砖厂、水泥厂300多家。荣获“全国绿化模范城市”称号。下来,我们将实施碧水、蓝天、绿地、宜居和绿色GDP五大工程。投资300多亿元,重点建设36项污水处理工程和16项垃圾处理工程等环保基础设施,力争到2010年全市90%以上的城市生活污水得到妥善处理,生活垃圾实现100%无害化集中处置,工业废水100%稳定达标排放。

  今年,我们还提出把治理东莞运河作为本届市委市政府任期内的一项硬任务,真正确保运河无黑无臭。目前,我们已经成立运河整治领导小组,由市领导任组长,专门负责运河整治,特事特办,推进工程项目的开展;完善东引运河城区段应急方案,听取多方意见,修改、制定规划方案;推进东引运河(寒溪水)流域河涌综合整治规划,力争运河外观明年有所改善,争取在本届任期内实现运河水质有质的改善。力争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使全市内河涌达到“水清、水满、水动”的要求。

  关于城市定位

  错位发展接受广深辐射

  记者:东莞位于广州、深圳之间,如何与这两个城市进行优势互补?东莞在珠三角经济圈中发挥什么样的作用?

  刘志庚:当前,珠三角的一体化趋势日益增强。特别是广州-东莞-深圳-香港之间,已形成了一个联系紧密、活力四射的城市带。东莞具有怎样的优势和特色,应该在珠三角经济圈中发挥什么样的作用,一直是我们认真思考的重大问题。我们认为,东莞要想有所发展,必须大力实施“错位发展”战略或者所谓“蓝带”战略,就是避免形成同位竞争的关系,在产业布局、城市功能布局上不搞同构化,而是积极构建高度融合的城市带、产业带。因此,我们把东莞在深莞穗中角色的定位为在国内外有影响的现代制造业名城。

  在区域经济发展“同城化”中,东莞将与周边城市加强四方面的合作:一要加强基础设施合作,注重与周边地区交通等基础设施的规划、建设和管理工作的协调,如加快推进广深沿江高速、珠三角城际轨道交通、东江航道整治等项目的建设,更好地接受广州、深圳的辐射;二要加强环境保护合作,与广、深等市协商,建立联合治污机制,推进协调联动,同步建设,同步治理东江水污染和区域大气污染;三要加强资源开发利用合作,与广深等市协商,积极保护、合理开发利用江河、土地、海洋等资源;四要加强产业配套合作,充分利用广州、深圳的大项目、高科技项目优势,发展与之配套协作项目,如精细化工、汽车配件、仓储货运等。加强产业规划研究,选择同行业但不同产品、实现细分市场、错位竞争。

  细数东莞四大竞争优势

  记者:与广深相比,你认为东莞的优势在哪里?

  刘志庚:在竞争优势方面,东莞主要有四个方面:

  一是基础设施优势。我们坚持基础设施先行建设战略,积极打造发达的交通、通信等网络。目前全市每百平方公里国土有公路117公里;从市中心出发1小时内可直达广州和深圳国际机场以及广州黄埔港、深圳盐田港和蛇口货柜码头,2小时内可到达香港国际机场和香港货柜码头。东莞虎门港为国家一类港口,还设有国家一类铁路口岸。

  二是产业配套优势。东莞已成为中国重要的外贸出口基地、亚洲重要的电子资讯产品加工基地和全球电脑制造商的零部件采购中心之一。“东莞制造”已经成为一个响亮的地区品牌。

  三是政务环境优势。我们大力推行外资企业集中服务日制度、绿色通道等制度,实施“一个窗口”对外、“一站式”服务,并联式审批,企业办事十分方便。

  四是生活环境优势。我们积极为外商提供安全、舒适、优美和服务完善的生活环境。全市拥有喜来登、索菲特、凯悦等16家五星级酒店、25家四星级酒店,服务优良;玉兰大剧院、7个高尔夫球场等文体设施,让人尽情放松。

  关于执政能力

  将组织镇街领导赴美轮训

  记者:东莞已经举办了五期全市正职领导干部境外培训班,东莞为什么要花这么大力气去境外培训领导干部?在干部培训方面,接下来还将有哪些举措?

  刘志庚:干部培训是一项系统性、针对性很强的巨大工程。2006年我们即结合东莞实际,制定了干部培训工作五年规划。计划从2006年起,五年内把全市各部门各镇街的一把手轮训两遍,把各部门各镇街的副职领导轮训四遍,现在已经差不多完成一半。下来,我们打算围绕“提高创新发展的能力”的主题,组织全市各部门各镇街的一把手到美国轮训一次;围绕“提高十种通用能力”的主题,组织全市各部门各镇街的副职领导分别到北京和新加坡各轮训一次。我相信此举一定能大大提升全市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的整体素质,为东莞推进科学发展、构建和谐社会提供强大支撑。

  百姓来信坚持亲自拆阅

  记者:作为市委书记,你平时怎样了解老百姓的想法和呼声?

  刘志庚:我主要是通过以下几种渠道:

  一是坚持群众路线,亲自到群众中倾听意见。比如,在去年整治异地摩托车、今年禁止本地摩托车搭客等行动中,每一次我都亲自下到镇村一线,亲自倾听群众的意见和呼声,这是了解老百姓呼声的一个最直接最准确的渠道;

  二是凡是老百姓写信给我,我都坚持亲自拆封,亲自阅读,从群众来信当中了解老百姓的想法和呼声;

  三是召开各种界别人士的座谈会务虚会。比如去年以来,我就先后主持召开了外商、台商、老干部、民营企业、民主党派、港澳政协委员、派出所长等近20个座谈会,听取各界群众、各界人士对市委市政府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四是通过观看有关部门转给我的一些网友给我的留言。

  关于治摩

  “治摩赶走外来工”没道理

  记者:有分析说治摩会赶走一部分外地工人,对本身就缺工的企业会造成不利影响,你怎么看?治摩对东莞产业升级会造成什么影响?

  刘志庚:对于说治摩会赶走一部分外地工人的说法,我觉得没有道理。我们开展治摩,并不是针对外来工的,而主要是出于以下几个考虑:

  一是不管是本地摩托车还是异地摩托车搭客都是不合法的,这个国家有专门的规定,东莞治摩前每年因摩托车交通事故死亡的人数有150多人,而且摩托车过多既影响城市形象,也不利于社会治安的整治;

  二是我们目前的治摩政策并不是完全禁止摩托车行驶,而是根据实际情况,分时段、分地区限制行驶,比如现在在上下班时间都是允许摩托车行驶的,但是严禁采用摩托车搭客;

  三是我们在治摩的同时,不断加大公共交通的建设力度,今年以来仅市一级新增的公共汽车就有500多辆,市财政还出钱购买了几百辆公共的士用于安置摩的司机转型,增加交通运输能力。同时,为了方便外来工出行,很多个镇区都开通了1元公交,基本上是贴钱来提供公共交通服务。所以,我们认为,治摩不仅不会赶走外来工,甚至由于公共交通发展之后,东莞还会对外来工更有吸引力。

  关于暂住证收费

  考虑适当减免治安联防费

  记者:广州、深圳已经取消了暂住证收费,但东莞暂住证收费从35元到185元不等,你在全国两会时表态,希望今年取消,这项工作进展如何?

  刘志庚:这里,我首先要向大家澄清一个事实:今年“两会”时媒体向我提出暂住证收费的问题,我当场表示,如果广州、深圳能做到取消收费,东莞也会取消收费。但几天后就有新闻媒体以“东莞年内可能取消暂住证收费”为题,对此做了报道,这和我说话的原意有差别的。据市公安部门的调查了解,媒体所称广州、深圳两市已取消暂住证收费的说法属误传。

  我向来有一个基本态度,就是在方便民众、服务百姓方面,如果广州、深圳能做到,我们东莞没理由做不到。关于暂住证收费问题也是如此。所以,接下来,我们会适当考虑减免部分针对新莞人或用工单位的收费,比如适当减少或免除治安联防费、绿化费、清洁卫生与垃圾处理费等。

  ■刘志庚说

  以东莞目前的情况看,就是镇区太多了,存在各镇基础设施重复建设、资源浪费等现象。

  ―――谈区域调整

  凡是老百姓写信给我,我都坚持亲自拆封,亲自阅读,从群众来信当中了解老百姓的想法和呼声。

  ―――谈信访

  我们认为,治摩不仅不会赶走外来工,甚至由于公共交通发展之后,东莞还会对外来工更有吸引力。

  ―――谈治摩

  我向来有一个基本态度,就是在方便民众、服务百姓方面,如果广州、深圳能做到,我们东莞没理由做不到。关于暂住证收费问题也是如此。

  ―――谈暂住证

  A34-A35版

  统筹:本报记者 孙齐昆 许愿坚

  采写:本报记者 方夷敏 王海军 许黎娜 李阳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城市营销百家谈>>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管理利器 ·新浪邮箱畅通无阻
不支持Flash